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吸引与亲密:喜欢他人与爱他人

归属需要:与他人建立持续而亲密的关系的需要。

一:导致友谊和吸引的因素
1、接近性
我们可能更会与周围的人交往成为朋友,因为近在眼前的人有更多相处的机会。
地理距离不是关键,功能性距离(人们生活轨迹相交的频率)才是关键。
对相互交往的预期会引发更多的喜欢。
曝光效应:熟悉不会导致轻视,熟悉诱发了喜欢。曝光效应违背了我们通常对厌倦(兴趣的降低)的预测,即重复听到的音乐和反复吃的食物会引起厌倦,除非这种重复是没完没了的,否则通常它会使喜欢增加。
2、外表吸引力
不用质疑,外貌是很重要的,外貌的作用在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一致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匹配现象:指人们选择朋友,尤其在选择终生伴侣的时候,通常倾向于选择那些不仅在智力、受欢迎程度和自我价值上而且在外表吸引力方面都能与自己匹配的人。
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美的就是好的。
第一印象指的是在假设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并不是说任何时候外表的吸引力都比其他任何特质都重要。
有吸引力和没有吸引力的人的差异可能来自于自我实现的预言。真实的吸引力来自完美的平均。
3、相似性
相似产生喜欢,不相似导致不喜欢。
对立某些方面的互补性的确可以促进关系的改进,然而,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喜欢和那些在需求和人格方面相似的人。
4、被喜欢
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告知被别人喜欢或仰慕时,就会产生一种回馈的情感。虽然我们评价自己或者评价别人时,消极信息都占了更大的权重,消极信息更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归因,当不是把赞美当做一种讨好时我们就会获得尊重。所以,保持坦率而真诚的关系:互相尊重、彼此接纳、保持忠诚更可以持续让对方感到满意。
吸引奖赏理论:我们喜欢那些回报我们或与我们得到的回报有关的人。

二:爱情的种类及要素
1、激情之爱
是情绪性的、令人兴奋的、强烈的爱。是强烈渴望和对方在一起的一种状态。
情绪的两因素理论:当处于兴奋状态的男性对女性做出反应时,他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某些生理唤醒错误的归因于女性。激情之爱既是一种生理现象,又是一种心理现象。
2、相伴之爱
如果一段亲密的感情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那么它最终会成为一种稳固而温馨的爱情。令人激情迸发的激素(睾丸素、多巴胺、肾上腺素)逐渐消退,而催产素则会维持依恋和信任。相伴之爱是平和的,深沉的情感依恋。

三:促进亲密关系的因素
1、依恋
安全型依恋:母亲离开会变得紧张,母亲重新回来会跑向母亲,如果母亲在现场会在陌生的环境中快乐地探索玩耍。
回避型依恋:在与母亲分别时很少表现出不安,在与母亲团聚时也很少表现出对母亲的依附。(恐惧型和疏离型)
不安全依恋:10%的比例焦虑矛盾型,个体缺乏信任感,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和妒忌心。
依恋类型具有代际的一致性。
2、公平
你和你的伴侣从感情中所得到的应该和你们双方各自投入的成正比。如果两个人的所得相同,那他们的贡献也应该相同,否则其中的一方就会觉得不公平。
自我表露:指信任取代了焦虑,使我们更容易展现自己,而不需要担心失去他人的友情或爱情。自我表露的伴侣会越来越多地向对方展现自我,他们彼此的了解越发深入,直到一个适当的水平。
表露互惠:个人的自我表露会引发对方的自我表露。我们会对那些想我们敞开胸怀的人表露更多。

四:亲密关系的结束
1、离婚
对婚姻的承诺比结婚的意愿还要看重的人通常能够容忍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和不满。
2、分离的过程
分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
爱情并不总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婚姻解体的因素包括强调感受重于承诺的个人主义文化,双方的年龄、受教育水平、价值观和相似性等。

五:经营爱情
亲密而持久的婚姻关系是幸福生活的标志。
用心照顾我们的亲密关系能够使我们获得更长久的满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