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山水盆景创作中的关系(1)

山水盆景,是以多种形态的山石、树木、水面、盆和配件等组成的景观。山水盆景的美感不仅在于山石的造型美,还在于各种构成因素的组合美。这种组合美,要比单体山石更具内涵和观赏性,更能表现深邃的意境和创作者的主体审美要求。

这种组合也叫立体构成,表现为山水盆景中的各种关系。如何构成这些美妙的关系,达到最佳最美的境界,确是大有学问,有着高下之分和雅俗之别,是值得认真探讨的。

任何事物总是处在一定的关系美学告诉我们:之中。“美总是由关系构成的……有的相互加强,有的相互削弱,有的相互调剂”(狄德罗《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我国春秋时期《国语》一书就已指出:“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无害,这就是指协调和谐的关系。

在山水盆景中,这些关系的表现,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有形的如山峰的高低远近,山脚的曲直高矮,水面的大小迂回,以及植物、配件的位置,盆景的形式等等;无形的是指上述各种单位体在组合后所表现出的体势、神韵和意境。

下面想就山水盆景创作中三个主要方面的关系,概括地加以论述。

1.立意和构图关系

艺术作品总是有意为之的。古人云:“立象以尽意”。山水盆景的“意”,就是创作者对真山实水审美感受的提炼和概括,从而对其形象特征的独特把握和创造性构思。也就是以意创境,以景表意,使作品具有如诗如画的意境。

目前山水盆景的创作,处于徘徊不前的境地,这与创意的一般化、程式化有关,大自然中,“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因此,立意要以新、奇取胜,要“得至天机,出于灵府”,要“囊括万物,裁为一相”。在创作中,不求全景,不求过分具体化和真实感。南宋画家“马一角”、“夏半边”值得借鉴,其结构简洁、浓缩、概括,虽不“真实”,但能传神。如潘仲连的《心潮》、《奔云》、赵庆泉的《清流图》、贺淦荪的《一览众山小》等等,立意高远,构图洗炼,近乎特写,产生视觉冲击,震撼人心。

反之,构图太精太碎,过于真实、纤巧、繁琐,人为痕迹明显,就难免流于俗气,无意境和情趣可言。

    推 荐 阅 读: 

盆景制作严防急躁病

桩景佳材——牛筋木

枸杞桩的养护

纠正盆景贪之大风

品味文人树

倒挂抬头式悬崖盆景的造型

新桩养护禁忌

盆景树种的扦插繁殖技术(一)

以神求神 化残为美(二)

“脱脚”桩苗弥补的方法(二)

盆景的艺术创作(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