西安400亿资金围猎沣西的3个逻辑

01

刚刚,西安土地市场爆出了一则消息:

4月6日,西安明星地块沣西新城115亩住宅用地,经过延时两个小时的激烈厮杀,139轮的报价后,地块高价熔断。

今天上午(4月9日),华润成功通过摇号夺得该地块。

▲沣西新城地块,竞价保证金6.9亿,起始价格6.9亿,最高限价22.5亿。扣除教育配套代建、保障房代建,按最高限价22.5亿计算,楼面价是1.2万每平。如果报价达到最高限价,所有报价无效,按补充约定摇号产生最终胜出者。

也就是说,西安沣西这宗地,每家报名企业都要交6.9亿拿摇号资格,按照数据,参加该宗地的竞买人一共58家企业,这58家企业一共交了400亿抢地,平均每家企业的摇号中奖率低过1.7%。

▲有意思的是,这次抢地的58家企业中,属于中海的有24家,属于华润的有20家,光是这两家房企,就花了304亿来抢这宗最高限价22.5亿的土地。其余的房企,除了正荣有3家,万科有2家,其他的都只有1家来抢地。

显然,华润、中海出动如此多的资金围猎这块地,一开始就是势在必得的态度,土地价格被“顶”到最高限价,也在其预料之中,否则,不会动用这么多马甲,来等着熔断摇号。

从概率上来看,华润、中海十拿九稳,中签率均超过了三分之一,中海165.8亿元手握24个号,华润138.2亿元手握20个号,两家占到了总票数的75.9%。
当然,拿到这块地,除了实力,还要有运气。例如中海比华润还多了4个马甲,仍然不幸落拍,这就是运气差了一点的证明。
02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400亿资金围猎22亿地块的现象?
(1)这是一个地产国企时代。
说实话,随着调控进入深水区,除了对客户出台限购限贷限售限离婚等各项政策后,政府、银行对开发商也有了诸多限制,例如三道红线出台后,针对房企的开发贷审核更严格,通过表外理财、委托贷款、同业业务等渠道为房企融资的渠道,也基本被封堵。
与之相对应,国企、央企因为有实力雄厚的国资背书,从银行获取开发贷、从市场发债融资都相较民企更容易,利率也更便宜。
所以,从这方面看,前述的限制房贷、开发贷、信托资金等各类限制楼市的金融手段,与其说是说给全体地产商听的,其实更大部分是说给民营地产商听的。
例如,2021年以来部分房企发债利率显示,保利、金地、华侨城等国企的发债利率均低过4%,而金科、中南等民营房企的发债利率则超过6%。
▲图片来源:西米衣谷公众号
显然,有便宜的资金,中海、华润自然敢于多拿出钱来围猎好标的,毕竟,竞价保证金也是有资金成本的,没有低的融资利率兜底,谁又会敢弄这么多马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民营房企也顺应时势,开始染红。如平安入股碧桂园,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250亿驰援恒大,绿城投奔中交集团、华夏幸福获得河北政府支持、富力获得广州国资援助,越来越多的民营房企,开始被国资接盘。
最后,来自近几年的地王数据。2016年以前,拿地王的基本是民企,如2013年融创的北京农展馆地王、2016年融信的上海静安地王;2017年以后,拿地王的基本是国企或央企,如2019年越秀的深圳尖岗山地王、2019年的苏州城投公司地王、2020年西安曲江地王......
由此,种种迹象表明,民企地产商,如粤系、闽系、浙系房企,在收缩战线,国企地产商,要么在极速扩张,要么在稳健扩张的路上。
具体到中海华润这两家房企,2020年华润新获取项目69个,新增权益土地储备1148万平方米,主要聚焦在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四大区域以及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等一二线城市。2025年,华润计划实现权益签约额和租金收入双翻番,销售签约额将保持行业前十。华润总裁李欣对此表示,华润置地有信心完成设定的目标,实现高增长。
