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五)
十六
贾母对宝黛的呵护,若不细细品味,无法理解其千分之一。
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和高鹗续的后四十回,贾母对黛玉的态度有明显转变。考虑到高鹗的想法不能代表曹雪芹的原意,所以,我们只讨论前八十回。
第二十九回中,贾母带领荣宁二府众儿孙去清虚观打醮。曾当过荣国公替身的张道士,连忙跑到贾母跟前,为宝玉提亲。贾母听罢,明确答复:“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难得好的。”
贾母说这番话,并不是真的让张道士帮忙找孙媳妇,而是说给王夫人、薛姨妈、宝钗等人听的。细细一琢磨,意思就很明显了。一则此时宝钗已进贾府多时,且有“金玉良缘”之说。但贾母却还叫张道士打听一个“模样性格”都好的女孩子,这不是明摆着婉拒宝钗吗?二则贾母强调“不管她根基富贵”,言下之意,宝玉娶媳妇,看重的是人,而非家产。这再一次力挺双亲亡故、无依无靠的黛玉,婉拒自诩皇商、家产万贯的宝钗。
十七
贾母心目中的宝玉媳妇,毫无疑问,是黛玉。
或许,随着年岁增长,人终究会发现,什么东西才是弥足珍贵的。在阅人无数的贾母眼里,从小“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宝玉和黛玉,真情可贵,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至于“金玉良缘”,在贾母看来,无非是王夫人、薛姨妈等人有意炒作的“概念”,不值一提,一笑了之。
既然看好黛玉,贾母为何迟迟不对宝黛婚事明确表态?为何说宝玉“命里不该早娶”?我觉得,这是贾母的策略。她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贾母有贾母的难处。最大的难处,是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一心认定的,不是黛玉,而是自己妹妹的女儿宝钗。贾、史、王、薛是当时的四大家族。有护官符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因此,贾母对王夫人、薛姨妈的想法,还是有所顾忌的,不能轻易拒绝。当然,对王夫人来说,只要贾母不表态支持,她也不敢贸然决定娶宝钗。否则,就会背上不孝的罪名。于是,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
贾母不愧是阅尽千帆的过来人,她的策略是一个字——“等”。反正,宝钗的年纪比宝玉、黛玉都大,看谁熬得过谁呢。粗略估计,当时宝钗将近15岁,宝玉14岁,黛玉13岁。古代女子15岁时要举行成年礼,叫笄礼。由女子家长将她头发盘起,插上一根簪子,表示她已成年,可以嫁人了。所以,宝钗是“等”不起的。
贾母的“等待”,还有一层用意,是要等宝玉和黛玉长大。她深知,宝玉不通世情,黛玉不谙世故。这两个没心没肺的孩子,身处这个势利的残酷的世界,难免会受到伤害。于是,她能做的,就是拼上最后的力气,替他们再遮一点风,再挡一点雨,盼望他们快快成熟起来。
然而,贾母的一片苦心,两个“活宝”却无法体会,让她不禁捶胸顿足,长叹一声,真是两个不能省心的“小冤家”啊。
十八
同样是第二十九回,还是那个给宝玉说媒的张道士,为了奉承宝玉,特地巴巴地送他一盘道观里的玉器、金器。宝玉对这些没有丝毫兴趣,不过,他无意中看到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觉得挺面熟。听到宝钗提醒说“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宝玉就将金麒麟揣在了怀里,准备等湘云来贾家做客时送她。
宝玉的这个小动作,被一旁的黛玉看到了。黛玉一向对“金玉良缘”最是敏感,如今看到又有麒麟配对,心中自然不快。
原本清虚观打醮是一连几天的。但第二天,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心中大不受用,说今后再也不见张道士了,故不肯再去清虚观。黛玉因有些中暑,也不去了。
宝玉见黛玉病了,心里放不下,饭也懒去吃,不时来问。黛玉说:“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作什么?”宝玉心想:“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她也奚落起我来。”心中很是烦恼,闷闷地说:“我白认得了你。罢了,罢了!”黛玉听说,便冷笑了两声:“我也知道白认得了我,那里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呢。”
黛玉的这句话,明显是在为宝钗的金锁和湘云的金麒麟吃醋。但她忘了,宝玉前几天刚对她说过:“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
果然,宝玉听了这话,就向前来直问到黛玉脸上:“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黛玉一时解不过这个话来。宝玉又道:“昨儿还为这个赌了几回咒,今儿你到底又准我一句。我便天诛地灭,你又有什么益处?”黛玉一闻此言,方知自己说错了,又是着急,又是羞愧,便颤颤兢兢地说:“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何苦来!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煞性子。”
其实,宝玉和黛玉两个人,心里明明都有对方,也都知道对方心里有自己。但就是故意说一些让对方生气的话,要对方解释、表白,以此证明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分量。
如果是其他事,可能宝玉会一如既往地陪小心、说好话,但这一次,宝玉也彻底爆发了。他听见她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说:“什么捞什子,我砸了你完事!”黛玉见他如此,早已哭起来,说道:“何苦来,你摔砸那哑吧物件。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心里一烦恼,刚才吃的香薷饮解暑汤就“哇”的一声,都吐了出来。
二人闹得不可开交时,老婆子们赶紧去请贾母和王夫人。等贾母、王夫人赶到时,却见宝玉无言,黛玉无话,问起来又没为什么事,把贾母搞得一愣一愣的。
第二天,薛蟠过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贾府诸人。贾母以为趁一起去看戏,宝玉和黛玉见了面,自然就会和好。没想到,他俩都借故不去。这下,贾母急得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哪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了。
每次读到这一段,我都一阵心酸。唉,两个“玉儿”,老祖宗对你们的用心良苦,你们若能懂得千分之一,就不会这样“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