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38章)

第138章  入集贤院
那日,王维离开玉真观后,玉真公主的心情,沉重得几乎能滴下水来。
他那句“如今拙荆离世尚不足一年,请恕微臣不能从命,还请公主成全”,就像一根鱼刺,深深扎进她的心里,虽不见血,却让她情难自己。
原本想着崔氏已不在人间,王维定然是要续弦了的,但他却明明白白告诉自己,三年之内,他要为崔氏不食肉、不衣彩、不抚琴!呵呵,任傻子都听得出来,他言下之意,不就是三年之内不续弦么?
不仅不续弦,而且,她好心好意愿意举荐他去集贤院任职,也被他轻描淡写地婉拒了。莫非,他不愿再欠她人情?
“唉,王维啊王维,你待他人温和委婉,为何独独对我铁石心肠?难道在你眼中,我是如此不堪么?”玉真公主心头仿佛有团烈火在熊熊燃烧,这是对崔氏嫉妒的火焰,也是对王维无奈的火焰,到底该拿王维怎么办?
“三年之内,不食肉,不衣彩,不抚琴……”玉真公主神情怅然,喃喃自语,“三年之内,三年之内……”忽然,她心头一个激灵,他说的是三年之内,那么,三年之后呢?三年之后,他再也没有什么理由来拒绝她了吧!
“摩诘,漫长的十年都已经过去了,我且再等你三年!三年之后,我倒要看看,你还有什么说辞不成?”想到这里,玉真公主脸上的愁容顿时散去了大半,嘴角浮现一丝如释重负的微笑,眺望远方的眼睛里,闪动着一种胸有成竹的光芒。
几天后,她特地进宫去寻皇兄李隆基,说是闲话家常,其实有意无意提到了王维。
“皇兄,你还记得八年前被贬去济州的王维么?如今他回长安了。”
“哦,三年前,他不是离开济州,游山玩水去了么?”唐玄宗知道王维和岐王关系亲近,八年前那场“黄狮子舞事件”,将王维和岐王都贬离了长安。三年前,岐王去世不久,王维便辞去济州司仓参军一职。其中的原委,他无意追究,但他对王维,是愈发没有好感了。
“皇兄,持盈斗胆,想替他谋一个闲职,还请皇兄成全。”玉真公主心知皇兄对王维并无好感,但依然硬着头皮开口了。
唐玄宗斜靠在榻上,看着玉真公主,久久没有说话。玉真公主心里本就没底,被他如此看着,愈发有些心虚,小心翼翼道:“皇兄可是觉得不妥?”
“持盈,你真是一个痴儿。”
“皇兄,我……”
“你方才说要替他谋一个闲职,不知是哪个闲职?不妨说来听听。”唐玄宗摆了摆手,示意她继续讲下去。
玉真公主心里微松,脸上却不好流露什么,神色如常道:“皇兄,常言道:'易代修史,盛世修书。’皇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皆是极盛,自然需要多多修书。持盈想着,张相主持的集贤院恐怕人手缺得紧,不妨让他去集贤院任职,倒也算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了。”
“唔,集贤院?你想给他谋个什么职务,不妨也一并说了吧。”看玉真公主如此头头是道,唐玄宗在心里叹气,这个皇妹,为了王维,倒真是花了不少心思。
玉真公主低头暗忖:“王维之前担任的太乐丞和济州司仓参军,皆是从八品下,按理该给他安排一个不低于从八品下的职务才好。不过……”
一阵心思急转后,她抬头笑道:“皇兄,他虽有才,却也有些恃才傲物,须打磨打磨心性才好。持盈想着,不妨就从正九品上的校书郎做起,其余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不知皇兄意下如何?”
看玉真公主一番字斟句酌,唐玄宗自然明白她的心思,但也不想点破,正笑而不语时,高力士一溜小跑来到唐玄宗身边,在唐玄宗耳畔低语了几句,唐玄宗立即哈哈大笑,起身看着玉真公主道:“持盈,这些都不打紧,你看着办便是。惠妃特地为朕准备了五色饮,最是消暑,你要不要和朕一同过去?”
玉真公主是明白人,自然不会去碍眼,便摇头笑道:“皇兄和惠妃好兴致,持盈便不打扰了,还请皇兄替持盈向惠妃问安才好。”
或许是想到了千娇百媚的武惠妃,唐玄宗脸上顿时容光焕发。他如今四十出头,正是体力最旺盛的年纪。武惠妃比他小14岁,正是最妩媚多情的年纪。如今,王皇后已去世多年,武惠妃不是皇后,胜似皇后。宫里上上下下,无不知道圣上最宠幸的便是武惠妃了。
快要步出正殿时,唐玄宗似乎想到了什么,转身看着玉真公主,意味深长道:“持盈,人生苦短,莫太委屈了自己。”
玉真公主心头一震,皇兄话里话外的意思,她自然听懂了,但是,她又能拿自己怎么办呢?少倾,垂眸低声道:“皇兄说的是,持盈受教了。”
唐玄宗点了点头,扬长而去。看着皇兄匆匆离去的背影,玉真公主在心里叹了口气:“皇兄,后宫佳丽三千人,但你心里却只有惠妃一个,你我不是一样的痴儿么?”