而对于中海,自2017年颜建国回归之后,中海一直在依托资金优势积极纳储,2016年-2019年,中海新增土地面积分别为972万平方米、1741万平方米、1764万平方米、1146万平方米。其中,2019年的新增拿地数量较2018年有所下降,但权益购地金额同比增加24.1%至1134亿元。2020年,中海共新增64幅土地,新增总楼面面积为13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7%;权益投资金额为1318亿元,同比增长16.3%;2021年,中海新增土储指引目标是1650亿,也是同样大概是25%左右的增长速度。
(2)西安楼市,仍在继续单边起舞
虽然三月份西安连续出台两个楼市新政,但这些政策既没有提到增加土地供应量,也没有通过限购限贷来减少市场需求。西安市场,仍在单边起舞。
不得不说,西安楼市上涨已经快5年了,从2016年开始,西安就一路上扬,几乎没有回调过。这个市场的热度早就足够高,整体供不应求,从拿地到售罄,西安很多地块只需要五、六个月,十分有利于房企高周转。
因此,对于房企而言,西安土地有限价,即使顶格买入,也能算过账来,短期就能见到业绩的土地,为啥不要?拼了命也要拿下啊。
▲根据克而瑞西安的数据显示,西安主城区住宅库存只有479万平米,去化周期是5.2个月。
▲从供求关系看,西安的土地供应“把握的”恰到好处,既不至于出现超量供应,也不至于出现明显短缺。
由此,西安楼市如此热烈,有实力的房企自然会积极补仓,在缓涨中,助力西安楼市走向“慢牛”。
(3)在集中供地到来前,实力房企在做一次大练兵
在集中供地之前,在开发商中流行一种“3.30定律”。所谓“3.30定律”是指,许多开发商都会抢在3月30日以前拿地,以增加年度业绩。
有了集中供地以后,显然,所谓的拿地330定律就失效了,取而代之的是每逢3、6、9月集中土地出让的波浪谷效应。这时许多房地产公司都忙于找马甲划拨资金从容选地,以便在更短的周期内拿到更优质的地块。
而从这次华润中海耗资300亿,凭借资金优势碾压其他玩家来看,有实力的房企,开始有意识的在“集中供地”到来之前秀肌肉,央企的资金实力在此期间一览无余。
对此,广州、北京、天津、杭州、无锡、南京、合肥、济南、成都、郑州、苏州、厦门等15个热点城市明确将在4-5月开启集供应土地。由于调控限价,房企为了追求高回报率只能依靠“高周转”,而真正能够高周转的资源几乎都在热点一二线城市,显然,资金实力强的企业获取一二线优质土地的概率更高,未来集中供地之下,房企两极分化已是大势所趋。
例如,招商蛇口董事总经理蒋铁峰就表示,集中供地要求企业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资金去购买土地,“这对我们这种资金成本低,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
03
说实话,我曾经以为,在当前“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地产国企化,能够促进房企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能帮助市场稳定房价。
现在看起来,是我想多了。国企的诉求、地方政府的诉求,和高层的诉求,其实并不一致。
而即使是反复强调房住不炒,从土地端的数据来看,2021年房企拿地热情空前高涨。截止4月6日,光是出让土地收入过百亿的城市就有杭州、上海、成都、北京、宁波、南京等22个,50大热点城市土地出让总额高达7136.5亿。同时,热点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也非常高,例如芜湖市出让土地面积翻倍,达到190万平米,平均溢价率超过100%,其他如徐州、盐城、淮安、金华等多个城市溢价率超过50%。
由此,即便是地产国企化,我们也不能盲目相信会降房价。
毕竟,在当前严格限购、限价的条件下,国企地产商在房管局那边,还有个“避免国有资产损失”的由头不是?光是这个议价空间,就比民企大得多。
关于地产,希望能与大家有更多交流。
交流、爆料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加我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