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拓跋濬为人精明又强悍,高允高风亮节却很讽刺 2024-06-05 19:48:14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68篇前面说到拓跋濬采取铁血手段维护统治秩序,但在朝局稳定后,他马上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内政上,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老练和睿智。孝建三年(公元456年)十一月,拓跋濬以尚书、西平王源贺为冀州刺史,改赐陇西王。源贺上书道:“如今,北方蛮虏不断进扰,南方贼寇也虎视眈眈。因此,边疆还必须增加兵力,严加防守。臣窃以为:除了大逆与赤手杀人外,其余凡是因贪赃、偷盗及其它犯罪应判死刑的,都可以得到宽恕,将他们发配到边境戍守。这样做,等于让他们接受朝廷的再生之恩,负担徭役的人家,也能因此得到实惠。”拓跋濬表示同意。后来,拓跋濬对众臣道:“朕采纳源贺的建议,一年之内救活了不少人,边防守卫也增强了许多。如果你们也能像源贺这样提出切实有用的建议,朕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这时,有个叫石华的武邑人控告源贺谋反,有关部门向拓跋濬报告。拓跋濬斩钉截铁道:“源贺竭心尽力为国家做事,朕敢向你们担保,绝对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命人详细查访验证。最终,石华果然承认是诬告源贺,拓跋濬将其诛杀,对左右道:“像源贺这样忠心耿耿的人还免不了要被别人诬蔑诽谤,而那些赶不上源贺的人,怎能不小心谨慎呢!”十二月,又发生了一桩案件,将十六岁的拓跋濬的精明强悍表现得淋漓尽致。定州刺史许宗之在任上贪赃没有节制,深泽平民马超公开检举揭发,许宗之将他活活打死。事后,许宗之害怕马超家人告状,就先上书拓跋濬,说马超诋毁、讥讽朝政。拓跋濬道:“这一定是假的。朕为一国之主,怎会惹恼马超使他对朕说出那样难听的话呢?一定是许宗之害怕被告,诬陷马超。”于是,拓跋濬命人详细调查,结果不出所料。最终,许宗之在城外南郊被斩首。大明二年(公元458年)正月初一,北魏颁布禁酒令,酿酒、卖酒、饮酒的人一律斩首;遇到红白事,可以暂时开禁,但有日期限制。之所以颁布禁酒令,是因为拓跋濬觉得士民、百姓常常由于酗酒而导致相互殴打,或者借着喝酒而在一起议论国家政事。不久,拓跋濬又增加内外候官,监察诸曹及州、镇。内外侯官有时还换上平民衣服,混杂在政府、寺庙等地寻找文武百官的过失,一旦发现,有关部门就会严加追查,严刑拷打,逼招口供;文武百官接受贿赂赃物,布匹达到两丈,即予斩首;又增加七十九章法律条文。这一幕,颇有明朝东西厂和锦衣卫的味道,拓跋濬有些矫枉过正了。三月十二,拓跋濬结束巡视,返回平城,兴建太华殿。当时,给事中郭善明生性乖巧善变,经常游说拓跋濬大兴宫室。中书侍郎高允为此劝谏道:“太祖时开始兴建都邑,兴建时一定利用农闲。何况,我们国家建立已久,永安前殿足够朝会使用;宴请、歇息,有西堂、温室也足够了;紫楼足以用来登高远眺。核算一下,如果扩建,要抽调差役两万人,供应饭食的又得增加一倍,预期半年可以完工。一个农夫不种田,就会有人挨饿,何况是动用四万人,耗费无可计算。陛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拓跋濬接受了他的劝谏,停止修建。拓跋濬能够登上皇位,高允也参与了谋划,陆丽等人都受到重赏,只有高允没有得到,高允本人终身没有吐露这件事。功劳绝口不提,但对于国家大事,高允却喜欢直言相谏,一旦发现有什么事做得不当,立刻请求晋见。拓跋濬常常屏退左右,单独和他商谈。有时,两人从早谈到晚,甚至一连几天都不出来,群臣都不知他们到底谈些什么。有时,高允言词激烈、切中要害,拓跋濬听不下去,就命左右侍从把他扶下去,但始终对高允礼敬有加。当时,有人上书措辞激烈地批评朝政,拓跋濬看完后,对大臣们道:“君主和父亲是一回事。父亲有错,儿子为什么不把它写在纸上于大庭广众进行劝谏呢?难道不是不想让父亲的罪恶昭彰在外,让天下人都知道吗?臣子侍奉君主,何尝不是如此?君主有了过失,作为臣子,不能当面直言劝谏,却要上书公开指责,这是想要使君主的短处昭彰于世,显示他的正直,难道是忠臣所为吗?高允才是真正的忠臣。朕有了过失,他没有不当面直接批评的,甚至有时、有些话朕已经难以接受,但他从不回避。朕由此知道了自己的过失,天下人却不知道,这难道不能说是忠心吗?”不得不说,拓跋濬的这一番说辞有其合理之处,让人无可辩驳。高允为官多年,与他同时被征召的游雅等人全都做了大官封为侯,而高允二十七年没有升过官,仍然为郎官。这天,拓跋濬对众臣道:“你们这些人虽然每天手持刀箭,站在朕旁边侍侯,不过是白白地站着,没有一个人劝谏过朕一句话,只是在朕高兴时要求赏赐一官半爵。现在,你们全都没什么功劳,却做了王公。