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元起家,年入10亿,安徽人把包子做到了极致

这是一群渴望改变命运的人,拥有简简单单做好包子的心。
“大江湖”微信号:dajh201 ;加我,私下交流!    

作者:无相财经

来源:无相财经(ID:wuxiangcj)

2020年10月12日,一个专门卖包子的公司上市了。

名字叫巴比食品,连续11个连板,股价翻了四倍,总市值超过130亿元。

据悉,巴比食品实控人叫刘会平。

这个人什么来头呢?

安徽江镇人,初中就辍学了,一个朴实无华的打工人。

他的故事,枯燥且纯粹。

1

安徽是一个中部省份,在过去很多年,都处于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状态。

皖东出皇帝,皖南出秀才,这都是些好听的说法。

其实安徽出的最多的,是打工人。

怀宁江镇,一个典型的皖南山区小镇。

北面是山,南面是江。

种地耕地少,经商交通差,是出了名的穷地方。

如何改变命运?

只能外出打工!

80年代,江镇就兴起了外出打工风潮。

男人去黄山扛木料,女人去江南采茶。

到了九十年代,选择多了点。

有的去大城市拾废品,有的开起了二手手机店。

总之什么来钱,就做什么,不挑食。

直到一个叫何晓红的人出现,彻底改变了江镇的命运。

1987年,19岁的何晓红和哥哥去歙县开了家馒头铺,歙县旅游资源丰富,馒头出奇的好卖。

短短几年,何晓红就买了手表、收音机、自行车……

靠卖馒头成了万元户,这个消息在老家江镇成了大新闻。

不少年轻人,都学他卖馒头。

而且,大部分还都挣了钱。

何晓红一个学徒,端午节开店,过年就到手1万多,这在90年代的皖南山区,可就是地主老财。

致富效应下,江镇人成群结队的卖起了馒头。

这种简单,机械的小生意,就是为大山里的人量身定做的。

馒头嘛,醒面、发面,没多少技术含量。

起得早,蒸的热乎,就行了。

据村里人回忆,那段时间外出“发馍馍”的,鲜少有人赚不到钱,唯一的门槛就是辛苦。

“卖包子几乎不用成本,早上支一口锅,夜里就能躺在床上数钞票。”
2

1995年,我们的主角刘会平在初中辍学了。

反正不是读书的料,早点出来打工早点挣钱,这是山里人普遍的意识。

当年,刘会平17岁,眼看卖馒头的人同乡太多,他准备另辟蹊径,去贵阳学做包子。

包子有馅,比馒头的受众更广,相对的,利润也会高一些。

2年后,刘会平学成归来,带着攒下的4000元,一个人去了上海。

早年对于很多安徽人来说,合肥不是省会。

经济富庶的上海、南京、深圳,才是省会。

当时,上海是华东地区经济最发达、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

刘会平是个有野心的人,要赚,他就要赚大的。

不过正如所有成功创业者的故事一样,他们都有一块失败的垫脚石。

刚到上海,刘会平第一家店因付不起房租关门。

地段不好,包子的口味也不太讨当地人喜欢。

于是,他借钱和本地人学生煎包子。

可是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了一屁股债。

这时候回家过年,怕是无颜见江镇父老了。

赌一把!

在交了一万多元学费之后,刘会平依然觉得自己一定能成功。

他总结了包子铺的三个成功因素:

1.位置很重要,要靠近白领聚集地,他们喜欢路上买早饭上班。

2.口味很重要,馅料要适合当地人的口味。

3.最后卫生一定要干干净净,过去做土包子没有重视这块”。

然后,他又借了一笔钱,

他反 越挫越勇,在租金较贵的河南中路开店,靠近《新闻晚报》的办公楼下。

名字从“刘师傅大包”这个土名,换成了“巴比馒头”这个洋名。

好地段,好生意,李嘉诚说的。

果然,他的铺子每天早上,就排起了长队。

当时,王凤梅刚刚大学毕业,在《新闻晚报》当记者,她注意到楼下这家包子铺常常排起长队,很好奇,“这种馒头怎么卖得这么好呢,是不是取了个洋名的原因?上海人崇洋,这边有海派的心理嘛,基于这个原因我就去接触了一下。”

时年25岁的刘会平很认真地反问她:

“为什么西方的肯德基、麦当劳可以卖到全世界,中国的点心不可以?”

王凤梅听完之后瞠目结舌,“没想到碰到一位如此有世界格局的小馒头店老板”。

于是,她写了一篇报道,引起了多家电视台的拍摄。

刘会平的包子,一传十,十传百,越卖越好。

3

把包子铺做好,简单,但要做大,做上市。

难!

受到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刺激,刘会平琢磨,怎么他们就把生意做那么大,全世界开连锁?

一是技术,二是品牌。

这时候,老天帮了刘会平一把,因为生意红火,不少在上海卖包子面点的老乡找到刘会平,希望能挂上“巴比”的招牌。

刘会平顺势就开了很多连锁店。

他学习了肯德基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中央厨房,集中一个地方调制馅料,再送到连锁店。

保证产品的稳定和高出产率,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这时候,助攻又来了。

2004年,一个叫耿德伍的人创立了上海科比食品有限公司,以巴比馒头的名义对外招募加盟店。

想招摇撞骗,搞一波快钱。

而且搞得有模有样,有自己的网站,有自己的宣传册,在形象设计上比原版的“巴比馒头”更好看。

得知此事,刘会平反手一个律师函,把耿德伍给告了。

结果又赚了一波名声,顺便还学到了李鬼的技能。

刘会平开始对品牌进行了全面升级,重新设计logo,注册商标,巩固了护城河。

生意越来越大,投靠刘会平江镇老乡也越来越多。

从选址到馅料配送,一站式开店,刘会平吃肉,他们也能吃肉。

“巴比馒头”也这样,从上海,走向了全国。

4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都市白领的数量越来越多。

他们早早的起床,早早的挤公交地铁,早早的投入工作。

为此,很少人年轻人会闲情雅致的做早饭。

公司楼下买两个包子,一杯豆浆,是大部分打工人的选择。

所以一个包子铺能赚多少钱?

记者采访相关人士,有小老板说:

“别看包子生意不起眼,一年至少可以赚个50万,你写稿子,千万少写点。”

这些年,江镇人的包子神话仍在继续。

他们在各个城市创立了包子品牌,因地制宜,当地人爱吃什么口味,他们就卖什么口味。

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这就是好生意。

进入工业化时代,江镇的年轻人们也很少自己包包子了,他们买一台机器,调好馅料,一就能产几万只包子。

工艺变得简单,但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2020年,一个安徽“土包子”,靠简简单单的包子上了市,成了首富。

这个故事,朴实无华。

只是一群渴望改变命运的人,和简简单单做好包子的心。

这一点,天津贵族“狗不理”要学习。

我们普通人,也要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