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风趣案
【出处】 〔清〕熊笏《中风论》。
【原文】 奉新张希良,卒倒不知人,头破出血,喉中痰鸣,遗溺,汗大出,两手两不顺适①,众医咸知为脱,已煎参附汤矣。余望其色,面赤而光,切其脉,浮大而缓,急止参附,投白虎汤一剂而痰静,再剂而渐醒,次日左手足能动,而右则否,始知偏枯在右矣。因连服数剂,右手亦愈,但不思食,众疑服药过凉,止之弗听,再服清凉数剂,乃大饥能食,倍于平日,而病全愈。或曰:何以断②其必夹火,而面赤之必非戴阳乎?为虚阳上脱,其脉必散,断不能缓,故确知。
【注解】①适:顺从。②断:判断。
【白话文】 奉新张希良,忽然扑倒不省人事,头破血流,喉中痰鸣,小便失禁,汗大出,两只手不自如,许多医生都认为是脱证,已煮参附汤了。我看他的脸色,脸红而光亮,切他的脉,浮大而缓,急忙阻止服用参附汤,用白虎汤一剂就痰鸣立止,两剂后患者就渐渐苏醒过来,第二天左边手脚能活动,身体右边则不能动,才知道偏瘫在右边了。于是连服几剂,右手也痊愈了,只是不想吃饭,众人怀疑服药过凉,阻止他不听。再服几剂清凉药,则饥饿能吃,比平时吃的要多一倍,之后病就好了。有人问:如何判断他必夹火,脸红的一定不是戴阳吗?如果虚阳上脱,他的脉搏必散乱,决不会和缓,所以很确定。(郁东海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