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散语】任中恒︱龙江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伊始及代表人物

龙江县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伊始及代表人物

文/任中恒

一、龙江县知青上山下乡历史时况

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掀起的那股知青上山下乡的潮流,一直持续了十七年,大体影响了一代青年人的生活及命运。

三年自然灾害刚刚结束,国家就掀起一场向邢燕子、董家埂耕等到农村去青年楷模的学习热潮。当时龙江县就有一批初高中年轻毕业生和社会闲散青年遵从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召唤,毅然选择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在那里战天斗地,挥洒芳华和汗水,给人留下一段激情四溢的记忆。

龙江县最早下乡的那批知青,大都在县城里是受到仰视的杰出青年,他(她)们在下乡的前一天,由县广播站和专业摄影们拍摄的照片,其中有五张青春靓丽的照片,挂在龙江县唯一的国营照相企业--红星照相馆的橱窗里,这一挂就是十几年,那种积极有为的风貌及青春活力的风采,成为全县人民观摩欣赏的主体。那橱窗不仅是全县摆放先进人物的重要窗口,而是青年人学习效仿的样板,也是当时的政治环境中一种典型引领的需求。随后一批又一批的本地、外地青年踏着他们的路线,走到农村,形成龙江县一年一批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这样的热度在龙江一直持续到1978年而止。

时光荏苒,人心思变,当初知青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人生坎坷之路,为后期文革红卫兵安置找到了一个出口。在文革之前的那一批知青的引领下,曾影响了上个世纪六至七十年代青年人价值取向,激发了改变农村面貌的伟大志向。

知青这个群体。总体上分可以分为两拨,一拨是文革前那一批,是时代的先锋,给社会带来正能量。另一拨是文革后的几批知青,是缓解城镇就业压力,解决社会闲散青年,稳定社会的一种决择,往往是青年人的被动选择。

我们说,文革前那批知青,是给社会带来进步的动力,一点都不为过。1964年3月20日《人民日报》指出知青代表“董加耕所走的路,即是毛泽东年代尝试青年应当走的路。在毛泽东70寿辰之际,先进知青代表邢燕子、董加耕被邀请参加毛泽东的家宴。以此说明了毛泽东当时对知识青年参与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多么重视。

我们说文革中那一拨的上山下乡运动,已经不仅仅是改变农村面貌的需要了,而更重要的是红卫兵运动持续两年多,终于闹得令人头疼。尽管此前一再呼吁“复课闹革命”,震荡和混乱还是无法制止。到1968年暑期全国大学仍不招生,工厂仍不招工,六六、六七、六八3届高中毕业生几百万人呆在城里无事可做,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此,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就是要求青年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严格改造主观世界。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此后到1978年,龙江下乡本地及外地知青的就有2000---3000人,在农村接受“很有必要”的“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到农村去,仍然有不少青年还是带着消灭“三大差别”的理想主义,激情燃烧青春热血,下到青年点。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挥洒,有对理想的践行,有生活信心的考验,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对生活的信心。较之未曾上山下乡的青年,他们有更多的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存的一帮人的含义,而是划上了特殊年代的特殊经历和符号。

二、不能忘记的第一批知青代表人物

龙江县1964年第一批上山下乡知青的代表人物,就是挂在红星照相馆橱窗里的楷模,他(她)们的毅然到乡下去,给予龙江县1965年以后的十六年里知识青年们注入了无限的青春激情,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继,形成热潮。楷模引领着这股热潮。历史不应忘记。橱窗里面人物如下:

1.赵伟,女,生于1944年,1964年第一批上山下乡知青,当时下到黑岗靠山青年点。后来调入哈拉海乡学校担任教师,八十年代调入实验小学直至退休。

2、吴淑芬,女生于1947年,1964年第一批上山下乡知青,是当时年纪较小的青年当时只有17岁。下到黑岗靠山青年点。后来调入实验小学担任教师直至退休。

3、张志恒,男,1944年生人,1964年第一批上山下乡知青,龙江一中高中毕业,才华横溢,可是时运不继,体质虚弱,在农村劳累成疾,丧失劳作能力,回城疗伤修养,八十年代初就离开了人世。悲哀!

