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旭晨||会腌菜的娘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为伺候九十一岁的娘,今年以来,我每个月总要向单位请假一周,回乡下陪伴娘,总能吃到娘亲手腌制的咸菜。

不得不承认,娘是腌菜的高手。每到秋后,娘总要腌上一大瓮子萝卜,到来年春天,萝卜就已然能吃了。不咸不苦,咬一口,有一种莫名的味道,咸香鲜辣,淡淡的,酸酸的,脆脆的。

小时候家家都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到开春,碗里连点绿气也没有。吃的全是粗粮,红茭子壳儿丶碱水窝窝,真的是难以下咽,要是能就点咸萝卜,再滴上几滴油,那该有多好啊!俺娘由于上一年秋上腌制了满满一瓮子咸菜,自然能满足我这个小小的心愿。可是,娘一向手松,同巷的邻居大都来讨要腌菜,她总不拒绝。那时候我家连奶奶有七口人,也不够吃。在我的小眼里,看着邻居们端着碗捧着我家的腌萝卜走了,就像偷走了我家的宝贝一样,心里总是有点愤愤不平。

娘送走他们后,怕我们吃不上,她总是不吃菜。要不就兑点腌菜汤,倒上滚水喝。谁家出下牙糕了,蒸下四五烂子红面鱼鱼了,大人过来要萝卜不好意思了,就差孩子来要汤。我就想,汤也是美味呀,哪能随随便便给了人,给了他们,我们吃啥呀?

那个年月,主食吃不饱,副食也好不到哪去。萝卜山药蛋加点榆树叶子烩了菜后,萝卜或许能剩点。娘把长得不齐楚的萝卜洗干净了,横七竖八,放在一个半截瓮里,以盐为主,再加些花椒颗粒,扔几个红辣椒,把温开水放凉了,再倒进去。为了有点绿气,揪几片白菜叶子附在上面。娘唤爹到空家找来两块从河漕捡来的石头压上去,那石头不是普通的石头,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水冲,纹理清晰,相当精致。大约过上一个月的光景,娘每天早上一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用两三根高粱瘪穗扎成的小刷子,左五圈右五圈,搅拌盐汤,生怕有了白沫子会霉变了。

经过两个月,腌制得就差不多了。娘开始切开晒萝卜干了,虽长短不一,但切得粗细均匀,放在箭箭盘子里或拍拍上,放到太阳底下去晒。过上半个时辰,娘就去翻晒一下,晒到七八成干,蔫了,用手掬到大盆子里,准备上锅蒸馏。

馏咸菜比腌晒更为讲究,待大锅里烧开水后,放上蒸笼,上面放上花包布,再把用温水漫泡过的玉茭皮皮铺开,上面倒上晒干再用开水浸湿并撒过盐的干咸菜,把锅拍子盖上,再把锅盖盖严实了。先大火烧十来分钟,再小火十分钟,那时候没钟表计时,娘从锅上蒸气的大小和地上堆的柴禾的减少程度来判断时间。我一般当下手,负责拉风箱看火。娘说别小瞧拉风箱,也是技术活儿,火大了会把水熬干了,火太小气会顶不上来,怕馏下的咸菜半生不熟,既差味又不好吃。我听了,觉得我这个下手还蛮重要的,丝毫不敢怠慢。

火熄后,娘说要温上一晚上。次日早上揭开锅,锅里还有温热气,咸菜的颜色就像变戏法似的,变成褐红色。娘说先凉一下,过上一会儿,把蒸笼里的咸菜收好,然后再倒入箭盘里或拍拍上,在柔和的阳光下小晾半点四十分,最后倒入缸里,封上口子,放到空家炕上,随取随吃。过上一段日子,就成了老咸菜。

