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229):子午卯酉——释“酉”

本文约3500字,阅读约需要7分钟

(本号逢双日更新,敬请关注)


汉字探微

(229)

子午卯酉——释“酉”

朱英贵

人们认识“酉”字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借助古代“干支”的十二地支及其相配合的属相,其二便是借助一些以“酉”为偏旁的字,例如:酒、酌、酿、醇、醉等,而这些字一般都与酒有关,可见“酉”字与酒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它本身就可作为酿酒与盛酒的酒坛子。其实“酉”本是咱们祖先最早发明制做的各类陶器中的一种,它的基本功用在于贮藏食物,如果说我们前文谈到的鼎、鬲、曾、甗、镬等是烹煮容器(炊具),爵、壶是餐饮容器(酒具),豆是盛装容器的话,那么“酉”则为贮存容器。让我们先来看看“酉”字的古文字字形:

一、“酉”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先来看下面“酉”字的古文字字形:

“酉”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甲骨文和金文的“酉”字有多种不同的形体,是一个独体象形字,它就象一个容器的轮廓,有的只勾勒出简单轮廓,有的表示陶器内装有贮存之物,有的突出陶器的颈部及其上面盖的盖。小篆的构字原理则与甲骨文、金文一脉相承,唯说文古文的字形比较简练,可能选取的是容器上部的形态,就象带有两个把手的瓶颈及其上面的盖。小篆字形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便成为现代汉字的“酉”字,其初文的意象几乎还在。

“酉”字的本义是指贮存食物的容器,用它可以贮存粮食、饭食、果实、汁液等各种固体的或液体的食物。也许是先民在贮存食物的过程中,不小心过了期,比如“酉”内的米饭、野果等放置时间久了,就会自然地发酵,于是人们在无意间就获得了酿制的汁液——米酒或者果酒。这样一来,人们更加看重这种容器的酿制功能,于是就专门用它来酿酒。于是“酉”便成了酿酒与盛酒的陶器(酒坛)。

《说文解字》卷十四酉部:“酉,就也。八月黍成,可爲酎酒。象古文丣之形。凡酉之屬皆从酉。”

依据许慎的解释,“酉”就是用来酿酒的器具(“酉,就也”),“就”表示酿制而成的意思。每年八月谷黍成熟的时候,就可以酿制酎酒了(“酎”音zhòu)。“酎,三重醇酒也。”(《说文·酉部》)三重醇酒,表示制酒的工序很多,制作时间长久,酒味越发厚重。大约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先民就掌握了用谷物酿酒的方法,最初酿制的应该是米酒(类似于今天的醪糟),将谷物蒸煮之后放入陶器之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密封(“酉”字上面的一横表示密封酒坛的盖子),即可“就”(酿制而成)也,每年秋季谷物成熟之后(“八月黍成”),便可酿制出质量上乘的酒来(“可为酎酒”)。

许慎又说“酉”字“象古文丣之形”,《说文》作者没有见到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而“丣”则是他所能见到的早于小篆的古文字字形了,“丣”从卯从一,“卯”为春门,万物复出,而“酉”为秋门,万物收敛,故“一”覆“卯”上,表示封闭收敛之意。酒者,久也,酒以封闭时间长久为纯,酿制时间越久,其酒味越醇。

《说文》解“酉”字最后云:“凡酉之屬皆从酉。”意谓大凡跟“酉”字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酉”作为表意偏旁。拙论拟再用几篇文字接着详细讨论汉字群体中的“酉”族文字,以便于深入认识“酉”族汉字所承载的内涵丰富的中国酒文化。

二、“酉”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酉”最初的意思是指贮存食物的容器,后演变为酿酒与盛酒的陶器(酒坛)。例如:“酉,卣也。”(《通志·六书四》)“卣”(音yǒu)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用它来解释“酉”字,可见“酉”与“卣”功用相同。酿制酒用“酉”,贮藏酒也用“酉”,再后来凡是从“酉”的字大多与酒的意思或者与因发酵而制成的食物的意思有关,如:酒、酌、配、酝、酿、醴、醲、酪、醇、醉等。

“酉”字的引申义或引申用法主要有如下一些:

其一,表示成熟,老。例如:“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说文·酉部》)徐锴系传:“就,成熟也。”“酉”为秋门,农作物成熟,故有成熟或老的意思。再如:“酉者,饱也。”(《淮南子·天文训》)此中的“饱”也是成熟的意思。又如:“酉者,万物之老也。”(《史记·律书》)

其二,表示收缩。“酉”为秋门,万物收敛,故有收缩之意。例如:“酉者,物收敛。”(汉·班固《白虎通·五行》)再如:“八月之辰谓为酉,酉者緧也,谓时物皆緧缩也。”(《晋书·乐志上》)

