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白三部曲之却天然——乐震文,何娴倩作品展”开幕
4月20日, “醉白三部曲之却天然——乐震文,何娴倩作品展”在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将持续至5月24日结束。
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文化强国之路不懈努力,本次展览由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主办,展览将展出书画家乐震文的园林写生水墨作品和何娴倩的《牡丹亭》系列书画作品等,共计20件。
展览名:醉白三部曲之却天然——乐震文,何娴倩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4月20日-5月24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松江区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临展厅
主办单位: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
展览于4月19日举办了“醉白三部曲之却天然”雅集活动,出席本次雅集的领导有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国强先生,上海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陆春彪先生,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馆长彭烨峰先生。受邀出席本次展览的嘉宾有参展艺术家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艺委会专家乐震文先生和松江区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圣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书画顾问及签约艺术家何娴倩女士,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张莉女士,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文史研究馆书画研究社特聘研究员季平先生,上海龙现代美术馆研究院艺术总监、上海梧桐美术馆艺术总监汪东东先生,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艺术学教授王恬先生,水彩画家、专栏作家、策展人杨建勇先生,松江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云间中国画院院长吴立强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松江版画院副院长张翔先生,松江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彬先生。
上海市松江区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 陆春彪
捐赠仪式
雅集当天,首先由上海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陆春彪先生致辞,之后乐震文先生、何娴倩女士向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赠画,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国强先生接受赠画,并为两位艺术家颁发收藏证书,感谢艺术家们对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的大力支持。
随后,艺术家们围绕“传统园林艺术在当代绘画中的关联与意义”这个议题,展开了激情讨论,并且采用实时直播的形式,让线上的观众一起参与进来,共同思考传统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馆长 彭烨峰
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艺术学教授 王恬
松江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云间中国画院院长 吴立强
松江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吴彬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松江版画院副院长 张翔
松江区书法家协会理事 何娴倩
从百家争鸣的时代走来,“人与自然”这个中国传统哲学的主题一直在发展。中国书画思想脱胎于此,从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元代赵孟頫云“作画贵有古意”,明代王履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到了明末,董其昌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就是不仅要以古人为师,更要以天地为师。
400年过去,在董其昌成长的地方——松江,书画家乐震文和何娴倩依然追寻着“天人合一”的理想,延续着前人的画学精神,进此创造着自己的艺术。
在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主办的“醉白三部曲之却天然”展览中,乐震文先生画园林景色,展出的是他以天地为师的水墨写生;何娴倩女士画园林中的故事,展出的是她以古为师的主题创作。
园林是文人画中常有的题材,从“南宗“祖师王维开始就有相关题材的创作了。园林如同现实化的山水画:立意在先,有法无式;动静相间,虚实相济;空灵有序,小中见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者都高于自然山水,同样陶冶着文人们的情操,是他们寄托情怀的载体。
乐震文水墨写生作品 《鹤唳亭》
画家乐震文在冬春交际之时,在醉白池中游赏观看,创作出了十幅精彩生动的园林写生作品,描绘了知足居、鹤唳亭、小亭、醉白讲堂、湘真榭、玉兰院、醉白池、柱颊山房、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等十景,这十景并非只是实景的再现,而是画家自己心境的构建。乐震文将所学所见与个人体悟结合在一起,让观看者也能感受到他愉悦的审美体验,和雨中醉白池潮湿清新的空气。
何娴倩《牡丹亭》系列书画作品 《如杭》
何娴倩创作的《牡丹亭》是经典戏曲,而戏曲是中国文化最具体、最丰富的表现形式之一。这出《牡丹亭》没有着重再现戏剧情节,而是把握住园林与戏曲的天然联系,将人物隐去,只留下环境。象征性的假山、花草、器物把观看者拉入故事发生的场所,在无人的环境之中去无限地想象。这已经不单纯是戏曲画册,而有了文人画的内核。
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一位是老师,一位是学生,展出作品的形式完全不同,但内核是统一的。何娴倩的艺术脱胎于其师乐震文,主题创作源自于写生,戏曲故事在园林中发生,我们能从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几千年不断的书画思想,看到几千年中国文化的薪火相传。董其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像其他经典一样,被不断地传承创新下去,在四百年后,在乐震文、何娴倩两位师生艺术家身上依旧生机勃勃。
书画不仅能记录历史、装饰厅堂,也能从古至今参与每个中国人的心灵建设。来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感受这场“却天然”当代书画展览中的中国文化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