家里人谁要是有时胃不舒服了,吃点老咸菜就好了。街上谁家的孕妇有妊娠反应,也要吃点。记得在城里上学时,每天3角钱的伙食费,正在长个子的我根本不够吃,每次周末返校的时候,娘总要为我带上省下来的两个花卷和烙下的斜尖尖,总忘不了为我带上一罐头瓶子老咸菜,里面渗了熟黄豆的,嘱咐我喝水时就上几口,别上了火。一进寝室,一往出拿,你一筷子他两口,总要被室友们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只留下空罐头瓶子,傻傻地呆在那里,不解地打量着它的主人,嗔怪我不听娘的话儿。

五十年前,从城里来的工作队时兴到户家吃派饭,生产队长常选那些政治觉悟高的、家庭相对富裕的、卫生状况较好的、娃娃们拖累少的家庭,给工作队管饭,不过人家不白吃,饭后要掏粮票和钱的。这种变向的摊派苦了许多人家,本来青黄不接的,还得高规格接待这些细皮嫩肉的指手画脚者,老百姓苦不堪言。轮到我家时,娘提前两三天做准备,到邻居家借上半升白面,爬到蓝瓮边把红面挖上一大碗。早上早早起来,生火做饭,搓上红面鱼鱼,馏上红薯,再加半碗肉哨子,熬上小米稀饭,锅里放个碗,名上怕溢了,实则为了做一碗干捞米粥,给工作队员吃。开饭前,娘把队员让上炕,由俺爹陪着,叫我和弟弟到街上疯玩,估计人家吃的差不多了,才喊我们回来打扫战场。在农村,红面鱼鱼肉哨子是上等饭,还有馏红薯干捞饭,是平时我们见不到吃不上的。我娘在一盆烩菜旁总要摆一大碟咸菜,来吃派饭的队员毫不客气,一筷子下去,碟子里塌个大泊子。工作队员夸我娘腌的菜好吃,说让中午再给上上一大碟子。中午是喝面片,娘把麻麻花用油呛了倒入锅里,再加点山丹丹花。吃完了,队员们还不放筷子,直到打起了饱嗝才罢休。娘问吃好了没有,队员盯着菜碟,不住地说咸菜味灵,好吃!

改革开放后,家里的地多了,种的菜也多了,娘腌咸菜的原料就更多了。除了萝卜,还有胡萝卜、芥菜、竽头、白菜、茴子白等等。奶奶去世了,哥哥和姐姐各自成家,我进城上了学后上了班,弟弟也参军了,娘腌的菜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丰富,可吃的人却越来越少。娘变得很寂寞,把院里菜畦里改种了很多蔬菜,腌咸菜的手艺也生疏了许多,每次回家也就吃不上娘腌的咸菜了。

我小心翼翼地问娘,咋不腌咸菜了,挺好吃的。娘冷不丁冒出一句话来,好吃?给谁吃?是啊,原来家里人多,上上一盘咸菜,大家抢着吃。现在儿女们都远走高飞了,只留下了娘和爹守着一个大院子,院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和朝气。大家都在上班,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很长时间不回去,几乎忘了爹娘,忘了老咸菜的味道。我理解了娘的心事,吃吃老咸菜只是理由之一,让儿女们常回家看看才是最大的心愿。

爹娘的年岁越来越老,我们回乡下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发现娘又开始腌咸菜了,只是手脚不再灵活,干一会儿便会喘一口气,直一下腰。看着院子里一心一意腌菜的娘,许多小时候的往事次第涌上心头,那个时候的娘多么年轻多么壮实啊。这些年,娘确实老了,个矮了,背弯了,头发全白了,记忆也大不如前,出众拿手的腌咸菜的手艺比以前更炉火纯青了。

小时候经常听别人说我娘菜腌得好,是因为萝卜洗得干净,是瓫子好。我委屈地告诉了娘,娘笑而不语。直到上班后,娶妻生子后,才知道只有心灵美的人,爱帮助他人的人,才能腌好菜。

如今,生活好了,腌菜逐渐退出餐桌,淡出人们的视野。好几个孙子孙女告诉娘,这咸菜不能多吃,经常吃会得癌症的。娘一听就火了,什么癌症?尽哄人呢!你们看看我和你爷爷身体有多健康,我们从小到老,就是吃咸菜吃的!见奶奶较了真,孙子们吓得不敢再吭声。