其三,指称蓄水的池塘。“酉”为容器,故有蓄积之意。例如:“祠坛歌舞杂嗟吁,下酉犹濡上酉枯。”(宋·陈造《房陵》诗之三)自注:“潴水溉曰酉。”

其四,指称十二地支的第十位,用以纪年、纪月、纪日。同样是因为“酉”为秋门,故被借指十二地支的第十位,与十位天干相配,用以纪年,例如:癸酉年、乙酉年、丁酉年、己酉年、辛酉年等。“酉”用以纪月,即农历八月。例如:“八月之辰谓为酉。”(《晋书·乐志上》)“酉”也可用以纪日,例如:“杜康作酒,以酉日死,故今云'酉不会客’。”(明·冯时化《酒史·酒考》)

其五,指称十二地支的第十位,用以纪时,指称每日的17时至19时。例如:“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唐·韩愈《上张仆射书》)再如:“朝衙达午,夕坐过酉。”(宋·苏轼《后杞菊赋》)又如:“赵云从辰时杀至酉时,不得脱走,只得下马少歇。”(《三国演义》)意思是赵云从上午八点左右直杀到下午六点左右,激战了十余个小时。又如:“或以卯酉分昼夜者,或以日出日没分阴阳者,议论不一。”(《镜花缘》第七六回)

其六,指称十二生肖之一:属鸡。如果用“酉”来匹配十二生肖,则酉年生人的属相为鸡。例如:“酉,鸡也。”(汉·王充《论衡·物势》)再如:“户牖啊,对金鸡,朝玉兔,坎离卯酉。”(清·洪升《长生殿·觅魂》)又如:“钉棺材钉时,'子午卯酉’四生肖是必须躲避的。”(鲁迅《彷徨·孤独者》)

其七,地名用字:酉阳。

“酉”字的功用既如上述,除此之外,现今中国还有一个县城的名字中用到“酉”字,那就是重庆市的酉阳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渝东南,地处武陵深山,森林覆盖率高、与鄂、湘、黔三省接壤。

另外,湖南的大酉山与小酉山其中也含有“酉”字,可能是因其山形像“酉”而得名。

根据上面对“酉”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酉”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与“酉”字相关的成语很少,保留在成语中的含义一般跟贮存容器的意思无关,跟“酒”的意思也没有关系,而是用作地名或者用作十二地支的称谓。例如:

有个成语叫“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与小酉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载: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单是小酉山上石穴中就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后人便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又作“书通二酉”。语见《镜花缘》第十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还有一个成语叫“子午卯酉”,这里的“子、午、卯、酉”是简略说法,实际上是指整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因为“子时”代表半夜,“午时”代表中午,“卯时”代表早晨,“酉时”代表傍晚,所以又有“子午卯酉分昼夜”或者“子午卯酉四正时”的说法,用一天中的这四个典型时段(四柱)来泛指一整天的时间。

四、谈谈“子午卯酉”四正时

本篇标题既为“子午卯酉”,刚刚又解释了成语“子午卯酉”的意思。我们不妨再来关注一下“子午卯酉”的历史文化内涵:

“子午卯酉”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一种中华历史文化,它代表了一天十二个时辰的四个关键时段:

子时是指23:00—1:00

卯时是指 5:00—7:00

午时是指11:00—13:00

酉时是指17:00—19:00

如果按顺时针顺序,本该说成“子卯午酉”的,但中国文化讲究方位的对立,就像“东南西北”常被说成“东西南北”一样。十二时辰如果按照方位对立的角度来说,除了“子午卯酉”之外,还应该有“丑未辰戌”和“寅申巳亥”,但由于“子午卯酉”分别表示半夜、正午、清晨、傍晚,故称之为“四正时”,因此就最有代表性,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为了成语而代代相传。

这“四正时”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都处在阴阳之交的节点上,类似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也就是说都处在阴阳相交结的时刻:

子时既为今天与明天划界之时,又是前半夜与后半夜的交接时刻,前半夜为阴,后半夜为阳;

午时为太阳置顶之时,是上半天与下半天的交接时刻,上午为阳,下午为阴;

卯时为日出之时,是太阳升起前与升起后的交接时刻,太阳未升起为阴,升起后为阳;

酉时为日落之时,是太阳未落下和已落下的交接时刻,日落前为阳,日落后为阴。

概括起来说,子时阴转阳,午时阳转阴,卯时阴转阳,酉时阳转阴,阴与阳交融交接时刻,就是阴和阳融合在一起的时刻,暗示着男女阴阳接触几率最高的时刻。所以命中八字含有子午卯酉的即为暗含“四桃花”的桃花运。

相关链接:

      汉字探微(228):击瓮叩缶——释“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