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什么是原子论?(一)
没有可靠消息来源以及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猜测,基本都是离真相越来越远。
——坤鹏论
一、理论根基——肯定空间的实在性
在前面坤鹏论提到,爱利亚学派自芝诺、麦里梭后继续传播下去,一方面在留基波那里,一方面在智者派那里。
所以,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同属爱利亚学派体系。
不过,据亚里士多德记载,原子论,是留基波想要克服爱利亚学派拒斥空间,从而通过逻辑推导出来的结果。
巴门尼德否认存在任何独立的事物,因为到处都是存在,整个存在是“一”。
他还否认非存在或虚空(空的空间)的存在,因为如果说存在着虚空,也就是说虚空是某种存在,他认为,我们不可能说存在着无。
留基波创立他的学说,就是为了反对爱利亚学派对空间或虚空的处理方式。
他肯定了空间的实在性,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巴门尼德的空间概念。
这个概念为其关于运动和变化的融贯理论提供了先决条件。
为什么巴门尼德否认虚空?
问题就出在了他的空间概念上,他认为任何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是物质的,所以,如果空间存在,它也必定是物质的。
而留基波认为,我们可以肯定空间的存在,同时也没必要说空间是物质的。
他将空间描述为一个容器,它里面某个地方可以是空的,另一个方面可以是被充满的,恰恰就是空间,才为物体运动提供了场所,万事万物才得以生成。
留基波指出,虚空是空虚而又稀疏的,所以是非存在,虚空尽管是非存在,然而它并不是纯粹的虚无,存在并不比非存在多点什么,因为虚空并不比物体少点什么,它们同样都是实在的。
可以说,没有这种空间概念,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就不可能提出他们的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观点。
二、原子的诞生
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认为,事物的本质是无限数量的微粒或单元,以及它们运动的空间。
这个观念的得出饱含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它调和了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一元论,与以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为代表的多元论,而走到了原子论。
所以,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是苏格拉底前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在他们的学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采纳了:
●阿那克西曼德的说法,水、土、气、火等其他所有特定的东西,只是某种更基本的东西的特殊变体或衍生物,也就是说,水、土、气、火等本身也是绝对原初物质的产物,是不变的原初物质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聚集——这些聚集产生于最初单一原始物质的运动。
●阿那克西美尼的说法,认为所有事物是同一性质的。
●阿那克萨戈拉的说法,认为原始物质是无数的小分子,可聚可离,这可聚可离就是事物有成有毁的原因,所有存在的产生和消灭都不过是已经存在的、永恒的原始物质的结合与分离——“生存的东西,早已存在”,“没有什么发生和消灭,发生只是聚合,消灭只是分离。”(阿那克萨戈拉语)
小分子的特点是:在形状和大小上相互区别;是不可见的——万物“从已经有的和早已存在的东西出来的生成,不过这早已存在的东西因为它的微小而不被我们觉察到而已。”(阿那克萨戈拉语)
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始物质最接近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绝大部分时候甚至可以互换,都不影响他们各自学说的理解,真的就像隔着一层纸一般。
而这层纸就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是自在的,它们被Nous(奴斯)驱动,而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始物质则是黑格尔所说的“自为之有”,它们有着自己的意志,它们没有任何他人的目的,它们自己就是目的。
●巴门尼德的说法,将其对于“一”的特征应用到了这些小分子之上。
这些小分子就是“一”,它们自身是绝对致密的,不包含任何虚空,因此是不可入、不可分的,留基波为它们取名为原子,该词源于希腊语atomos,意思就是不可分割、微粒。
就像将一只苹果一直切分开,一直切分……直到成为再也不能分割且没有变化的微粒,这些微粒就是原子。
同时它们作为“一”,是永恒的,一开始就存在于空间之中,不是被创造的。
●赫拉克利特的说法,原子时刻、永远在运动着,使之所动的是必然性、是命运。
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反对一切目的论,也否认偶然,所谓的偶然,只是说明人对于现象之真因为还没有了然而已,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有原因,都是它的理由和必然性在,这便是典型的因果论,也是支持科学不懈追求的信念——确切不移的科学精神。
当然,以上这些哲学家的学说根基大部分源于毕达哥拉斯,比如:变,也不变;必然性与和谐性等。
总结下来,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学说的基础公式就是:
世界(自然)=实在+空间:世界由充实于空间的实在(即存在物)和非存在的空间(即虚空)组成。
实在=原子的组合:无数细小的、小到令人难以觉察的原子在空间中运动,它们的运动使它们形成了我们所经验到的万事万物。
世界(自然)=原子+空间:自然只包含两种东西——原子和空间。
事物的本质就是原子和空间。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述的留基波关于一切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的观念:“不过充实者不是单纯的东西,而是无限的多,在虚空中运动;因为虚空是存在的。它们的联合(聚集)造成事物的产生。”这个被感官所能见的存在着的事物——“它们的解散和分离,造成事物的灭亡。”
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学说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肯定了空间和原子一样都是真实者,既然原子是无限多个,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空隙,不管这个空隙有多么小,否则它们就该是一个而不是多个,也就不可能运动,更不可能生成其他事物了,这个空隙就是空间,就是虚无,他们将虚无规定为消极的东西,为虚空,而将原子认作积极者,是“一”。
当时的哲学家都认为盈满的状态中不能有运动,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值得商榷的认识,因为盈满状态中可以有循环运动,但是这种运动必须从一开始就存在。
因为,一件事物运动,它需要从自己的位置跑到另一个位置,而盈满状态中没有提供多余的位置,但是,如果其中的所有事物一开始就在运动着,并且全都永恒运动着,就可以进行循环运动了。
三、原子什么样?
