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百家姓之“马”姓

马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第十三大姓,主要散布于黄河沿岸的省份和皖苏地区。当今马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29%,总人口大约在1720万。

马,是一种动物,在古代除了用于耕作外,主要用于军事上。所以马被引申是“愤怒”和“勇武”精神的化身。军事上最早是使用马来拉兵车,到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马才作为军事人员的坐骑。赵国先祖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与马有不解之缘,而中国汉族马姓分自赵氏,所以马姓氏族的图腾是与古代养马牧马的职业有关。

马姓起源

马氏始祖——马服君

马姓的起源与演变:

一:出自赢姓

马姓源出嬴姓。追根溯源,可上溯到2300年前的战国后期,马姓源出嬴姓,分自赵氏。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 “五帝”时代的金天氏少昊。少昊是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的首领。少昊之裔孙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把“嬴”赐予伯益的氏族为姓。西周初,伯益的后裔造父为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在平定徐偃王之乱中立了大功,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即今山西洪洞县北,造父子孙遂以封邑为氏。其后裔赵籍在公元前408年自称诸侯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至公元前290年,赵王族人赵奢因破秦有大功,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马服古城在今河北邯郸西北,子孙遂以马为氏,从此以后,在中国的土地上有了马姓。

外族基因融入

进入汉、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马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马姓中也融入了外族人的成分,而且比其他姓氏更为复杂。尤其在唐宋时期,西域人和中东伊斯兰教回回人经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后纷纷改用汉姓,多以马为首选之姓,他们是当代回族的先人,分布于祖国大江南北,成为当代我国回族的第一大姓。宋朝的西夏党项族的马姓、元朝的蒙古人的马姓、清朝辽宁朝鲜人的马姓、北宋金国的蒙古汪古部以及清朝的满洲八旗费莫氏和马佳氏等氏族所改的马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一部分成为今天的回族和当地的少数民族的马姓,但很大一部分逐渐同化为南北各地的马姓汉族了,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这类的同化要早于南方,同时更为普遍。南方东南沿海地区马姓中融入外族基因主要发生在明清时期,来源仍以海上做贸易的中东伊斯兰教回回人。除此之外,融入马姓的其他事件是改姓,最重要的是五代以后司马复姓的改姓。

马姓分布

马姓分布频率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马姓人口由78万激增到1720万,大约增长了22倍,马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甘肃、山东、河北四省,大约占全国马姓总人口的36.3%,其次分布于宁夏、安徽、江苏、陕西、云南、辽宁、青海、四川、黑龙江、新疆、山西十一省,又集中了马姓人口的42.1%。河南为马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总马姓人口的10.1%,甘肃紧随其后,为10%。全国形成了沿黄河省份的高比率马姓分布区域。

马姓血型

马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1.1%,A型占28.1%,B型占31%,AB型占9.8%。

马姓名人

马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汉末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马超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其入京为官,但都被拒绝。马超在刘备称帝后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

马周

马周(601年—648年),唐太宗时期宰相。马周多次向太宗谏言,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存世的作品有《上太宗疏》、《陈时政疏》、《请劝赏疏》、《谏公主昼婚疏》和《请简择县令疏》五篇文章,还有《句》和《凌朝浮江旅思》两篇诗作。

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年—?),字千里(一说字致远),号东篱,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他在杂剧创作上具有虚实相生之美,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外在形式寓言抗世愤世的内容,著有杂剧15种,以《汉宫秋》最为出名。

马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马姓的郡望主要有扶风和平阳二个。扶风马姓繁衍出众多支系,代有英才。其中最著名的有铜柱、绛纱两堂。“铜柱堂”典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当年率军南征平交阯,得胜后汉光武帝为其立铜柱以表其功。到了唐朝,马援之后代马总做了安南都护,为纪念先祖的丰功伟绩,在原址处又立了两根铜柱,分别铸上扬威唐朝的颂文。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楚王马希范也立铜柱,以表自己是马援的后代,扬中原的威德。

