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名诵 | 方明咏诵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朗诵:方明  雷声

撰文/制作:雷声

晚秋。
残阳。
孤帆。
金陵。
大江畔,高山上,一位老人登山临水,凭栏远眺——
此时,正是深秋时节,天高气爽。千里长江水色澄澈,远远望去,像一匹展开的白绢,碧绿的山峰像箭镞一样挺拔;残阳夕照中,江中华丽的画船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江岸边酒肆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淡云蓝天下,洲上白鹭纷纷起舞,仿佛在银河上飞翔......
彩舟、星河、云淡、鹭起,色彩鲜明,动静相生,由远而近,跃入眼中,好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就是丹青妙手也难描绘这幅清丽的景色。
放眼壮丽的山川景色,古今多少文人雅士为六朝古都金陵倾倒,而这位老人却没有赏景的轻松惬意,而是陷入深深的忧思——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亡国遗曲。
千古得失,时事风烟,奔来心底,老人的神情渐渐凝重起来。于是,他提笔写下一首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这位老人就是北宋名相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王安石诗文各体兼擅,而最得世人哄传的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金陵(今南京),也称建康、江宁、石头城、天京、应天等。王安石晚年就居住在这里。
金陵,西北濒临长江,东有“龙盘”紫金山,西有“虎踞”清凉山,北有玄武湖,南有雨花台,山水环抱,形势极为险要。龙盘虎踞,有“王者之气”。自公元229年,孙权于此定都,至公元589年,隋灭陈,先后有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建都于此,史称“六朝”。六个朝代,三百多年,平均一个朝代不足六十年。这对于一个朝代来讲,毫无疑问,都是短命王朝。王朝短命,必然会引起多愁善感的诗人,有着深刻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的深思。因此,金陵就成为诗人们寄兴感怀,发思古之幽情的媒介。总的看来,诗人的怀古之思不外几个方面。
一是抒发昔盛今衰,历史沧桑之感。诗人大多借古代的遗迹而抒怀,金陵怀古就是把六朝遗迹的荒凉景色和昔日的繁华放在一起,将历史和现实扭结起来,或衬托或对比,表达昔盛今衰之感。刘禹锡的《乌衣巷》便典型地体现出这种情感。“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令人叹惋。
二是寄寓历史兴亡的反思。诗人们有着经世济世的抱负,有着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凭吊古迹,思考历史兴亡、国家盛衰的规律与教训,进行理性的反思。如刘禹锡的《金陵怀古》:“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金陵有长江天堑为屏障,历代统治者以为靠虎踞龙蟠的险要地势便可固若金汤,长保无虞,因而不修国事,只图享乐,却一个个迅速覆灭,落了个遗恨千载。
三是不一定抒写历史的沉痛感,但表达出个人的一些感怀。如辛弃疾的《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陽,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 ,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这首词就是表达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

再有就是借古讽今,给统治者提出警告。三百多年,六个王朝,走马灯似的在历史的舞台上走了一遭,但短命的原因却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思索空间。除了江南的富庶,风景的秀丽,山河的险要,让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消极防御外,恐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些优势为统治者提供了加速腐败的温床,使“后主”们沉醉于“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上苑”。因此,对六朝帝王荒淫奢侈豪华误国的描写、讽刺、反思,就成为金陵怀古的一个重要主题。王安石的一曲《桂枝香·金陵怀古》就是这一类怀古诗词的佼佼者。《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唯王介甫为绝唱。”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时所做。词人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阙侧重写词人登高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此时此景,登斯楼也,则情以物迁,辞必情发,这就为下阙的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时间作铺垫。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这句中的“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澄江似练”,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它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这两句,是在大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残阳”与“西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酒旗”与“征帆”,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纯自然的活动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如此雄壮宽广的气度,如此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比较,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一为千古传诵的骈文警句,一为前所未有的词中创境,可谓异曲同工。

像一位丹青高手,王安石给人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从描绘远望长江上的景物,转过来描绘秦淮河上的风光,那里有华丽的游船沐浴着夕阳的光辉在行驶;远处,酒旗高挑。“背西风”三字,可以使人想见酒旗的飘动,想见酒店所处的地势。诗人赞美秦淮河像一条银河,所以称为“星河”。银河在天上,因此把水面上的水气比作云。透过薄薄的水气看到彩舟,好像在云里一般;一行白鹭正从水上飞起,好像在银河上飞。正所谓“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眼前所见,美不胜收,“画图难足”。表面上看,这是描写景色,实际上是作者为下阙怀古在作铺垫。

到赵宋时,金陵依然是鳞次栉比,灯火万家,一派繁荣气象。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站得高、看得远,面对一片大好河山,想到的却是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他试图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表达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一反上阕对壮丽风光的描写,切入怀古的题旨。由登临所见自然景象,过渡到登临所想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是批评六朝的帝王、官僚和贵族。陈叔宝是六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昏庸荒淫尤其惊人。据历史记载,隋朝大将韩擒虎带兵灭陈,当隋兵打到陈的都城金陵朱雀门外时,陈叔宝和他的宠妃张丽华却还在结绮阁楼上寻欢逐乐。城破以后,陈叔宝被俘,张丽华被杀。这段历史,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写的“门外楼头”用的就是这个典故。这是亡国悲剧艺术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遗恨之余,嗟叹不已。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两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两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去的毕竟去了,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不能再见到什么了。

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在这里,诗人融化了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晚秋,残阳,孤帆,旧地,最能激起一怀愁绪。为亲人忧,为前程忧,为金钱忧,为国家忧,为天下忧,忧之不同,境界自现。王安石在金陵胜地登高远眺,千古得失,时事风烟,一起奔来心底。耳听滔滔江流,亡国之声《后庭花》音犹在耳;凝望古都遗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警策之语,历历如新。

赏秋色,伤晚景,叹兴替,抒胸臆,好一首千古无双的《桂枝香》!

(2020年9月4日写于大都锦湖园)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宋)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朗诵者简介:

方明,1941年出生,本名叫崔明德,北京人。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任,播音指导,并任中国播音学研究会会长。1956年10月入中央广播事业感技术人员训练班学习无线电发射专业,1958年4月调至中央控制室录音科任录音员,1960年4月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1961年,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肄业。历任中央台播音部副组长、副主任、主任播音员。曾被推荐为第五届全国青联特邀委员。1985年曾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优秀工作者。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承担了陈毅、周恩来、毛泽东等领导人治丧期间的主要播音任务,多次参加天安门国庆游行和阅兵实况转播工作。除参加日常新闻类、专题类、文艺类播音及教学工作外还经常参加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及阅兵、重大仪式的播音转播工作。参加播音的许多节目曾获得“亚广联文化基金会奖”、“全国首届录像片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三届电视文艺“星光杯”一等奖”、“1992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首届播音主持作品政府一等奖”等各种奖项。如《流水操》、《清明上河图》、《黎明前的交响》曾获“亚广联文化基金奖”;通讯《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获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一等奖。

作者简介:

雷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