几天后,玉真公主便将诸事安排妥当,于是便有了张相举荐王维入集贤院供职一事。
王维这边,收到张相帖子后的第二天,便前往集贤院。
集贤院坐落于大明宫中,青石为阶,苍松夹道。石路两旁,飞泉清流时有所闻。绿荫之上,碧瓦飞檐随处可见。雕梁画栋,斗拱重檐,层层楼阁中,是历朝历代的各种经史子集,琳琅满目,汗牛充栋。
集贤院下设著作局和太史局,著作局主管整理、搜集、校刊图书,太史局主管修史。集贤院设秘书少监二人,各主管一局。除秘书少监外,还有丞、秘书郎、校书郎、正字等官员。王维是著作局下属的校书郎,仅高于正字,正九品上。虽然品级低了些,但却是清要之职,文人多向往之。
这日,王维如期来到集贤院拜访张说,张说已有62岁高龄,入夏后身体一直不适,见面聊了几句后,便让人陪王维到著作局,由秘书少监张九龄安排具体事务。
王维早就知道张九龄其人其事,对其高风亮节甚为仰慕。719年,王维参加长安府试,和他同台竞争的,还有张九龄的同胞弟弟张九皋。当时张九龄任左补阙,主持吏部选拔人才,大家一致认为张九皋定会夺魁,但最后却是王维。王维被张九龄的公允服人深深折服,对他景仰有加。727年,王维在卢氏县闲居时,张九龄受张说牵连,被贬离京城,任洪州都督,写下了《在郡怀秋》诗二首。王维记得他诗中有“臣成名不立,志存岁已驰。五十而无闻,古人深所疵。平生去外饰,直道如不羁”等句,足见其耿直淡定、超然物外的胸怀。
这样一路想着,不知不觉便到了著作局议事厅,只见一位五十开外的中年男子端坐主位,面色红润,气度不凡。不消说,这自然就是秘书少监张九龄了。
王维忙快步上前,深鞠一躬道:“在下王维,见过张少监。”
“摩诘,今后咱们都是同僚了,不必拘礼。”
早在王维719年府试高中解元时,张九龄就开始留心王维其人。能把他弟弟张九皋比下去的人,定非等闲之辈。721年,王维担任太乐丞时,张九龄已从左补阙升迁为中书舍人内供奉,负责起草诏书、执掌侍从、传宣圣旨、参决百官奏表等。因此,对于那次“黄狮子舞事件”的始末,张九龄是略知一二的,对王维被贬很是惋惜。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正如王维仰慕张九龄一样,张九龄也颇赏识王维,对他的诗作颇为赞赏。因此,当他听张相说王维将到集贤院著作局任校书郎一职时,张九龄欣然应允,只是心中很是纳闷,凭借王维的才干和阅历,担任正九品上的校书郎,品级是不是低了些?不过,他相信,锥处囊中,其末立见,王维定不会在校书郎一职上蹉跎太久。
张九龄将王维介绍给著作局各位同僚,王维和同僚们互相作揖,算是相识了。从此,王维又恢复了和太乐丞时一般的生活,除了休沐之外,日日都在集贤院埋头整理书稿。偶有闲暇,就去大荐福寺听道光禅师讲经,日子渐渐安定了下来。
于是,王维、王缙兄弟欲接母亲来长安同住,但被母亲婉言谢绝了。母亲托人带来口信说,大照禅师正在嵩州嵩阳寺阐扬禅法,她要去嵩阳寺住一段时日。王维深知母亲信奉佛法甚笃,便也不再坚持。莲儿那边,听说阿爷要来接她去长安同住,心里又喜又忧。喜的是终于可以和阿爷在一起了,忧的是要和外祖父、外祖母分离了。崔老爷和崔老夫人虽舍不得莲儿,但深知莲儿跟着王维会更好些,便命福嫂和小蝶陪同莲儿一起前往长安。
经过几天跋涉,当6岁的莲儿再次出现在王维面前时,王维渐渐平静的心,瞬间掀起了浪花。
眼前的莲儿,身穿一件鹅黄色半臂,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下面系着一条牡丹夹缬的小小纱裙。一蹦一跳间,轻纱飞起,煞是俏皮可爱。
“第一次在定州遇见璎珞时,她穿的也正是这样鹅黄色的高腰襦裙……”6岁的莲儿,已出落得依稀有了母亲的模样。王维正这样发怔时,莲儿奔了过来,投入王维怀中,仰起粉嫩的小脸,看着王维说:“阿爷,福嫂说,这条纱裙是阿娘亲手为莲儿缝的,让莲儿珍惜着穿。你看,好不好看?”
“莲儿,你阿娘是这世上最好的阿娘,她绣的花样,自然是最好看的。”王维心里一酸,弯腰抱起莲儿,轻抚她身上的牡丹团案,深深叹了口气。
一旁的福嫂看到王维的神情,知道定是莲儿的话勾起他对璎珞的思念了,忙打岔道:“阿郎,莲儿小小年纪,却像大人一般吃得起苦。这一路上,不曾听她叫一声苦,真正难得。”
“莲儿,一年不见,你长大了。”王维轻轻握住莲儿纤细的肩膀,一字一句道,“虽然阿娘不在莲儿身边了,但阿娘会在天上看着莲儿一天天长大。莲儿要乖乖的,不让阿娘操心,可好?”
莲儿懂事地点点头,说:“莲儿知道,莲儿也会听阿爷的话,不让阿爷操心。”
听了王维和莲儿的对话,福嫂和小蝶不觉都湿了眼眶。临行前,崔老爷和崔老夫人告诉莲儿,她的阿爷是世上最好的阿爷,回到阿爷身边后,她要懂事,要孝顺,莫让阿爷操心。莲儿都记住了。
从此,除了去集贤院供职、去大荐福寺修行外,王维还多了一件事,那就是陪伴莲儿。自璎珞走后,莲儿成了他最大的牵挂。将莲儿抚养成人,是他能为璎珞做的最后一件事。(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