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抹不去的岁月风霜

       图中前排右一是我们大队的民兵连连长杨兴年,前二排右二是本人。这是79年9月我们大队为参加公社基干武装民兵集训演练完成后拍的。同年10月为庆祝建国三十周年,丈亭区开展武装民兵射击操练比赛,我又有幸代表龙山公社武装民兵参加了这一活动。在二年多的知青生活期间,我得到了杨连长和其弟兴尧哥他们全家的许多照顾和方便,同时也得到过坐我右手旁的才浩哥兄弟俩及其他农民朋友的指点和帮助,我会永记心中!

1977年我高中毕业,为响应祖国的号召“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就赶上了知青末班车去当时的余姚县丈亭区龙山公社应王大队第二生产队插队落户。之后才知道我是应王大队最后一位知青。当时全大队的知青共有四男一女,女知青是上海人且刚与同一生产队的男友结婚不久,而我们四位都是单身知青,其中一位来自嘉兴,我和另二位都是本县的。由于我们四位男知青都分别在各自的生产队,这样就各自分开单独住着各小队的知青房。我的住处是以前一位宁波知青住过,我去时他顶替父亲工作已上调回宁波了。我们之间有空常相互串门聊天,让我好奇的是一个嘉兴小伙怎么会跑到余姚来播队落户当知青,通过交流才得知小李他有亲眷在余姚,按当时的话来说他是投亲靠友来余姚支农的。有天我去小李家,唯一让我注目的是墙上贴着一张电影《战火中的青春》宣传画,在当时能搞到一张电影宣传画那是很牛啦,我就问他这幅电影宣传画那来的,他说我来余姚支农前舅舅送的,因为舅舅在那边电影院里工作,我明白过来后就笑着说:哦,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由于小李离嘉兴较远,碰到有些事犯难了,他总会来叫我帮他下,自然我也乐意帮做。另二位知青陈哥和小沈有空我们也常走动,由于去宁波的铁路经过应王大队,而陈哥所在的第五生产队且在铁路北侧,这村庄老名叫旧宅村,他们村前有个很大的池塘,其中村庄老宅有处是木结构连片的楼房,感觉这么阔气的庭院天井,原先应该是大户人家吧。我和小沈就在铁路南边的村庄里,也是我们大队办的所在地。记得有次我回家,小沈让我去他家问他母亲带点水果给他,当然我回家主要也是拿点吃的和生活用品来补给自己,回家大多选择星期六下午,走着去蜀山站大约一里,坐上绿皮火车一站就到余姚,第二天晚上坐回蜀山站下车,每坐一次火车只需1角5分,哈哈,现在想来这角分都不这么用了,以元起价哉。不过那时真品偿到了单独生活是啥滋味。

说到知青友情最难忘的还是每个月15号的公社全体知青学习日,整个公社知青大概有三十多人,除了余姚的还有来自宁波杭州上海等地的知青。每次召集全公社知青学习日的是公社兼管知青工作的武装部王部长,他是我第一个熟悉的公社干部,因为我来该公社支农户籍调迁的通知书,就是王部长和夫人带着儿子,上我家给送过来的。王部长为人很和善,见到我们总是笑脸相迎,上午基本都在公社大会堂学习文件或读报或由王部长介绍一些县里区里及公社里近来的形势通报等等,也让我们了解些有关知青方面的政策内容和工作按排。另外,若知青们有些意见或建议,王部长也会认真记录并答应向公社领导汇报。然后,中饭大家就去公社食堂会计室买饭菜票,记得食堂烧的葱烤红烧河鲫鱼很好吃,每次集会吃中饭只要有红烧鲫鱼我都是买它,另外再配碗素菜汤料,总共也就2角左右。饭后我们成群结队去附近的村坊学校走走,再到供销社看看,有的人顺便买点生活用品。下午就在会堂里大家聊聊天,说说各自的生活状况,讲讲劳动中的一些趣事。记得在78年四月由王部长带领公社全体知青去绍兴参观《鲁迅纪念馆》,在馆前我们还照了集体照,可惜因搬家这张集体照我一直在寻找中。由于知青在公社的每月集会,给了我们相互认识了解的机缘,也让我发现我们余姚同届的高中毕业生还真有几个,其中一位是小学同学,另一位是我高中的校友。几经交往有位插队在东岙大队的上海籍知青良哥渐渐成为好友,我想原因就是我俩性格相仿志趣相同,再说良哥身为上海人他没有架子,随和且谈吐间让我觉得总有几分书生气息,也许在他眼里我是个值得交往的朋友,因此,良哥在回上海之前告知我,他家住常德路好象一千三百多号(四十多年不见记不清了)。而巧的是我们大队三位余姚知青回城后都进了当时最大的国营企业余姚东风化纤棉纺厂,只是陈哥稍先回城分配在化纤分厂,我和小沈是79年底大招工时按排在棉纺分厂。