马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

云台列象;铜柱表功。

夫人卖饼;贤后含饴。

龙虎出谷;鸾凤冲霄。

白眉继烈;绛帐授徒。

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

家训格言:马家的家训格言应数东汉名臣马援了。马援,字文渊,伏风茂陵即今陕西兴平人。少有大志,精于相马,后归顺东汉光武帝刘秀,以伏波将军南征交阯有功,封新息侯,光武帝立铜柱以表其功,位列九卿。“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等豪言壮语均出于马援之口。马援为人严谨,生活俭约,不原与游手好闲的人为伍,故他训诫子侄也以敦厚、择言、节俭、廉洁为主,并主张“闻言勿议”,反对议论是非。这在当时为一般人所不能及,其家训《诫兄子严、敦书》对后世是有很大影响的。

(0)

相关推荐

  • 姓氏家训 | 苏氏家训

    苏氏简介 苏姓,中国姓氏.当代中国人口排行第41位,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起源于周时武王封颛顼高阳氏后裔忿生于苏国,属以地为氏,后人追尊苏忿生为得姓始祖. 苏姓约有611多万人口, ...

  • 【传统家训】背后莫论人长短,闲谈莫道国政非

    家训原典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原典释读 热衷议论别人长短,随意评价国家法令,这是我最厌恶的行径,宁愿死也不想听到子孙后辈中有这种行为. 原典出处 典出东汉 ...

  • 马家人一定看【央视讲解】马姓起源、渊源!了不起!请相互转阅!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马",先点上面蓝字马氏总群,再点关注,每天免费阅读. 马氏渊源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马姓的前世今生

    马 马姓是中国第十三位大姓,主要分布于黄河沿岸的省份和安徽江苏.当今马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9%,总人口大约有1720万. 得姓始祖马服君,即赵奢,赢姓,上古时期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奢封地在马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解析金氏的发展传承与族规家训

    金 金姓是中国第六十二位姓氏,在江苏,浙江和东北地区分布较多.当今金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5%,总人口大约有467万. 得姓始祖金天氏,即少昊,姬姓,一说嬴姓,名挚,又名玄嚣,号金天氏,又号青阳 ...

  • 北大教授、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先生解析白氏的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白 白姓是中国第七十五位姓氏,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当今白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8%,总人口大约有374万. 得姓始祖白乙丙,蹇姓,名丙,字白乙,蹇叔之子,春秋时秦国名将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魏”姓

    魏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五位姓氏,在豫冀鲁.秦川地区有优势.当代魏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45%,总人口大约在603万. 魏的名义 魏,地名.在西北古代氏族中,为了祈求神明保佑五谷丰登,一群巫女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徐”姓

    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岳氏家训,是在2004年.那一年我11岁,正沉迷于<岳飞传>那令人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之中.那本厚厚的.书页已经泛黄的<岳飞传>是我爷爷送给我的,书中讲述了岳飞的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孙”姓

    孙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二位大姓,在渤海湾和东北地区最有影响.当今孙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38%,总人口大约在1830万. 孙的名义 孙,儿子的儿子叫孙子,这是孙的本义.孙字从子,从系.系就是续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胡”姓

    胡姓排位中国第十五的姓氏,在沿长江流域的省份中十分昌盛.当今胡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16%,总人口大约在1550万. 胡的名义 古的本义是故,能表明是很久以前的事物称为古.这样,凡是与古有关联的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林”姓

    林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六位大姓,尤盛于粤闽台地区.当今林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13%,总人口大约在1510万. 林的名义 林,树林之义.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楷体的形体基本上是一样的,像并列的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郭”姓

    郭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七位大姓,尤其在中原和华北地区最有影响.当今郭姓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13%,总人口大约在1500万. 郭的名义 <说文>说,郭是城墙外的城墙之义,后成地名用字.郭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罗”姓

    罗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二十位姓氏,尤其在四川.粤湘地区中最有影响.当今罗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95%,总人口大约在1260万. 罗的名义 罗,本义是捕鸟的网.相比而言,罗比网要密,编织的丝绳也要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郑”姓

    郑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二十一大姓,在粤闽台浙地区最为昌盛.当今郑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93%,总人口大约在1240万. 郑的名义 郑,是古邑名,为西周厉王的儿子友的封地,古地在今陕西华县西北,周 ...

  •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谢”姓

    谢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二十三位姓氏,在广东.湖南最有影响.当今谢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76%,总人口大约近1010万. 谢的名义 <说文>:"谢,辞去也.从言,射声.&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