坤鹏论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原子的一些特征,再总结一下:
第一,原子是“一”,所以它们自身绝对充满而又坚实,不包含任何虚空,不可入、不可分;
第二,原子不是被创造出来的,它永恒存在着,不生不灭;
第三,万事万物的生灭是原子的聚散;
第四,原子很微小,小到不可见,数量是无限;
第五,原子是同一性质的,性质上没区别。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出来了:
如果原子性质相同,为什么会构成性质不同的万事万物呢?
德谟克利特给出了四个原因:
大小——原子的大小不同;
形状——原子的形状不同;
次序——原子结合时的顺序不同;
位置——原子运动与结合的方向不同。
亚里士多德认为,根据原子论者的观点,原子按照不同热度也可以分无限种,构成火的就是其中最热的一种。
至于原子有没有重量,后世则一直存在着争议。
在形状上,德谟克利特指出,原子有球形的,有光滑的,有粗糙的;有凹形的,有凸形的,甚至有带钩的。
球形的、光滑的,细致的,构成使我们舒适的东西;相反,粗糙、带尖带棱的,构成使我们不舒服的酸性、苦性之物。
他认为太阳和月亮是由最精细、最光滑的球形原子组成,灵魂和火也由此类原子构成,所以,它们具有很大的活动性,这与赫拉克利特的心火观点类似。
在此基础之上,德谟克利特又提出了事物的性质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
他认为,因为大小、形状、次序、位置使得同一性质的原子构成了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所以,只有重量、密度和强度等性质才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也就是第一性质。
事物的所有其他性质,比如:颜色、温度、气味、口味、声音等,并不是它们本身固有的。
这些都是我们的感官和感觉能力决定的,都是我们加在物质身上的配料,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主观现实,这就是第二性质。
“按照意见有热,按照意见有冷,按照意见有颜色、甜和苦;按照真理只有不可分割的原子和虚空。”德谟克利特如是说。
黑格尔对此评论道:“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虚空、原子和它们的规定是自在的,而无关重轻的、不同的存在如热、冷等等,乃是为他物而存在的。但这样一来又同时为坏的唯心论打了大门,这种唯心论对于与意识相联系的对象,便以为只消说一声那是我的感觉,那是我的,于是一切就完事了。”
德谟克利特还用原子和虚空的学说解释了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
比如:
他认为磁石和铁是由类似的原子构成,但是磁石的原子比铁的原子更精细,所以磁石的原子之间的空隙比铁的原子之间的空隙要大得多,那么磁石的原子的活动能力更强。
由于原子的运动永远趋向于与它类似的原子,所以,磁石的原子向铁移动,钻进了铁的原子之间的空隙,使铁的原子运动起来,并流向磁石。
显然,在今天看来,这个解释并不科学,但是,他努力用自然本身的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精神是可贵的。
四、原子不是原子
一提原子,有着现代科学知识的我们总是根深蒂固地表象出,原子就是物质的,是具体的,我们总会将它等同于现代物理学的原子、分子。
但是,黑格尔指出,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在很大程度上讲,它是思想的一种抽象,所以“原子是看不见的”,而我们不能够看见原子,“由于原子体积的细小”的解释,只不过是一种易于让人理解的说法。
原子是“一”,我们不能看到“一”,因为“一”的原则完全是观念性的,它是思想,思想是事物的真实本质。
而且留基波也说过,我们借以认识真理的,并不是感官。
所以,黑格尔认为,原子的准确含义是:个体,是抽象的,完全属于思想,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较高意义的唯心论,不是主观唯心论”。
“他(留基波)的哲学完全不是经验的。与此相反,邓尼曼是说错了:'留基波的系统是爱利亚学派的反面;他认为经验世界是唯一客观实在的世界,物体是唯一种类的存在。’但原子和虚空并不是经验中的事物。”
不过,原子论自从文艺复兴时期东山再起时,随着人类科学的大踏步前进,特别是近代化学的发展,原子越来越物质化,后来它基本脱离了哲学,成了科学的专属纯物质。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