在支农期间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在78年初秋因公社需要外调办事人员,我和陈哥被借调到公社去做这项工作。其中有次外出,在公社领导的指示和要求后,我们二人带些食品水壶和零用钱,就从平湖大队开始上山往北走,翻过几个山丘见到了一片松树林,这整片树林绿荫茂密高矗耸天,好几棵大松树我一人也抱不转,手摸着大树抬头仰望让我很惊憾,感觉有点身处原始地带了。我俩就此稍作休息再沿着山路,翻过一道岒往山下走去,经路人指点就来到了地属慈溪县的梅溪公社,办完事吃好中饭,我们就坐车转车前往低塘准备宿夜。在低塘弄好旅馆吃好晚饭,沿一条小河来到棉花田,早先就听说姚北和慈溪那边有大片棉田,可当我看着秋风吹过晃悠不停的棉枝,用一望无际来形容也不为过。第二天启程目的地是新新公社,吃完早饭便坐车顺利地到达。由于这件事与某位村民有关,公社人员就带着我俩去该村民所在大队,经与大队领导说明来意后,大队长又领着我们去他家。在村子里走着看到不少人家都有台织土布的织机摆在堂中,当我们来到该村民家前,看着这屋顶虽用茅草杆铺着遮风挡雨,可这房子也算得上是大户家庭,进门就一眼看到一台很大的木架土布织机在屋里,上面还交缠着织线和卷布,主人说谁有空就坐在上面织几下布。由于新新公社也属棉区,所以家有土布织机是常见的事,再说那个年代买布要用布票的,土布也用来做衣服穿的,我曾经读初中时也穿过一条土布做的长裤。通过与该村民沟通了解情况后,晚上回公社地的小旅馆过了一夜。天亮也就是第三天,本来可以转乘客运船去马渚的,可我俩决定沿河道走,打算中饭在老方桥吃,这样就边走边欣赏二岸的风景,因为没来过,所以眼前的一切让我新鲜好奇。印象中快到老方桥时河上有座拱形石桥,当时河中有些船装着货就要有一个或几个纤夫拉着走的,由于纤道遇这桥就断了路,然后就见这位纤夫拿着纤绳来到桥孔中央最高处的桥栏边上,他左手把纤绳打成几圈握着,侧身用右手将纤棒(或叫肩棒)端的绳子使劲转起来,然后转到一定的角度二只手同时放开,只见那根纤棒瞬间一个谷底弯从桥洞下的水面上快速略过,这纤棒从桥的另一侧翻过桥栏落在桥上,这样纤夫拿起穿过桥孔的纤棒,走向桥的另一侧纤道上继续拉船走起。当时我俩看到纤夫这功夫,天哪足足惊奇,真是大开眼界了,原来遇桥无纤道时纤夫是用这样的方法将纤绳穿过桥孔的。想必这绝技现在已很少有人会使了。来到老方桥街上吃中饭也快1点了,饭后继续赶路走到马渚,再坐火车回余姚家里过一夜,相约明天到老南站乘车去陆埠,办完最后一件事。第四天早上我俩如期到陆埠,准备去陆埠水库东侧山里面的村庄调查一件事(时间久这地名也忘了),由于人生地不熟,在水库东侧沿山走了一段,看到有条台阶比较宽的上山路,正当我俩犹豫时,后面来了个带着草帽肩担二篮东西的女人,看上去年龄与陈哥相仿,然后问她去XX大队是否可以往这条道走,她说是的你们跟我走好了,一路聊天才知道她也是位上海知青,今天去陆埠赶集为他们村里的知青买点吃的,这次是轮到她下山去陆埠买东西,当时见她流着汗我们想帮她拿下,她说不用不用这点东西不重也习惯了。看她迈着稳步的台阶,眼神里流露出那份坚毅的目光,觉得山区的知青比我们辛苦多了。快到目的地时有个叉道,她用手指了下说:这边走到底就是你们要去的大队村庄,我从那边拐进去也马上到了,我俩连声对她说谢谢!谢谢!就此我们与她分路而行,真心感谢这位知青大姐的带路和陪伴。返回公社我将这次外调的所有资料和笔录整理成册交给公社领导,公社领导对我俩顺利完成这次外调任务也感到很满意。

