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 清涟河畔张家村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山西省道305的起点在原平市崞阳镇,终点在五寨县的神武路口,路口往南两公里处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张家村。

村子位于县城东南郊两公里处,东靠管涔山支脉,西临清涟河,踞守五寨沟口,南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芦芽山—荷叶坪约30公里,晋北名刹南禅寺距离村子仅1公里。

张家村是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小村庄,全村仅160多户人家,人口600多。村子小是小,但名气不小,素有“五寨菜园子”的美誉。

张家村种菜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十八年(1892)。那年盛夏,暴雨持续十数天,滚滚山洪从五寨沟奔涌而出,村庄被毁,农田被淹,庄稼绝收。洪水过后,村民们重建房屋,平整土地,补种蔬菜,藉以糊口度日。

天无绝人之路,不曾想,到秋天收获季节,蔬菜大丰收。堆积如山的新鲜蔬菜吸引来了众多客商,他们或者拉走蔬菜,贩卖他方;或者拉来粮食,换取蔬菜。客来商往,市场繁荣,人气鼎盛。到民国初期,张家村的蔬菜种植业初具规模,村西、村北菜田盘盘,菜苗青青,菜香飘飘。

张家人种菜很辛苦。清明过后,开始培育秧苗。屋檐下向阳处,挖块土池,晒干的羊粪和园土按比例混合,过筛,填池。把婴儿眼睛般晶亮的种子撒入泥土,小心翼翼地用绵土覆盖,拿手掌轻轻拍瓷实。土池上架棍,上覆优质细棉布。用不了多久,缝衣针般纤细的绿苗就笑吟吟地冒了出来。

接下来,活儿就等不得人了。平地整畦,埋粪开窝;移苗浇水,除草灭虫;旱则补水,涝则排淤。天旱不误锄苗子,下雨不误捉虫子,种菜人早起晚睡,十分辛劳。

1949年前,张家村人卖菜靠肩扛扁担游走街巷。一根榆木扁担,挑两个大竹筐,筐里盛满菜,晃晃悠悠,风雨无阻。县城和附近的村民们亲切地调侃为“张家担担菜”。

凌晨三四点钟,卖菜人就摸黑摘菜。天微亮,用剪刀细致地除根、去帮、洗净、扎捆、装筐,地头边草草吃口早饭,挑起扁担上路。中午正是卖菜的好时候,随便啃口自带的干粮,喝瓢井水,就算吃过午饭。傍晚回到村里,已是掌灯时分。上炕一脱鞋,煤油灯下细瞅,满脚底血泡;肩上被扁担压得红一块,紫一块。

解放以后,各方面的条件大大改善,张家人卖菜再也不用肩挑扁担了。人们用木头做成手推车,当地叫小平车。“担担菜”变成了“车车菜”。有了小平车这种先进运载工具,张家“车车菜”就可以卖得更远,方圆十几里地的人们都能吃上张家菜,张家人的日子也过得愈来愈红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自行车的普及,张家人卖菜的架势就更“野”了。他们骑着自行车,车后面挂着两个大大的白铁皮桶,向更远的地方延伸。东达神池县义井镇,西至岢岚县三井镇,北到五寨县小河头镇,都留下了张家人卖菜的身影。此时,他们的桶里,一只装满了蔬菜,一只装满了黄杏。

黄杏,张家村的特产,个大,肉厚,味甜,口感甚好,人们俗称为“黄绵杏”。张家人种菜缺粮,因此,他们就到产粮的地方用黄杏换粮。每到入伏时节,别村的孩子眼巴巴地盼望着张家“换粮人”的到来。大概那个年代的孩子,因为偷偷拿家里的粮食去换张家黄杏而被家长训骂者不在少数,他们快乐的童年记忆里恐怕深深地刻上了“张家村”这三个字。

进入新时代,张家村种菜不再囿于“老三样”——茴子白、黄瓜、西红柿,众多新的菜品接二连三上市。菜豆荚、油麦菜、白萝卜、秋葵、青萝卜、美国西芹、以色列西红柿……应有具有,样样鲜嫩。同时,新的果树品种也陆续在家家户户的庭院培植,黄桃、李子、葡萄、酥梨、海红果、枣树……硕果累累,果香扑鼻。

宽敞、平坦的政府路一直延伸到村口,清涟河边设置了蔬菜早市场。张家人驾驶电动三轮车运载蔬菜到早市,仅需3分钟。上午八点钟,当天收的蔬菜就能全部售罄。每天下午打理完菜园、果园后,换一套体面的衣服,到公园唱唱歌,跳跳舞,心情舒畅,悠闲建康。

