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一个人有没有领导力
领导力这词太时髦了,不大适合我,就说说“怎么看一个人有没有获取权力的能力”吧。
按照惯例,我们要先定义权力,权力是什么?
权力的实质是个人出让部分自由,从而获取高于这部分自由的收益。也就是说权力也是一种买卖,买方是领导者,卖方是被领导者。既然是买卖,那么买卖双方必然是平等的,不能强买也不能强卖。
这不就矛盾了吗?既然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怎么可能平等呢?
这就是理解权力的关键了,大家要注意,权力和责任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他们是一体两面,相互依存。从来不存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绝对权力,当然也更不会有不掌握任何权力的绝对责任。这种绝对的权力与责任可能会奇葩般的昙花一现,时间拉长则必然回归到权责对等的正常状态上去。
权力契约形成之前,双方是平等,这不必说。契约形成之后,契约本身便规定了与权力对等的责任,站在权责矛盾体的维度看,双方仍然是平等的。领导者的权力是1,那么对应的责任便是-1,两者相加等于0。被领导者的权力是-1,对应的责任则是1,那么相加仍然是0,0=0。
把握了这个关键点,我们就能够回答下面一个问题,如何获取权力?
这就要拥到辩证法的第二个定理,量变引起质变。什么量变呢?
是责任的量变。假如咱们第一天指导一个人,使他获得了100块钱收益,那么这个人就愿意第二天继续听咱们的指导,因为还可以获取100块钱的收益。如果第二天咱们额外又指导了一个人,使他也获得了100块的收益,那么承担了指导两个人各获取100块钱的责任,于是也就获取了指导两个人的权力。一个月之后,有10个人已经习惯于在咱们的指导下每天获取100块钱的收益,那么他们的这种习惯性依赖就出让了他们的部分自由,于是咱们获取了领导这10个人每天获取100块钱的权力。
所以,权力的获取过程,实际上就是责任的承担过程,而判断了是否承担责任的唯一依据,就是是否获得了收益。
最后,咱们把理论放到实践当中去,回答怎么看一个人有没有获取权力的能力?
其实只有一条,就是看他是否持续的为他人带来“收益”。
当然,这是广义的收益,至少包含了三种。
眼前的功利收益。
长远的功利收益。
精神收益。
眼前收益包括了绩效奖金、工作环境、正向反馈、夸夸夸等等,就是跟着我有肉吃,这个好理解对不对?
长远收益包括了升职加薪、职业发展等等,这就是所谓的职场导师,毕竟长久的有肉吃、自己能找到肉吃才是真的香,对不对?
精神收益,读一读《红星照耀中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