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丨《事品》笔记
080
写东西,先还是要好看,有趣。阅读起来要有点美感,就好比逛街偶遇生动的女子,倒未必说一定要娶回去做太太,坦坦荡荡瞄一眼,也是说不出的欢喜。
台湾作家童伟格曾批评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爱说教”:“我(上高中的时候)看村上春树,看到中间有一种身体上的反感,事实上他是一个蛮爱说教的人,他的所有小说都是一种情感教育。他在告诉你,啊,做人应该怎样才比较帅?啊,怎样面对人生中难以言喻的孤独?啊,怎样形成一种应对生活的方式?他的小说从最开始就充满了生活的指导。”
这段不难理解的话让我很是出了一身冷汗!一个写东西的人,每天都昂然挺立于众生的血泪与疼痛之中,吆喝或标榜自己到底是一个多么高尚的物种。这种姿态实在是很难瞧。
真正的力量与美,何尝有什么指向性?一树樱花,万里云朵,半壁山河,它们有多余的话语吗?
人还是得自省,向内,去自己肺腑深处收拾残局,调整视野。少一些媚俗,多一些诚恳。别老觉得自己玉柱擎天,奶大无边,想想都难为情。
081
读沈从文写湘西,刘亮程写新疆,莫言写山东高密,黄永玉写湖南凤凰,有一种感触——深情至善之人下笔行文,用整个身心朝圣来时路——故土都是爱,爹娘全是光,在这些人身上,有一种美,“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也有另一种恨,“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
与其去往刻薄,去往说教,去往怨尤,去往缅怀;不如去往深邃,去往欣赏,去往审美,去往创造。龙含海珠,游鱼不顾。将军赶路,不打小鬼。别唏嘘尘世如何不公,先扒拉自己有何追求。
082
逢年过节,孩子生日:吃蛋糕,给红包,开Party,去肯德基……人之常情。
也可以更好玩,更有趣,更别开生面,更继往开来:
一、动用身边资源,寻一孩子心里真正佩服的人,用心为TA主持一次成人礼;
二、教会TA至少一项生活日常;比如自己刷鞋、系鞋带,洗衣服、服装如何搭配;
三、一起登山、踏青,亲近自然与土地;
四、一起养一盆百合、绿萝、铜钱草或是牡丹;
五、送TA一本《一个人的村庄》、《海鸥乔纳森》或是《昆虫记》;
六、一起看一部《阿凡达》、《地球之盐》或是《纳尼亚传奇》;
七、带TA去一处TA一直只是听说一直心向往之而无法在内心形成画面的地方;比如清华大学或是蒙古草原;
八、送TA一部望远镜,陪TA一起看看神秘浩瀚的太空星辰……
没钱,就进入更性感;有钱,要去往更智慧——设计什么也不如设计经历,训练什么也不如训练审美——说教是最恶心的。说教要真有用,要那么多警察叔叔干什么?
083
做爹娘也跟做其他事情一样,比如做蛋糕、做管理、做生意,做饭……特别需要学习——
一、比如去学习讲好一个故事,讲一个好故事;
故事是孩子的菩提树,好故事可以滋养和陪伴孩子一生一世,就算爹娘已经去世,故事生生不息——别浪费时间讲大道理,没有人会因为道理而改变——风一寸一寸吹,树一寸一寸长,哪有什么道理可言。体验了,相应了,收到了,领悟了,人就变了。
二、比如跟孩子一起做做饭,收拾一下衣橱、床榻、卫生间或是家里的卫生;
不别像个董存瑞,只晓得自己拼命干,无妨经常在孩子面前去展示生活的全过程。
三、比如带着孩子一起洗洗澡,如实跟TA分享一些关于生命与身体的奥秘和常识;
不要试图掩盖,不要嫌麻烦,不要全副武装,不要留给“坏人”们教练TA的机会。青春不可逆,荷尔蒙汹涌,你不教,TA自己也会去探索。
四、坦率地跟孩子探讨价值,探讨品质,探讨对人有什么助益……探讨一切可以探讨的东西;
别动不动谈贫富,谈是非,谈对错,谈谁谁谁没什么了不起就你牛B……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回歇斯底里,每一次由衷的认可和赞美,都会像电脑程序一样直接印刻在孩子心里。
五、比如6岁以上的孩子,无论男女,直接叫他的名字。
不要像对待小宠物一样张嘴闭嘴一口一个“幺儿”、“祖宗”、“宝宝”、“虫虫”、“闹闹”、“咪喳”;叫多了,孩子会“妈宝”,会“软骨症”,会成为一个物体。
六、比如不要动不动嫌弃你的孩子胆小,要看看你自己心里有没有隐藏很深的恐惧;不要动不动嫌弃你的孩子没耐心,要看看你自己心里有没有乌烟瘴气的焦虑。
……
孩子不是中国制造,孩子是爹娘智造——爹娘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就是家——为何家会伤人?家伤不了人。能伤人的,往往是那些受过伤、伤不起、很受伤而未曾疗愈的人。
084
人住五星级酒店容易,人拥有住五星级酒店的心智就特别需要训练。描口红,修眉毛,贴面膜,练瑜伽,刷手机……都需要时间,都需要训练。爱与成长,亦复如是。
人就是人,人不是物。一辆车,跑到一定的公里数,就报废了;人不一样,阅万卷书,行万里路,千般体验,万般见识……几乎会成为“神”——别人都做不到,他做到了,就叫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