我爹是去年秋上走的,活了92岁,和娘携手相伴了整整七十个春秋。娘小爹两岁,今年已九十一岁高龄了,身体还算硬朗,还能在院子里种畦子。娘表示不愿意离开老院,不想进城去住。我们兄妹四个商量后,决定每周着一人回村陪伴娘,周而复始。娘说等秋后再挂上二百斤萝卜,再腌上一大瓮子,腌好馏好后,到时候还要送给邻居们,还要让我拿到城里给同事们吃,让大家看看她的手艺,尝尝老咸菜的美味。上次回家,巷里的二贵亭媳妇来讨要盐汤,说是买下凉粉了,手里还给娘拿着生菜、水萝卜。娘说那不是瓮子嘛,随便臼,管你够!我把馏下的咸菜拿到上班的单位,同事们都说这老咸菜真好吃,你娘真会腌,你真幸福。

娘,是我生命中永远的爱和牵挂!那些腌菜,是香醇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更是娘的味道!

作者简介:栗旭晨,山西忻府区南高村人,现任忻州市广播电视台专题部主任,荣获山西省第五届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荣获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金质奖章,著有文集《跨越》、散文集《梦里花落》《梦里花开》。

留言之窗

*栗旭晨||血祭忻口
*栗旭晨||魂牵梦萦双乳湖
*栗旭晨||小巷春秋
*栗旭晨||植树模范谢恩喜
*栗旭晨||  致敬乡村木匠
*栗旭晨||  "跤坛传奇“崔富海
*栗旭晨||想起儿时看电影
*栗旭晨||毛主席从忻州走过
*栗旭晨|| 忻县"六大富商”的兴衰
*栗旭晨||  大杨树的前世今生
*栗旭晨||  白求恩在忻州的日子里
*栗旭晨||  忻口战役中的八路军大捷
*栗旭晨||饲养处里故事多
*栗旭晨||忻县入党第一人一一李毓棠
*栗旭晨||南下 南下
*栗旭晨|| 打胜晋北最后一仗
*栗旭晨||"三晋英烈“陈敬棠
*栗旭晨||如果奶奶还活着
*栗旭晨||向祖国和人民汇报
*栗旭晨||当代"愚公"李双良
*忻州古城故事:栗鹏年进城打官司
*母亲的春天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在作品推出一月内支付。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0)

相关推荐

  • 咸菜萝卜最是香

    吃得菜根,百事可做,这是宋代读书人汪信民的名言,连伟人毛泽东也说"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我没有成事,是贫民白板一块,我爱吃萝卜白菜,这大概就是天生命苦的原因. 其实,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永远的美味,腌菜疙瘩/宋维运

    腌菜疙瘩,也称芥菜疙瘩,是芥菜的一种.现在在农村里还有种植,是腌制咸菜的上好材料.曾几何时,他是我们七零后这代人那个时期的最佳也是唯一的下饭菜,那香香.咸咸.辣辣的味道是那个时候最美好的回忆. 20世 ...

  • 栗旭晨|| 追思河帅栗毓美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 忻县抗日义勇军建立前后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蒲阁寨围困战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黄士元俘捕伏法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攉石盆的传说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忻县同盟会会员闪耀三晋大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忻县解放初期剿匪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栗旭晨||愿承甘露润苍生

    愿承甘露润苍生 文/栗旭晨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中写道: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在全国诸多称之为甘露寺的寺庙中,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河北邯郸广府甘露 ...

  • 栗旭晨||栗公中和传

    栗公中和传 文/栗旭晨 栗公中和者,晋北忻府区奇村镇南高村人也.贱为布衣,贵乎无争.贫为农夫,富在有德.公生于1928年6月,卒于2019年8月,享耄寿九十有二. 公生之年,遭逢战乱,连年大旱,贫穷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