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天枢穴的“前世今生”(三)——论天枢穴先后天穴义
大家过年好:
今年是牛年的大年初三,继续给大家揭秘天枢穴的“前世今生”。我们主要论的就是天枢穴先后天穴义的关系。我们从上两次的揭秘当中论述了,天枢穴是在脐旁2寸双侧皆有此穴,是胃经的腧穴,并且与周围的腧穴组成了天枢穴的区域,既可以解决我们胃肠道的消化、便秘、腹泻等一切问题,又可与脾经及上面的滑肉门、太乙穴等组成调节情绪的腧穴组合,又是我们调节气血、润肠通便的重要穴位。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说的是,天枢穴的在先天状态下,也就是在十月怀胎的胚胎期间,它的真实穴位的论述,以及在后天形成的穴义,及他们先后天的功能的论述。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全面的论述。
我们先从《素问》这段经文上论起:“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这句话我们在前两次的揭秘当中已经说过。我们中焦的气交之分是由天枢这个穴来统领的,是调节上下、内外、无有方面的重要的区域的腧穴。有的专家学者认为,现在胃经上所标明的肚脐旁开两寸的天枢穴,是否能真正起到这种调节上下、调节内外、气交之分、人气从之的作用呢?因此,很多学者主张,《内经》当中所论述的天枢穴就是我们的肚脐——神阙穴。我们来看一下神阙穴这个位置以及它的作用。神阙穴位于肚脐处,也叫命蒂,也叫神阙。神气所住的这个大的宫殿叫神阙,它是在人体母体当中生成后代的第一个窍穴,然后再生成命门的窍穴。人之神气之阴阳交合,人天之间交合的第一个窍穴就形成神阙。《类经》上这样描述:“人之初生,生由脐带,脐接丹田。”我们这个神阙穴——肚脐,就是胚胎在母体内依靠这个神阙命蒂,来吸收先天的精微物质,聚合而发育成形——人体。所以说我们的神阙命蒂是先后天物质转化的枢纽。我们在人体中吸收母体带来的气血,以及全身毫毛孔窍所吸收的,天地之精气所带来的无形的物质转换,都通过命蒂的调控,吸收到先天的胚胎发育中,所以说人的先天状态,是完全通过神阙穴来进行先天能量的输送。这个时候我们人体天枢穴所在的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等等12条经络,尚处在一个潜化的状态。
这个问题涉及到天枢穴的先后天关系。在《黄帝内经·灵枢》中,把人体精气神形成和经络生成的先后顺序论述得比较完整。《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这句话表明,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先形成精的。《黄帝内经·本神》篇当中这样论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这个“精”是父母的阴精、阳精形成的受精卵,精成之后才能有脑髓的生成,才形成骨骼,成为骨干。“脉为营”就跟我们的经络有关了,我们的血脉成为营血,它是在我们的精、神形成之后;“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这个谷气是什么时候入的胃呢?只有在出生之后,潜化了神阙穴从母体中吸收先天营养物质功能之后,脐带被剪掉,由先天转为后天的情况下,经过我们口鼻的呼吸,以及消化道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就叫作 “谷气入于胃”。这个时候脉道才通,血气才能在脉道里行。足阳明胃经等12条经络,在神阙穴这个先天能量转化的功能被潜化、缺失之后,我们潜隐的12条经络的功能才得以显现,才开始发挥它的功能。这段话的论述给我们带来是这样几层意思:一、12条经络形成晚于神阙穴神气和精气形成的,神气和精气通过神阙接收先天营养物质而发育成先天功能,是人体怀胎十月的一个营养通道,那时人体的12条经络是潜隐的,是不发挥作用和功能的,只有在人出生之后掐断脐带,隐化神阙穴的先天营养功能,才使后天的五谷之气进入了胃经,脉道才通,血气才行,使我们的经络功能发挥了真正的作用。二、神阙穴和十二经络的关系初步表明,天枢穴在《黄帝内经》的论述当中,是调节上下、左右、先后天关系的重要的腧穴区域,及后天脾胃生化之源的功能。因此,笔者认为,从《黄帝内经》的穴义来讲,天枢穴的先天功能和穴义,就是神阙穴在怀胎十月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承载先天营养物质的重要的途径和窍穴。这个有形的穴在道家养生古籍中有高度的概括:“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它是由乾坤坎离集合天地神气之全息而成。它是在先天怀胎十月当中发挥功能,出生之后,它的功能被潜隐,神气藏于肚脐神阙,而后天的脾胃之经的功能、脾胃生化之源的功能、吸收谷气的功能、消化谷气,运输谷气的功能在脐带被掐断那一刻,被激发出来。所以说天枢穴的先天状态,就是神阙穴的先天状态;天枢穴的后天状态,就是现在我们所命名的胃经肚脐旁开两寸的功能,是气血的生化之源,是调节情绪的区域,是大肠的募穴功能,是“魄门为五脏使”的注入气血的功能,如此则天枢穴的先后天关系已完整论述清楚,通俗地讲,它的前世今生就说的明白了。