历经二年多的知青生活,有许多点滴值得回味。记得我刚去不久,大队就买了台14吋黑白电视机,全村人都为之高兴,晚上有大队电工负责播放,用手动调频看到的也只有几个台,由于年长的村民都喜欢看越剧,所以只要上海台实况转播的越剧戏曲基本上都不错过,热天把电视机搬到晒谷场上,冷天就在大队礼堂里看。大队小买部和保健站相邻,大家空闲时或晚饭后总有人聚在那说长道短很热闹,可以说是村民信息交流的集散地。有时晚上在晒谷场偶尔会放露天电影,全村人都会拿着椅子来看,若附近大队有放露天电影,大家相约一起走上几里路也会赶过去。支农来到应王大队参加农业生产是必须的,夏收夏种顶着酷暑割过稻插过秧,也拉过稻谷车挑过青秧担。然后在平常的劳动如铲坑除草施肥等等,常同农民兄弟边劳动边聊天,自觉苦中也带乐。现在想想迎着晨光去劳作踏着晚霞把家归,不失为那种田园诗意般的风景。在早稻收割后按劳力分到二百多斤稻谷,心中有种丰收的喜悦,到年终拿着劳动所得的几十块钱,脸上也流露出满是欣喜。尤其在支农期间加入了共青团组织,证明自己还行。能与农民弟兄融合在一起劳动和生活,经得起支农的厉练,也丰富了人生的阅历。而知青那份特殊的印记,虽有劳累苦楚也好省让我留念。

图照上的小笔记本是父亲单位得知我去支农时赠与的,这也是对我一个走出校门就去农村劳动锻炼的青年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吧,让我终生不忘。

宋小荣

2019年8月31日

(0)

相关推荐

  • 彭新建:​我的校长(上)

    我 的 校 长(上) 文/彭新建 (一) 说到十五六岁的那个"我"时,我有一段故事说给大家: 5月的一天上午课间休息,我无意中看见父亲单位的一个政工干部和我家地段派出所的一个民警, ...

  • 我的大哥杨俊生

    ·故人旧事2020·原创· 我的大哥杨俊生 作者:履  痕 俊生哥病了,得的是食道癌,而且一查出来就已经严重了,最大的肿块已经有7公分.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我心里咯噔一下沉重起来. 俊生哥比我大一岁, ...

  • 积德行善真美领

    "辟地开天世界新,心高志远傲翔行.大围山耸彰忠义,槽渡水甜寄友情.//持厂旺,掌宗兴.凶逢吉至是何因?积德行善真美领,有道人生坎是金."这首<鹧鸪天>是写给志翔哥的,以 ...

  • 任时光荏苒,凭岁月变迁,抹不去的是那铁打的福原爱、流水的大魔王

    1992年,日本富士电视台开始跟拍四岁的福原爱.那是因为在日本仙台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现场,四岁的福原爱穿着粉色运动服,米奇帆布鞋笑眯眯就击败了二年级的男生. 爱酱的妈妈福原千代是个业余乒乓球运动员,她 ...

  • 季节更迭,岁月的年轮碾压着时光的静好,滚动向前。回望着,迤逦远去的旧时光,除了雕刻在心的风景与抹不去...

    季节更迭,岁月的年轮碾压着时光的静好,滚动向前. 回望着,迤逦远去的旧时光,除了雕刻在心的风景与抹不去痕迹深浅的记忆,其它,早已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万物皆有情,清简与安宁,一切源于静生,境由心生, ...

  • 岁月的流逝,抹不去那个年代的记忆,我在贵州

    想当年,在贵州军工厂.少数民族聚集区.工作艰苦,生活枯燥.星期天就到清水江边戏水,野炊.在玩耍过程中.也常会和苗族兄弟姐妹邂逅,苗族的妇女装扮也分几种,有这个苗,那个苗的之分.我们也看不清.头上都缠着 ...

  • 粤东游——汕头老街,无法抹去的岁月记忆

    走前看攻略,大家一直推荐汕头老街,其中还提到了一个地名"小公园".记得当时很奇怪,怎么会是这样的一个名字.那天问摩托车司机知道小公园吗,人家不打奔儿地说知道.看来这小公园远比陈慈黉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时光抹不去的乡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时光抹不去的乡情 山东  赵金雷 小时候,没有走出过大山,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就是我的全部世界,村里的每一个地名,都是我 ...

  • 【原创】内蒙古|孙建巧:老去的岁月

    原创作者:孙建巧|内蒙古阿拉善盟 <老去的岁月>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岁月如梭,时光煮雨时光渐渐的老去不经意间将我们变成时间的旧人曾经的流光溢彩随 ...

  • 光裕堂,抹不去的宫廷造型

    光裕堂,抹不去的宫廷造型 刘家村光裕堂是清中期建筑,由睦百二公文嵩公五代同堂皇封"圣世瑞徵"时所建,其结构在天井内设有九卿六部石台阶. 在光裕堂天井中可以看到:从下至上共有15个台 ...

  • 高考,抹不去的痛

    高考,抹不去的痛 朱 先 明 微信版第930期 年年高考,今又高考. 匆匆忙忙的脚步,惶惶不安的心情,庄严肃穆的气氛--千军万马涌向高考的栈道,多少人为之焦虑,多少人为之不眠. 我无言. 这毕竟是中国 ...

  • 87狂热的士高《站台》原唱再现,70、80后永远抹不去的回忆

    87狂热的士高《站台》原唱再现,70、80后永远抹不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