4、夏立水,男,1945年生人,1966年龙江第一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是一个青春洋溢,充满理想的青年,返城后在工业企业当企业骨干一直退休。

5,任占云,这是她与赵伟在农村地头合影。(安置办拍摄)任占云,女1946年生人,1964年第一批上山下乡知青。1979年返城,担任过果品商店会计,县社会计,2001年退休。

三、回顾我们一家的五个知青

在知识青年上上下下热潮中,在第一批知青的引领下,我们家一共8个姐妹兄弟,就有5个人跟随着时代大潮,按照毛主席的指引的方向,成为知识青年,践行了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伟大号召。

第一个是我二姐,任占云,是1964年第一批下乡的青年,下乡到黑岗公社靠山大队,在乡下呆了14年,搭乘1978年返城热,调回到县社系统,直到退休。

第二个是我三姐,任丽珍,是龙江县1965年下乡的知青,下乡到黑岗公社新村大队青年点,准备扎根农村,找了一个农民对象,在黑岗郭家堡结婚,一呆就是48年,2013年落实知青政策,才回到龙江。可是,命运弄人,与她一同走过几十年艰苦日子的丈夫,却撒手人寰,她一人孤零零的返城。

第三个是我,任中恒,1969年下乡发达公社长发大队青年点。第二年就赶上一个好的契机,被大队派到神山去出民工,1971年居然转为国家正式工人。1973年调入龙江粮库,1986调入粮食局,直至2014年退休。

第四个是我四妹妹,任丽凤,1972年下乡到福山永公社,福山永大队青年点,在农村劳作了5年,1977年县招工,进入集体企业第二建筑公司,成为一名电焊工。后来调入电器厂,直至2001年退休。

第五个是我二弟任中山,1973年下乡到发达公社,土城子大队青年点。1979年返回到龙江县百批所属的青年商店,后来接了我父亲的班,进入二百商店。直至2002年企业解体,他下岗自谋职业。2018年退休后跟随儿子去了海南。

知青生活给参与的人留下了太多的记忆,永远难以忘怀,这里痛苦也有快乐,有积极向上正能量,也有消极印象。总的结论是那个时代,造就一代特殊的群体,培育了一代人坚强、隐忍、敢于吃苦性格。

作者简介

任中恒,笔名耕牛,1953年3月生人。做过企管、党办、行政办的工作,机关退休公务员。在《黑龙江粮食经济》《齐齐哈尔社会科学》《黑龙江商业经济》等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几十万字。创作了近百万字的历史探索、散文、小说、评论、诗歌等作品,在相关的杂志或网站发表。

(0)

相关推荐

  • 一代知青的楷模侯隽

    扎根农村甘愿吃苦受累 被称赞为"自动下乡的好典型" "城市知识青年立志建设新农村的榜样" "特别的姑娘" 1962年,侯隽响应党" ...

  • 缑乡记忆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始

    编者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历史不能只记载一个行动, 而必须记载一个时期和与这个时期所发生的涉及一个人或更多人的一切事件--不论有些事件之间的联系有多不连贯." 一.50 ...

  • 王小荣: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学校工作

      上山下乡中的学校工作                      文/ 王小荣   "下乡上山,参加农业生产,是知识青年革命化的重要道路",这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最为广泛而且深入的 ...

  • 《知青》|一路相伴,那段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

    一张老照片的故事,这是几位知青(同学,发小)下乡到生产建设兵团后第一次回家探亲,在返回兵团的绿皮火车上,探出身子向亲人告别,被家人拍下这张珍贵照片.之所以珍贵,除了每人纯真的表情外,是窗口下的标牌,清 ...