高允仅用一枝笔辅佐治理国家几十年,他的贡献不小,可仍然是个郎官,你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于是,提升高允为中书令。当时,北魏的文武百官都没有俸禄,依靠赏赐或封地为生,高允出身平民,没有战功和爵位,常让儿子们上山砍柴来维持生计。这时,司徒陆丽对拓跋濬道:“高允虽然蒙受您的优待,但他家的生活却相当贫困,妻子和孩子也没有生活来源。”拓跋濬不悦道:“你为什么不早说?偏偏看朕重用了高允,才告诉朕说他穷。”当天,拓跋濬亲自来到高允家,只见高允家里只有几间草房、几床粗布被褥和用旧麻絮做的绵袍,厨房里也只有一些青菜和盐。拓跋濬叹息不已,赏赐高允家五百匹绢帛,一千斛粟米,以高允的长子高悦为长乐太守。高允竭力推辞,拓跋濬不肯。从此以后,拓跋濬更器重高允,平时不直呼其名,而称他为令公。高允的品质固然值得称赞,但何尝不是一种讽刺,治理如此大的一个国家,竟然没有完善的俸禄制度,北魏的治理体系还有待加强。 赞 (0) 相关推荐 北魏建国,“勋臣八姓”从拓跋首领扈从队演变成君主近身内侍 拓跋鲜卑早期历史和北魏建国初期,"勋臣八姓"成员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围绕在拓跋鲜卑部落联盟首领和拓跋君主周围,共同构成了拓跋君主近身的侍卫集团,这个群体最早应是部落酋长的扈从队.他们效 ... 激荡四百年:北魏隐忧频现高欢出世,吏治败坏崔亮始作俑者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06篇 天监十七年(公元518年)冬,胡太后派使者宋云和僧人惠生到西域求取佛经,再掀崇佛高潮,有识之士深以为忧. 司空.任城王元澄为此上书道:&quo ... 激荡四百年:元修拉拢大将对抗高欢,高乾无辜被杀君臣决裂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51篇 尔朱氏虽灭,但他的旧将还有很多,有的曾经跟高欢平起平坐,有的甚至比高欢资历更高,如今高欢大权独揽,他们心中难免有些不服气. 早在高欢刚进入洛阳 ... 激荡四百年:宇文泰出奇兵击退高欢,乘胜反攻西魏稳固关中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66篇 大同二年(公元536年),西魏关中地区发生严重的大饥荒,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每十人之中就七八个死去. 趁你病要你命,对于东魏来说,这是最佳的 ... 激荡四百年:拒不称帝高欢志气犹在,巧怼杜弼彰显另类智慧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67篇 西征的失利,以及窦泰的阵亡,让高欢有一种强烈的挫折感,他开始有意放空自己,思考一些更深入的问题. 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六月,心情郁结之下, ... 激荡四百年:祖珽被废高长恭被杀,北齐自断双臂南陈势如破竹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71篇 自从和士开掌权以来,北齐朝政混乱不堪.等到祖珽执政时,他颇能收罗荐举有才能和声望的人,得到内外美誉. 祖珽还准备整顿政务,筛选淘汰官员,又打算 ... 激荡四百年:拓跋濬和好刘宋不折腾,幼主即位乙浑专权擅政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76篇 大明二年(公元458年)十月初四,拓跋濬前往北方巡视,想要讨伐柔然,走到阴山,正赶上下大雪,又打算班师. 太尉尉眷道:"现在,我们发 ... 激荡四百年:稳定朝纲拓跋濬下狠手,册立冯氏奠定未来方向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66篇 拓跋焘是北魏的一代雄主,南征北讨,开疆拓土,客观上确实让北魏统一了北方,但也因此导致国力空虚,官员和百姓都不堪重负. 拓跋濬少年继位,摆在他面 ... 激荡四百年:矫情辛宾哭死司马业,强悍纪瞻逼迫司马睿继位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6篇 长安沦陷,司马业落入刘聪之手,和当年的司马炽一样,刘聪也将其当做宠物,时不时地拿出来调戏一番,别有成就感. 有一次,刘聪外出游猎,别出心裁的让司 ... 激荡四百年:高演屡次进谏饱经羞辱,高殷为人懦弱埋下隐患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42篇 对于高洋的种种暴虐之举,群臣早已失去了进谏的勇气,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的同母弟.常山王高演心疼家业,忧愤形于色. 高洋发现后,对高演道:&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