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藏】海拔5000米飘扬的五彩经幡蔚为壮观
海拔5000米飘扬的五彩经幡蔚为壮观
图/文 羽佳
当车辆在向梅里雪山行驶中,沿途的山路盘旋而上,一边是高大山体,一边是悬崖峭壁。
路上还不时看到滚落的石头,那是因为温差太大,里面还是冻土,外面已被被太阳暴晒得松软。
海拔3500米,人的头开始发胀。
海拔4000米,不仅头发胀,而且晕沉沉,眼睛睁不开,走路不踏实,腿上像是灌上铅一样沉重。
海拔5000米,想找个床躺下来,想着快点入梦,忘掉一切,让时间静止。
面对雪山,面对近5000米海拔飘扬的五彩经幡,那种蔚为壮观的场面,让所有的不适,瞬间消失。
像是迷途的人,看到了希望的指路明灯。
蓝天白云红火黄土绿水五色,在高原强烈紫外线照射下,辉煌灿烂。
抚摸随风飘扬的经幡,我的心是那样大,我的体是那么小。
风吹时,经幡索索响起,像是祈福颂经的声音奏响,清脆、飘荡。
常见的风马旗多由布制成,也有用麻纱、丝绸及土纸的。风马有方形、角形、条形等。
风马旗的颜色分白、黄、红、绿、蓝五种。
一片一片的经幡上印有密密麻麻的经文,有六字箴言和大段大段的经书。
这些五彩缤纷的经幡,其颜色都有固定的含意。
蓝幡是天空的象征,白幡是白云的象征,红幡是火焰的象征,绿幡是绿水的象征,黄幡是土地的象征。
民谣中唱道:
黄幡象征自现莲,红幡象征雨调和,青幡象征后裔长;
红幡插在草坪上,如鹿角光耀眼;
红幡插在屋顶上,如红火永兴旺……
在藏族人心目中,白色纯洁善良,红色兴旺刚猛,绿色阴柔平和,黄色仁慈博才,蓝色勇敢机智。
常见风马旗的图案中心大都为一匹矫健宝马,马背上驮着燃着火焰的佛法僧三宝。
苯教认为,风马中的五种动物象征人类的五种组成部分,
即马象征灵魂(或吉祥),鹏象征生命力,虎象征身体,龙象征繁荣,狮象征命运。
一类就是布印“风马”旗。
它是在长方形、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各个单色布片上印刷上红色或黑色的拼图和经文,大者二尺余,小者尺余不
等,主要用于悬挂或插挂。每五色为一组,数组为一挂,视环境地势需要,可长可短,长者达百米以上,短者犹
如片片活脱鲜亮的小彩旗,插于草原帐篷、农家宅院、城乡居民的屋顶上。
二类是纸印“风马”片。
主要用作对天神、山神、赞神和龙神以及佛事祭祀活动时祭献抛撒的吉祥物,也可作为供奉物成组悬挂或张贴于
室内外。
三类就是各种经幡,用经文图符相间组合的经幡。
风马旗还有一项不易见到的功能,即遇有活佛尊者圆寂,家家户户须将房顶上的风马旗置放倾斜,以示致哀。
风马旗,象征着天、地、人、畜的祥和;牧民们在刚搭好的帐蓬上系拴风马旗,是为了求得逐水草而迁徙的福
佑;朝圣者跋涉荒漠扛着醒目的风马旗,为的是祈求旅途平安;江畔湖边人们遍插风马旗,显示着对水神的敬
畏;生活于莽林峻岭间的人们高悬风马旗则是对山神的供奉。
关于风马旗,有着很多种美丽的传说。
最常听到的有两种,一种是:当年佛祖坐在菩提树下,手持经卷闭目思索时,一阵大风刮来,吹走了佛祖手中的
经书。它们在风力的作用下,碎成了千万片,被风儿带到世界各地,带到了那些正在遭受苦难的劳苦大众手中。
凡是得到佛祖经书碎片的人都得到了幸福。人们为了感谢佛祖的恩赐,便用彩布制成三角形,上面印上经文和佛
祖的像,把它挂在风吹得着的地方,以求消灾祈福,祈求平安。
另一个传说是:一个藏族僧人在印度取得真经,回来的路上过河时把经书弄湿了,他把经书全摊开凉晒,自己
坐在一棵大树下打坐入定。突然间,天地响起法锣、法号,阵阵梵音回荡,微风拂面,天宇盘旋。僧人感觉浑身
通泰,大彻大悟。他微微睁开眼睛,原来一阵风起,刮得经书满天满地满河面。
据说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僧人的顿悟和颂扬佛经,就把经书印在布上,直接挂于天地之间。是那些飘扬在风中的彩
旗天长日久便成了如今祈祷用的经幡。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上天的虔诚和敬意。
故而风马旗成为藏族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藏族苯教与藏传佛教互相融合后文化精神的外化象征。
路边的转经筒。
玛尼堆。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藏语称
“朵 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
玛尼石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开始形象化。
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浩如烟海的玛尼石刻品,凡人迹所至,随处可见,它是藏族刻在石头上的追
面对迎风飘扬的经幡,站在湛蓝色的天空下,面对奇特的大山,心都撼动了。
有专家考证,从民俗学角度上讲,经幡是为了在茫茫的朝佛路上给人以信心,让所有的朝佛者在朝佛路上留下自己的表迹。
隐隐约约中的梅里雪山下,藏民的村庄掩映其间,星星点点,因经幡映衬,分外妖娆。
白马雪山说拉拉卡垭口,海拔4000米。是云南省目前海拔最高的公路线段,这个位置也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和香格里拉县的区界。
路边红色大山,精彩壮美。
路边流水结成的冰,像是滑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