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56)

                   56

每月9日,是教育系统发工资的日子。工资定级后,我每月的工资43.5元,扣掉每月菜金5-6元,真正能发到手中支配的钱只有30多元。刚开始工作,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添置,所以钱常常是寅吃卯粮,不够用,往往下个月的工资尚未到手,就已划掉算了。一年下来,想有点积余相当困难,至多能存50元。现在是10月份,11-12月份的工资已基本预算完了。早些天,我和许文政老师去洪塘供销社,我想买一双解放鞋,要1.2元,可身上只有三角钱了,不得已,我只好向许文政老师借了2元钱来支付。身上仅有的1元钱,也捐给了下仓村的一受灾户(房子被火烧了)。我原本想买两节电池都舍不得,但为了受灾户,出点力做点善事我还是乐意的。

胡章亭是物理老师,他很会动脑子,电器方面的问题,常常经他手上一过,问题就解决掉了。我的录音机,只能用交流电,却不能用直流电,有时外出使用很不方便。我就找胡老师商量,能不能改成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用?

他把我的录音机拆开来,仔细地研究电路,用电烙铁这里碰碰,那里点点,有时,还要叫我拿着手电筒给他照着查电路。他真不怕辛苦,额头上渗出了汗,他就用袖子擦擦。我陪在他的身边,随时听他的呼唤。他很专注认真,有时睁大眼睛,有时皱紧眉头,有时喜上眉梢。我在他身旁都觉得累了,可他还是一丝不苟地在检查和研究着电路。

他的研究似乎要取得答案的时候,学校里有老师在外面大声喊“开会了”,我们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来。原来已经说过晚上不开会的,怎么又变了呢?许校长说:“要传达中央文件。”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朝开会的教室走去。

胡老师边走边跟我说:“我已经找到原因了。”八点钟开会结束,我们又开始研究。到九点多的时候,胡老师终于解决了问题,放上电池,录音机就转动了起来。我对胡老师说:“你这是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他笑了笑,我的心情顿时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周五上午。两节语文课之后,我昏昏然地躺到床上去,眼睛盯着天花板,觉得无聊,就起来坐到书桌前,翻开英语课本来看,但还是心不在焉的,展现在眼前的好像不是书中的文字,而是五颜六色的花花世界,心总不能收聚在一起,我就干脆丢了课本,躺到床上蒙头大睡。可是,又不能入睡,心里烦透了!

睡不着,干脆就起来。我走出校门,顺着小路,来到学校西面的小山上。小山的东边是缸窑厂,很多工人正在把窑中烧好的陶器挑出来,人来人往,喧嚣异常,还偶尔可以听到男女互相打情骂俏的声音。我绕过缸窑厂,来到小山的南坡,山上草木已经枯黄,阳光正暖暖地照着。

这里是一片坟地,横七竖八地埋着许多坟墓。大多数坟头都是用砖头垒成的,前面有一小块祭堂,也有用石块垒成的;有的有墓碑,有的没有墓碑,坟墓上已经长满了野草。只有一个坟墓例外,它是用水泥浇筑而成的,它是一个圆形的墓,前面的祭堂也更开阔一些。据说这坟是王凡村一个在某地工作退休者的。我心想,有工作的人死后享受的待遇都不一样,它就可以与众不同,显得更富有一些。

我来到这墓前,先是向山神土地和死者祷告,然后就靠着墓碑坐了下来。小时候,我看到墓地就害怕,现在却愿意靠在坟墓的边上晒太阳。在这里,我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坐着,好像在跟冥冥中的死者交流,也好像在倾听风鸟等天籁之音,感觉这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10月16日是星期六,高中同学陆荣民来到学校,约我到佛堂玩。佛堂是义乌的一个大镇,我不曾去过那里,我就约了郭兴跃老师一起去,骑自行车大约50分钟就到了佛堂。

佛堂的来历,有着神奇的传说。相传在南北朝时,天竺国有个叫达摩高僧来到义乌,做了香山寺的方丈。有一年,由于连日暴雨,江水猛涨,洪水无情地淹没了田野和村庄,村民有的爬上屋顶,有的爬在树梢,有的在洪水挣扎。达摩是一位神通广大的高僧,面对此情此景,口念咒语,把随身携带的法器铁鱼磬抛入空中,只见铁鱼磬放出万道光芒,变成一只木船飘入江中。达摩又伸手一指,木船就向被洪水围困的百姓快速驶去,船在汹涌的波涛中,迂回曲折,直到把所有困在水中的百姓全部救起送到堤岸上,达摩才收回铁鱼磬。为了感谢达摩投磬救人功德,后人在江边达摩投磬处兴建了一座“渡磬寺”。寺中有一楹联:“佛光透彩传万代,堂烛生辉照四方。”人们就以上下联的第一字,取地名为“佛堂”,渡磬寺又被称为古佛堂。

