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荣||保德有个义门村
义门是保德县的一个村名。因为又是镇的所在地,所以也是镇名。“义门”二字还是颇有讲究的。
据《保德州志》记载,北宋治平年间,保德柏森村有一个赵姓大家族。从始祖起,传至赵宁,十世没有分居,全家500余人。
治平二年(1065),知府州折继祖将此事奏报朝廷。皇帝赐给米和绢,赵宁将米和绢原数交回,请求表彰,本州知州张堂代为奏请。皇帝下旨,令吏部侍郎赵辉先和户部侍郎欧阳节负责表彰奖励。除仍赐米绢外,并旌表其门。即在住宅大门外竖立牌楼;大门上赐匾一块,上书“敕赐旌表门闾赵氏”八个大字;大门外左右各筑一个一丈二尺高的土台,用显眼的白色粉刷当作标志,并在门墙两边植树。
同时授予赵宁果国郡伯的爵位。奉敕命免除赵宁的地税、徭役及各色杂务。并将赵宁所在的都里命名为“义门都”。义门村的村名因义门都演变而来。
至于柏森村在哪里?因地名变迁,已不复存在,但有两条线索可供人考究。一是义门镇旧有一组庙群,俗称柏森殿,也许与柏森村有关,今属刘家峁村地段。二是《保德村庄.路家村》记载:“本村原名柏森村”,是耶非耶?尚需考证。
柏森村的赵姓不仅是大家族,更是一个名门望族。赵宁的儿子赵演为户部尚书;赵惠为翰林学士;赵岜为谏议大夫;侄儿赵戬为兵科给事中。
今义门镇范围内的赵姓很可能都是赵宁的后裔。
义门村人口最多的大姓是王姓,老王家的先人也不是等闲之辈。
先祖有学博(主管教育的学官)王奇、别驾(知府的佐官)王鼐,6传至王所用,出任四川仁怀县知县。所用生二子,长名邵,次名郢。大儿子王邵,进士,授翰林院检讨、起居注、经筵展书。二儿子王郢是秀才。
王邵生子立本、宗本。王立本,崇祯乙亥年(1635)拔贡,著作颇多。还以一已之力修了一座永济桥,这座桥已经不存在了,我推断原桥当在今黄石崖大桥的位置。王宗本,顺治八年(1651)恩贡,历任顺天府良乡县丞、大兴县丞。
王立本之子王恒,康熙三十二年(1693)岁贡,曾与楊永芳同修州志,未刊印。
另外,义门都的王姓名人还有:
王函本,举人,康熙九年(1670)考选知县。
王鼐,岁贡,正定府判。
王绶(王鼐子),岁贡,德安所吏目。
王宗尧,岁贡,山东沾化县训导。
王受言,岁贡,陕西真宁知县。
王维藩,恩拔,获鹿县丞。
王立德,拔贡。
王考祥,拔贡。
义门都老王家真是人才济济,文化积淀厚重。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了1990年版的《保德县志》,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晋语浅释》等。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