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会不会和限行一样成为新常态?
一切都是变化的,唯有变化是不变的;一切都是暂时的,即便暂时成为常态。
关于郑州的首次限行,它必然会扰乱你我的生活,但是你得接受它、适应它。
你我的生活终将归于平静,但愿平静之后,头顶上的蓝天更纯净,天空中的阳光更明媚。
■ 撰文 | 建木 ☞ 《地盘》特邀撰稿人
限行终于还是来了,虽然它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也并非我们想象那样,如洪水猛兽,让人寸步难行。
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在调整改变,以适应新的环境。这次限行是20多天演练,还是新常态的开始?现在还无法确认。
当我们适应了限行的节奏,当这个城市在限行之下变了模样,一当取消限行,另一种“不适应”是否会再次让我们去适应?
1
被突如其来的单双号限行
打乱的生活节奏
▽
工作日每天早上7点左右起床,洗漱收拾送孩子去幼儿园,然后不慌不忙的去上班。
因为是顺路,一程下来并不需要多长时间,八点半左右到达单位吃早餐,九点上班;晚上下班遇到堵车回家之路可能会漫长一些,但还可以接受。
周末一天或者半天时间带着家人一块去市场上的楼盘看看,孩子可以在售楼部里参与一些活动(这些活动基本上不会重样,小孩子的兴致很浓),我则详细的了解项目和产品。
也会去商场,比如市中心的万象城和中牟的杉杉奥特莱斯;有时候我们也会近郊游,比如10月初刚开放的园博园我们去过,巩义的长寿山也去过,周末过得有趣而充实。
这样的生活习惯已经持续了大半年,这些行程安排都是基于一辆车,车在楼下随时可以开走上路。
因为经常用车,我近期正打算换一辆空间更大、乘坐更舒适的车,我比较了好几款车,去了几个4S店,谈好了价格,就差交订金了。
但从12月4日郑州开始单双号限行,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我只能隔一天开一次车。你会说,隔一天开一次车也没有什么啊。但是当我晚上把车开回来,第二天就无法把它开走,无法开走可能就会被交警贴条,因为没有固定的车位;可是,如果当天晚上不开回来,就意味着第三天早上我也开不了车。每一步都卡得死死的。
为了能延续先前的节奏,在限行的第一天我找朋友借了一辆双号的车,自己的车只能放在路边停车位上等待第二天的“解冻”。这一天我的停车费将近50元,晚上还车时表示感谢请朋友吃饭又花了100多元。
虽然说请客吃饭也不会是每天都有的事,但相比于以往这一天的用车成本还是高了不少。
那么,是否要再买一辆车呢?限行第一天我自己的车开不了,借一辆车来开,就相当于这一天我有两辆车,只是停车费就让我心疼,更何况养两辆车还有众多其他的隐性成本呢?
如此以来,前段时间换车的念头也像最近的雾霾一样,消失不见——都限行了,我换个车有毛用啊,管它新车旧车,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看的。停在路边不能开,我连看的时间也没有,那还是让它暂时停在厂商的仓库里吧。
2
保蓝天
你我都是参与者
▽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此次,郑州为期26天的单双号限行会让我们养成“某种习惯”吗?这才是限行的第一周,后面还有第二周、第三周。
如果当限行成为常态,我们还能保持以往的节奏和生活方式吗?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应对?我们能否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和节奏?