佛堂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素有“小兰溪”之称,享有“千年古镇、清风商埠、佛教圣地”的美誉。佛堂老街,由直街、商会街、盐埠头横街、浮桥头横街和东西两条副街组成,多为明清、民国初期的建筑。

佛堂古来就是商埠重镇,佛堂老街总长2000余米,现在依然商铺林立,还保留着当年楼下是店面,楼上为住宅的格局,陈旧的木排门、矮柜台随处可见。百乐门是当时的百货超市,在民国的时候,这里是商业中心。瑞泰祥、寿春堂等老商号,更是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新华剧院仍是佛堂最鲜明的文化地标,剧院内摆放着八仙桌和四尺凳,时常有本地戏剧和艺曲演出。

老街尽头便是义乌江,岸边的石头上刻着古码头的名字。佛堂的小吃很多,梨膏糖是一个特产,还有龙须酥很好吃,豆腐花的味道也很不错。

老街不大,人少,安静,昔日繁华的古镇早已落寞,而你仍可在民居中那琳琅满目的牛腿、窗棂、砖雕石刻上一窥它当年昌盛的痕迹。

欢迎关注“流水船歌

欢迎点赞和留言,欢迎转发和赞赏

(0)

相关推荐

  • 佛堂古街有“铁庐”

    乘高铁到义乌站.出口处有"佛堂古镇"介绍. 傍晚时分,在"表哥"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曹村.李祖村和分水塘村,来到佛堂古镇老街. 天气已经进入冬季.寒风有些刺骨. ...

  • 行走丨遇见佛堂(组诗)

    [1] 八百岁的香樟最清楚 每一次相逢,都是最好的遇见 才是老街追求的永恒主题   今日,你是我的人面桃花 再开,我是你的前度刘郎再来 你我的相遇 恰似诗和远方的重逢 一条老街 就是一段咫尺和天涯之间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55)

                      55 许宅旧厅村的许基忠老师,原名许先顺,年轻时天资聪颖,学习很优秀.他的堂兄叫许基忠,许基忠读书也很优秀,后来考上了浙江大学畜牧兽医系,但不知什么原因,他居然要放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54)

                         54 星期四是我一周中最累且最难熬的一天.这一天,我的语文课都排成了作文课,上午甲班2节,下午丁班2节.单周写作文,双周作文讲评.语文老师被作文批改和讲评作文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53)

                             53 有一天,我翻开<六十年散文选介>来读,当读到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我"怀疑阿长谋害了"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52)

                       52 改革开放之后,西装逐渐在国人中流行起来.我第一次穿西装是在1982年9月底.我在黄田畈市场上花15元钱买来了一套灰白色带浅格的西装,配上白色的假领,虽然没有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51)

    51 十月一日放假一天,我和胡章亭老师相约去永康方岩玩.方岩从黄田畈去,大约80里路,那时候,我刚买了一辆半新自行车,心想去方岩应该不很吃力. 胡章亭老师说:"拜胡公是要夫妻双双出门,双双进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50)

                     50 傍晚,桔红色的晚霞铺满天际,一弯上弦月悬在空中,稀疏的星星忽闪忽闪的,公路上偶尔有汽车和自行车驶过,夜色的帐幔渐渐地把大地万物笼盖了起来. 我和冯老师一同在田间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49)

                           49 一天下午的自修课,我拿着一本<诗经>,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去,准备向学生讲<诗经>开篇诗<关雎>. 那时,我刚22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48)

                      48 9月16日,农历七月廿九.刚刚放学,许咏梅就到我的寝室门口叫我:"陆老师,晚上到我们村看民俗活动." 我说:"什么民俗活动?&q ...

  • 陆文三 | 水月庵里写春秋(47)

                             47 9月7日晚上,学校里举行茶话会.说是茶会话,其实是庆祝会.因为许锡信由教导主任荣升为校长,许昌金老师考上了电大,许锡宝老师考上了义乌师范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