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炮里街道西垇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炮里街道办事处西2.5公里处。2010年,有6个村民小组,381户,1480人,1500亩耕地。
新中国成立前百余年间,村名叫秦村寨。相传唐朝末年就有人在此安居。旧时筑有城墙,有东西南北四个大门,现已不复存在,只有一些耄耋老人还记得城垣坍塌残留的小土梁。
新中国成立前二三十年,村名又改为秦村湾。因村址所处白鹿原西部一低洼地带,形似港湾之状,取“避风港”之含义,所以叫秦村湾。
合作化期间,全村分为三个社,西一社、西二社和西三社。高级农业社期间,村名随着社名改为跃进社。
1958年,鸣犊人民公社成立。东塬上设立管理区,西垇管理区辖西四村、寨子、韩家、杨魏村。鸣犊公社由于管理区域偏大,诸事不便管理,此间长安县在东塬上设立炮里人民公社。村名又变更叫做西垇大队。这个“垇”字,准确读音为“ao”,那么人们为什么读“wa”,这虽为误读,但实为沿袭老村名“湾”字的转音而来。改革开放以来,村名才正式定为西垇村,至今未变。
村民居住集中、整齐。多年来就有党家巷、晁家村、东西杨家巷、彭家巷和小村,均按姓氏和近血缘关系集中有序的居住。
由于地处高原,千百年来村民吃水困难。村中六组各打一眼井,吃着用辘轳绞的36丈深的井水。有两槐、三皂、一古塔。党家巷和小村各有一棵大槐树,尤其是党家巷这棵古槐树,树身直径有1.4米,树心虽早已空洞,可枝叶仍然茂盛,树龄约有1000年,有“神槐”之称;晁巷、党巷井旁及村东南边各有一棵皂角树。这三棵树的树龄看似相差无几,都有数百年,树身高大,均已空心,枝叶仍显繁荣。位于村子东南方有一六棱三层带着顶,青砖砌成的古塔,棱角分明。六棱喻示东南西北和天地六个方位,塔身南面有一很浅的小堂,堂内左上方雕刻着一轮月牙,右上方雕刻着一轮太阳,取“日月轮转,正气长存”的意寓;堂中雕刻着“姜公神位”四个大字,取姜公辟邪镇妖之寓意。塔身约三丈五尺高,据村中老人讲,古塔足有数百年的历史。无论做工和塔龄均居白鹿原之最,“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坏。
有一大五小六座庙。小庙有老君庙、土地庙、瘟神庙、文昌庙、娘娘庙,大庙为菩萨庙。小庙新中国成立前被拆除。大庙是村民集资于清光绪二年(1876)农历二月初六日建成,坐北朝南,分上、中、下三个殿。上殿为五间厅,其余为三间厅。1952年,神像被毁。为做学堂,雕花门窗被拆掉,重新更换。20
世纪80年代,大庙仅存的外壳又被全部拆掉,改作他用。另有一大两小三个涝池。
一年过“两会”。忙罢会,是本村及本塬上久有的民俗。庙会,是位于村中心大庙的古会,会日是农历二月初六。
新中国成立初期,秦腔剧社(也叫自乐班),是由群众自己捐资,自己搭台唱戏的自发的业余组织,有近百名村民参加剧社。还聘狄寨原上薛永忠为教师(导演),这薛老师多年在外县剧团当演员,又任导演。
本剧社排出了《铡美案》《老碗计》《状元媒》等几回本戏,也排出了《四郎探母》《祭灵》《放饭》等十多出折子戏。还曾被蓝田县上庙村、灞桥区狄寨二塬子等村聘请前去义演。新中国成立前搭彩台就誉满乡里,新中国成立后搭彩台声震方圆。20世纪80年代搭了一座叫“五凤楼”的彩台。
1941年长安推行国民教育时,西垇村小学就是全县成立最早的34所小学之一,当时叫元兴乡中心小学。首任校长刘子琛,二任校长吴志汉以及他们带来的教师王新茂(原长安县县长)、魏宏西、魏朝西等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以后校长又换成王作栋(原长安县卫生局局长)领导的教师屈建军,田德英等均为中共地下党员。办学近70年,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和党的优秀干部。新中国成立初为扫除文盲,在校内又办了“农民夜校”“农民冬学”。大庙外墙上刷着一米见方的醒目标语:“少在家中坐,抽空上冬学。”20世纪60年代,西垇小学发展到9个班,有学生近500余名,现在全村已毕业的大学生就有62名。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民众曾有一段辛酸的历史。吃的野菜,喝的稀包谷糁,泡着豆渣疙瘩,多数家庭无隔夜之米。村民有顺口溜为证:长安白鹿一条原,自古贫瘠少吃穿。困难时期又遭难,生活困苦真可怜。拽犁挖地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山。一天两碗稀溜溜,户户都是缺粮人。
1962年,羊毛绒生意冲击着大西北,也冲击着白鹿原的西垇村。妇女多为纺毛绒挣工钱,男人去八仙庵买生毛,去尚勤路、尚俭路加工,回到农村发放。然后把批量的成品线带到西安、广州等地去卖,收入还挺可观。村民有顺口溜为证:六二年,纺毛线,家家户户车轮转。我买毛,你纺线,队长派活不想干。秋不收,地不种,背的羊毛拿的称。去西安,下广州,回来赚钱一兜兜。
“社教”运动以后,村中的几届领头人也曾带领村民先后办起了压面、磨面、粉碎饲料、加工剧装、缝纫、建筑队等企业,以及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改革开放后,两委会班子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兴办骨灰墓园,终于探索出新路子,创出了新成果。1988年,联合创办寿阳山骨灰墓园,是西安地区除了三兆墓园外,成立最早的骨灰墓园。
1996年美国殡葬协会一行28人到墓园参观、访问。原陕西省副省长徐山林到墓园参观、题字、指导工作。截至目前墓园已安放骨灰1.3万具。
与此同时,加强村容村貌建设,硬化村道路6.4万平方米,修排污沟150余米,修垃圾台6个,安装路灯168盏,又打百米深井一眼(全村共3眼),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和建房、生活用水,100%村民用上自来水。
又投资4.6万元建起了两层24间660平方米的村两委会综合办公楼,投资18万元建起了村民娱乐广场,购置了健身器材,又先后投资41万元,对村办小学的教学楼、环境进行了改造,1992—1995年全村小学生免费上学。投资4万余元进行村道两旁的环境绿化。投资近20万元建设环村林带,植国槐4960株。95%的村民盖了新房、新楼。被省、市、区评为“小康示范村”,“小康示范党支部”等。
西周时鲍伯公封地于此,又叫鲍里。北宋太祖年间,因造土炮,鲍里始谐音为炮里。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为陨庄里,后仍沿用炮里。
炮里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地处长安区东南,白鹿塬上。东与蓝田县相邻,南接鸣犊街道、魏寨街道,西、北与灞桥区狄寨街道相望,总面积2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炮里街道下辖9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8个行政村 。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