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腹泻,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
腹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病因较复杂。若能将腹泻拒之门外,是权宜之计,若能将腹泻拒之千里,才是上策呀。对付腹泻,既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需要合理用药治疗,今天,就先看看名医柳少逸是如何治疗腹泻的吧!
桂枝人参汤证案
郑某,男,49岁。1977年9月7日初诊。
患慢性肠炎经年,下利重即自服黄连素片而缓解。近下利赤白黏冻,白多赤少,伴腹痛,里急后重,纳呆食少,心下痞满,头身重困,神疲肢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辨证:此乃脾胃虚弱,中焦虚寒,寒湿之邪留着肠中,气机阻滞,传导失常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湿,佐以涩肠固滑。
方药:桂枝人参汤加减。
桂枝12g,炙甘草12g,炒白术15g,红参15g,干姜12g,地榆15g,紫参15g,乌梅10g。宗仲景法,先煮术、参、姜、草四味,取汁更煮余药,温服。
服药5剂,诸症豁然。原方加诃子12g,肉豆蔻6g,续服10剂,病臻痊可。予上方制成散剂,常规服用,以建中州、温下元。
按语:桂枝人参汤,乃《伤寒论》为误下后脾气虚寒,而表邪未解证而设。方中桂枝通阳化气,以助脾肾之阳,伍以甘草,名桂枝甘草汤,乃辛甘化阳通行卫气之方;人参、白术、干姜、甘草,《伤寒论》方名理中汤,《金匮要略》名人参汤,可温中而散里寒。柯琴谓桂枝“温能扶阳散寒,甘能益气生血,辛能解散表邪,人参健脾益气,为理中丸之主药,故名桂枝人参汤”。本案病机为脾胃虚弱,中焦虚寒,寒湿之邪留着肠中,故予桂枝人参汤而收功。方加紫参、地榆、乌梅三味,以涩肠、敛阴、止利,而腹痛、下利赤白黏冻之病候可除。经方合时方而建功,此即“医之为术也,蔑古则失之纵,泥古又失之拘”之谓。
桃花汤证案
曲某,男,53岁。1992年8月21日初诊。
既往有慢性肠炎史,近因滑脱不禁就诊。症见下利稀薄,混有白冻,腹部隐隐作痛,纳呆食少,神疲无力,四肢不温,腰酸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辨证:脾虚中寒,寒湿滞于肠中。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桃花汤加味。
赤石脂20g,干姜10g,粳米20g,紫参20g,诃子12g,肉蔻6g。水煎服。
服药3剂大便成形,仍每日大便3~4次,腹痛若失,续服3剂,诸症豁然。因此患者属久泻久利,故三诊时加酸涩收敛止泻之乌梅,服药5剂,病愈,予补脾益肠丸以善后。
按语:桃花汤,方出自《伤寒论》,乃为虚寒下利便血,滑脱不禁证而设。本案为下利日甚而病程较久者,属中焦阳虚,统摄无权,固涩失职而见诸病候,故其治重在温涩,主以赤石脂涩肠止泻,干姜温中散寒,粳米补脾益胃,以成温中涩肠之功。名桃花汤者,或因赤石脂赤白相间,《唐本草》名“桃花石”,汤色淡红若桃花。王晋三云:“桃花汤非名其色也,肾阳虚用之,若寒谷有阳和之效,故名。”加紫参、诃子、肉蔻以助其涩肠健脾温肾之力。
桃花汤药仅三味,方简效宏,历代医家多用之且多有发挥。现代研究表明,赤石脂含有硅酸铝及铁、锰、钙的氧化物,内服能吸附消化道内有害物质,对发炎的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对肠胃出血也有保护作用。所以用于急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四逆汤证案
王某,男,38岁。1974年4月23日初诊。
素有慢性肠炎史,昨晚赴宴,因食凉拌粉皮等生冷不洁之物,饭后即感脘腹不适,旋即腹痛如厕,下利不止。四肢厥逆,恶寒踡卧,神衰欲虚。舌淡,苔腻,脉沉细。
既往有下利痼疾,因食生冷不洁之物致下利,肾阳式微,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四逆证,故予四逆汤以回阳救逆。
处方:炙甘草10g,生附子12g,干姜10g。附子先煎30分钟,再入余药同煎。速煎温服。
午后家人欣然相告,服药后腹痛息,形寒肢冷去。原方加红参10g续服,5剂后诸症悉除。为善其后,嘱其每日服《金匮要略》紫参汤(紫参20g,甘草6g),作饮用之。
按语:《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又云:“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故方以附子之热,干姜之辛,甘草之甘,成四逆辈。却阴扶阳,必以甘草为君;干姜味辛热,必以干姜为臣;附子味辛大热,开腠理,暖肌通腠,必凭大热,是以附子为使。方由甘草干姜汤合干姜附子而成。因其主治少阴病属阴盛阳虚之四肢厥逆证,故名四逆汤。诚如成无己所云:“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四肢者,诸阳之本,阳气不足,阴寒加之,阳气不相顺接,乃致手足不温而成四逆也。此汤生发阳气,却散阴气,温经暖肌,乃以四逆名之。”该案即属此证,故以此汤愈之。复诊时方加人参以补益元气,回阳复脉,此即成四逆加人参汤以善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