天枢穴先后天穴义关系的完整论述,从根本上解决了《黄帝内经》所论述的天枢穴枢机作用的本质。“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这是枢机作用。在道家养生中,常论述这样一句话,时时守神阙,后来必定是神仙。这是从先后天的能量的转化关系、身体内外的转化关系,从无形的能量转化成有形的能量。人居后天,从天地之间无形的精气神当中,来摄取先天能量的枢纽、窍穴或者区域,为大补神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位置和方法。现代研究,意守神阙穴可以延长寿命,并且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在剖腹产手术麻醉中应用的非常多。
天枢穴的枢机作用,在《黄帝内经·气交变》论中有详细的论述。《气交变》从天枢区域入手,对应了五运更治、天运四时之气的运变,而产生的人事顺应变化的结果。天运五明(金木水火土)的应变,带来了天之四季(春夏秋冬)的运变、六气的变化,以及顺应地之四方、地之五行的相应变化。随之带来的也是人气的与天地相适应的变化,称为“气交”。在《黄帝内经·气交变》当中认为,人只有适应了天地的运变,才能健康长寿,才能与天地交合,人天同寿。人怎样以天枢区域运行,来适应天气和地气的变化呢?在《黄帝内经·气交变》中有这样的论述:“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唐)王冰注“气交迁变,流于无极”。“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就是说天枢所带来的调节天气、地气的变化,必然是在万事万物当中和我们人体的毫毛孔窍当中显现出来。
在我们论述的天枢气交法当中,有以下几种推荐:
一、天枢气交灸。天枢气交灸根据《气交变》论的原理,以及天枢穴先后天的关系。我们主张在神阙穴用2.5 ~3厘米的艾条进行20分钟的悬灸,再加上双侧的胃经的天枢穴,用2~2.5厘米的艾条悬灸,双侧同时进行,再加上双手心包经的劳宫穴,组成一个天枢气交灸的完整组合。其原理在于,《气交变》论曰:“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唐)王冰注“气交迁变,流于无极”。这句话是说气交的变化,一定会在万事万物对应的人体的毫毛孔窍中显现出来。天枢先后天的关系——神阙和天枢穴,这是主穴。心包经的劳宫穴是遵循《气交论》论述的“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劳宫穴是心主神明的厥阴经腧穴。心主神明,是主宰气交迁变的根本之理,所以取劳宫穴就是顺应天地五行之化、而调节五脏六腑之气,并且顺应人气出入门户劳宫穴,调节天气百会穴、地气涌泉穴,整体调节全身的毫毛孔窍,顺应“气交迁变,流于无极”的内外调整、无有调整的机理而设置的灸法。如未成年人加双神门,以加强未成年人心智未成熟之意,年老体弱者,灸神厥,改为神厥与命门对灸,以加强年老精弱之态,使神归厥,精归门,气归经腑,灸法灸时同上。
二、顺应天枢穴的先后天关系,推荐北京中药大学崔述生教授的点神阙、透天枢、行气海的方法。崔述生教授用此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笔者认为,这个方法可以起到枢机的些作用,补充先天之本,调节后天脾胃生化之源的作用。这是从点穴、按压的角度来推荐,调理骨科疾病。
三、文献记载,胃经上的天枢穴还可以治疗除脾胃病之外的所有的腹泻、腹胀的问题。不管是手术后、癌症复发、肝硬化腹水,还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胀、腹泻和便秘,都是天枢穴调理的范围。还有其他方面的应用,例如“隔姜灸天枢穴治疗原发性痛经”;“隔药饼灸天枢穴治疗寻常性痤疮”;“电针天枢穴治疗肾绞痛”;“深刺天枢穴治疗腰痛”等等,这都是天枢穴后天穴义所包含的内涵及所调理的疾病范畴。
至此,我们就完整论述了天枢穴的“前世今生”,及它所代表的先后天穴义的关系。从《黄帝内经》理论的深度,以及生成的先后天的关系来论述天枢穴的穴义,以及天枢穴所起到的枢纽作用。在方式方法上,天枢穴的气交方法,以及它在妇科、骨科、消化系统或者情志病当中的一些应用,重点的是在于解决和梳理天枢穴的先后天关系,来彰显我们气交补法的机理和作用,从根本上以焕然一新的方法和机理来调节我们的内外之变、无有之变达到培补先后天神气的目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