如今的张家村是一幅风光壮美的立体画卷。村子四周被整整齐齐的松树苗圃环绕,油松、云杉、樟子松等树苗,四季常青。民居白墙黛瓦,大气雅致。庭院深深,蔬菜碧绿,果满枝头。酿酒作坊酒香飘逸,溢满全村。造醋坊间醋香腾腾,沁人心脾。

勤劳智慧的张家村人,正昂首阔步地行进在幸福的追梦路上……

作者简介:

徐茂,山西省五寨县人,生于1968年,五寨一中语文教师。散文代表作品有《活在五寨》《西行散记》《古镇缘南校情》等。

留言之窗

*徐茂||五寨八大怪
*徐茂||五寨人
*徐茂||  记忆中的老物件
*徐茂||南校三人行
*徐茂||孙家梁大屠杀
*徐茂||火烧高岭村
*徐茂||五 师 颂
*徐茂||蜡 炬 泪
*徐茂||古镇缘  南校情
*徐茂||家乡至味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如果阅读量达到1000以上,在作品推出一月内全部支付作者。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4、凡本平台发表的原创作品,其版权归《文史艺苑》所有;转载其它媒体的作品,由于未能及时联系到作者和有关媒体,如涉侵权问题,接到告知之日及时删除。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0)

相关推荐

  • 小齐说大话/于小燕(原创)

    小小说小齐说大话于小燕小齐是一个20来岁的青年,他个头不高,又黑又憨,家里穷得顿顿吃甜饭(没菜的饭),还爱说大话,一说大话就两眼发光.他说:"我那天进城,看见城里的草莓一斤要卖20块钱!那草 ...

  • 五寨茴子白

    五寨茴子白是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的特产.五寨的茴子白以其个大心实与平遥牛肉和太谷饼并驾享誉三晋. 五寨茴子白的图片 茴子白即卷心菜.甘蓝.五寨茴子白久负盛名,有"五寨的茴子白,岢岚的葱&quo ...

  • 【◇丽春卷•报告文学篇◇】《开一代新风,领时代潮流》||□ 徐开领、清涟一荷

    知名·专业·权威 2021.02  第50期  总第574期 报告文学厅 文学顾问:孔灏.  相裕亭. 徐继东.  李锋古 书法顾问:侍少华.李敬伟  国画顾问:徐开领 摄影顾问:王红军        ...

  • 【◇本刊讯◇】当代文学家作家理事、特约作家讯息发布||□ 清涟一荷

    <当代文学家·星夏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星夏卷·2021·总第四期 (网纸同步) 讯息发布 星夏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书法顾问:侍少华 ...

  • 全国首届“亲情杯”诗歌大奖赛入围作品展:徐冰清

    生日寄母 徐冰清 点燃蜡烛 在有限的空间 把生命和世界一同点亮 53年前的今夜 我出生了 母亲分泌精血 让阵痛变成希望 岁月从此走近 心与心结系依然 切时光蛋糕 看烛泪流淌 那是妈妈的祝福 一页纸的距 ...

  • 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 | 本草江湖第1013期

    荷花 别称:莲花.水芙蓉.藕花.芙蕖.水芝.水华.泽芝.中国莲. 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 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 陶瓷文化(530):徐峻清

    龙泉青瓷艺术大师 徐峻清,1974年4月出生,浙江龙泉人,1987年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设计专业. 浙江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 ...

  • 徐建清国画作品选萃

    笔墨丹青新视角2019-02-18 04:36:00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篆书四屏《爱莲说》

    篆书四屏<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

  • 徐茂||砚城民间老手艺

    砚城民间老手艺 文/徐茂 01 女性美容,中国古书解读为"美其表,愚蠢目".如此解读,颇耐咀嚼.把外表美容一下,可以愚弄蠢笨的眼睛.说直白些就是:女人整得漂亮点,男人的眼睛就傻了! ...

  • 【北梦南缘】第六十九期,同题诗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北梦长圆,南缘久缔 丨作者:北梦南缘文学社丨审核:耕闲客丨编辑:雪之英 同 题 莲 花 咏莲(平) 耕闲客 五月繁花尽,炎炎独自开. 池中浓绿掩,柳下暗香来. 雨急明君子,风轻理镜台. 观音频点化,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