  • 知青岁月 ​我的知青缘 作者/李春泽

    欢迎转载本公众号的作品,转载时 注明转自<唐山知青诗社>.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发布信息,稿件可自行处理. 公众号第67期 我的知青缘 李春泽 "缘"的词 ...

  • 广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胡祖谟 01 下放知青的分类 1968年底,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广德县虽地 ...

  • 熊忠根:万州行随想

    ·故人旧事2020·周日特刊· 万州行随想 作者:熊忠根 左起贺岩.易生和我在赴万州的动车上 2018年5月16日晚,贺岩兄在微信中邀我:能否在5月20日同他一道去万州参加一个老知青聚会?我欣然应往. ...

  •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 编者按:本文选自于信阳市政协文史委编写的<我的知青岁月>,主 ...

  • 【那年,我十八岁】/ 王卫国

    那年,我十八岁 王卫国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四年四月 ...

  • 【四季散语】任中恒︱一枚扑朔迷离的“龙江县庆祝大典纪念”章

    一枚扑朔迷离的"龙江县庆祝大典纪念"章 文/任中恒 一枚纪念章,之所以引发那么多文友的关注,有那么多人参与争论.因为,龙江县源于清末黑水厅,派生于大清黑龙江龙江府,诞于清亡民兴的民 ...

  • 【四季散语】任中恒︱闲扯之一:推导出来的级别

    【四季散语】任中恒︱闲扯之一:推导出来的级别

  • 【四季散语】任中恒︱读高敏的一首绝句的感悟

    读高敏的一首绝句的感悟 文/任中恒 党校的高敏,是龙江文坛上崛起的一个现代派女生,她写了不少古体诗,填了不少古老词牌,也写过不少流行的现代诗,对理论研究也颇有造诣.从她的诗来看,大都作品里表现出笔法灵 ...

  • 【四季散语】任中恒︱龙兴镇——一个大有前途的旅游热点与亮点

    龙兴镇--一个大有前途的旅游热点与亮点 文/任中恒 古老的龙兴镇,地处龙江县西部,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龙兴西北与风景如画的扎兰屯市接壤,东北与中国兵器重镇碾子山只有雅鲁河一水之隔.西部与著 ...

  • 【四季散语】任中恒︱李云龙《灵之游》读后——对书中诗词情感与诗的风格体悟

    李云龙<灵之游>读后 --对书中诗词情感与诗的风格体悟 文/任中恒 读了李云龙教授的<灵之游>这篇著作里面的那些古风味十足的诗歌,深深地被李老的文采及炽热的情感所吸引,并为那些 ...

  • 【四季散语】任中恒︱李三店历史之秋

    李三店历史之秋 文/任中恒 又一次走进曾经有过繁华历史的李三店小镇,正值国庆假期后的五彩斑斓季节,我们大都感受到一副生动的乐曲与画面就在眼前和耳中,大地泛出金色.大山层林尽染.山岚回响着飒飒的交响曲. ...

  • 【四季散语】陈立俊︱ 人口普查员日记(连载之一)

    人口普查员日记 说在前面的话: 去年年底,我以志愿者的身份,担任人口普查员,参加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间虽然不长,对我来说意义非常,其中也有些小故事,小插曲.我以日记的形式把这一过程记录下来,与朋友 ...

  • 【四季散语】王清山︱新功山赏花新记

    新功山赏花新记 文/王清山 2021年5月2日,我和儿子一家三口去龙兴镇新功村杜鹃花山赏杜鹃花.现在并不是赏杜鹃花最佳时间,4月21日至27日是花苞绽放,生命之火喷发之时,而五一假期,已是花开得精疲力 ...

  • 【四季散语】陈立俊︱ 人口普查员日记(连载之四)

    人口普查员日记 文/陈立俊 07 九月三十日  晴 前天接到通知,外籍人员 .港澳台人员也须登记,要领取专门表格.领表时我问指导员,当时为什么不发专门表,这些人我们都上过门了,又要再次登门,麻烦不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