对于此次限行,大部分人很快形成了共识:这是为了治理大气污染而进行的攻坚战,这是关系你我他所有人的行动,我们既可以认为“天空蔚蓝,匹夫有责”,也可以说“不要问天空如何变蓝,天空因你我而变蓝”。
因此,在这次单双号限行中,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虽然是郑州的第一次,但是揶揄调侃的人并不多,认真严肃的人倒不少。
大家在默默接受,之所以如此,我想,拥有纯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是每一个郑州人的心愿。
回忆去年冬天的这个时候,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看看外面的雾霾有多“厚重”,好判断外出是否要戴口罩。
有多少次,坏天气给我们带来了坏心情,又有多少人,在坏天气里生病、倒下。
我清晰的记得去年冬天,当时两岁多的女儿经常会问我:爸爸,外面是大霾还是小霾呢?因为我和爱人经常说及天气,雾霾严重不严重,她在自己的头脑中创造了这样两个词汇。面对她的问题,我的内心是灰色的,一如雾霾时候的天空。我不希望她纯净的视野和幼小的心灵变成灰色。
也正是在去年的这个时段,调侃天气的人非常多,尤其是在朋友圈,让人忍俊不禁之后又一声叹息。
大家调侃不同城市霾的“味道”有差异,“霾是故乡醇”;大家调侃在雾霾中晨练或者跳广场舞的人,如同生化危机中的僵尸出没。
大家的朋友圈里开始“摄影比赛”时,那就说明久违的蓝天乍现……众多调侃,是不满但又无奈的发泄,是喧嚣而又沉默的抗议。
今昔对比,个中意味,让人欣慰。
3
当限行成为一种习惯
▽
限行的第一天晚上,我才去过的一家4S店销售员给我打电话:哥,周末来看看车吧,你原来的车你先开着,新车再上个双号的,两辆车换着开,等限行结束了,你再来置换都行。
我差点就同意了,可仔细一想,不对啊,这不是诱导我买车吗,一旦我买了新车,我的旧车还能置换出我预期的价格吗?
限行的第二天,我看到各行业的林林总总。
某豪华品牌的车辆经销商“大力度”的许诺,为了给车主以尊崇感,凡是该品牌的车主,通过预约在限行期间可以去店里免费开单/双号的车,以保证出行不受影响。但“数量有限先到先得”的规定,暴露了这不过是商家的“营销噱头”而已。
我还看到某几家开发商趁机卖车位,“抢占先机,岂能无位”,利用限行来向业主“晓以利害”,车辆限行车位难求,你买还是不买?不买车位你就后悔吧!
限行的第二天,我的车可以上路。我把车开到单位写字楼下的车库后,打算今后就每个周末开一天算了——车位租金已经交过不退,停在别处还得额外交钱。
那么问题来了,平时上下班怎么办?当我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才发现还有这样几种方法。
我可以选择乘坐地铁,这是最准时的交通工具,几乎不会晚点。但美中不足的是郑州的地铁线路太少,对我而言更为不爽的是,需要先骑行2公里到达地铁站,出了地铁站还要再骑行1.5公里才能到达单位。
城市数据团统计,共享单车的出现将地铁房的半径从1公里扩大至了3公里,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地铁口离家和单位都能够近一些。
还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但是最近的直达公交车站点依然离我有2公里,还是需要先骑行过去。我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公交站点,等一辆又一辆车过去,我挤上公交车。
看着车外面自由自在行驶的私家车,心里面愤愤的想:你们就嘚瑟吧,明天照样乖乖的窝在那不能动。
等公交车上有座位,我可以很舒服的坐着,戴上耳机听一首歌曲,顺便看车外的风景,这才发现原来道路两边有这么多的风景,是我平时开车时所未能注意到的。因为限行路上车少,公交车也比平时快了很多,很快将我送到单位。
我也会选择打车,出租车或者滴滴,一路上和司机聊天,进入对方的话语世界。昨天中午外出办事,在出租车上我和司机说一些有关限行的话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话题已经不成为话题,已经不具有新鲜感了。
更多的时候,我们谈论郑州,谈论这个城市的发展,谈论各自的老家,“听你口音是豫南的?”我问司机。
“可不是!驻马店哩,到郑州快十年了,老婆孩子都来了,娃在这上初中,明年就要考高中了。”四十来岁的出租车师傅说着话,熟练的换上了5挡,出租车在金水路上飞驰。
路过中州大道附近,我一转脸看到大玉米清晰夺目,冬日晴朗的天气里,它呈现出少有的质感,庄重、凝练。而它的背景,则是广袤纯澈的蓝天。
编辑|小龙女 总编|萧峰 配图|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