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20只母羊自繁自育,第几年可以实现年入10万?知道的人并不多

细说起来,羊这种家畜的繁殖速度还是比较惊人。尤其是我经常说的小尾寒羊、湖羊、波尔山羊、部分黑山羊等多胎羊,它们的繁殖速度在“羊界”绝对首屈一指。

绝大多数多胎羊品种都能做到两年三胎,甚至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多胎羊品种可以做到一年两胎。品种不同,单个繁殖母羊的产羔数量也略有差异,但基本上都能达到每胎产羔2~3只的标准,有时候公羊基因好,每胎产羔4~6只也不稀奇。

由于羊的高繁殖性能,于是就有很多人产生了养羊赚钱的想法。那么今天的话题来了,在农村养20只母羊自繁自育,第几年可以实现年入10万的梦想呢?

要想解开这个话题的谜底,咱们首先需要了解“滚雪球效应”。简单明了解释下它在这里指代的意思:即养殖初期只要有20只繁殖母羊做资本(当然还需搭配1只用来繁殖的种公羊才行),后期通过“去公留母”的繁殖模式来慢慢扩大养殖规模,经过一段时间积累,羊群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最终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高。

千万别小看20只繁殖母羊和1只种公羊的繁殖速度,只要遵循“滚雪球效益”,再稍微懂点养羊技术,不出几年真的能做到年入10万,这并不是神话。

就以我养的多胎绵羊小尾寒羊为例(其实其他几个多胎羊品种大都大同小异),我们来看看从20只繁殖母羊(加1只种公羊)到年入10万需要多长时间?

假设1只小尾寒羊繁殖母羊每年的产羔数量为3只,理论上20只母羊第1年能产60只羔羊,考虑到羔羊的成活率以及少部分母羊可能出现不产羔现象,这里定个最低产羔限度50只。50只羔羊,公母比例按“五五开”来算,起码有25只小母羔养到10~11月龄又可以怀胎产羊宝宝。羊的妊娠期为150天左右,也就是说,这25只刚出生的小母羔,养15~16个月之后就能为养殖户扩大种群规模做贡献了。

不是还有25只小公羔吗,该作何处理呢?想都不用想,当然是换成人民币了。有人也许会这样想:把这25只小公羔换成人民币,然后把换来的钱接着购买繁殖母羊,不就能加速种群规模繁殖,早日实现年入10万吗?账还不能这样算,其中牵扯一个养羊成本问题。

我在实际养羊过程当中也证实了一点:这25只小公羔除了足够20只繁殖母羊和50只羔羊一年的养殖成本(主要是草料成本)之外还略有盈余,我们只能用这部分盈余的钱来接着购买繁殖母羊,其他的钱要用作养羊的全部养殖成本。

实际上,要想年入10万,我们至少要圈养80只多胎繁殖母羊才能办到。

从20只繁殖母羊发展到80只繁殖母羊,这中间肯定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照上面所讲的“滚雪球效应”,第1年有20只繁殖母羊和25只母羔羊;第2年这20只繁殖母羊能继续生产25只母羔羊,而第1年的25只母羔羊也能担负起种群繁殖责任。不过头胎母羊的产羔数量大多数在1~2只,这第1年的25只母羔羊此时已经长大,它们大概能产15只母羔羊。

把这些母羊自繁自育滚的“雪球”综合起来,等到第3年,羊群规模预计可以达到这个数字:20(初期的20只繁殖母羊)+25(第1年20只繁殖母羊所生的母羔羊)+15(长大的25只母羔羊所生的羔羊)+25(初期的20只繁殖母羊第3年还可以繁殖25只母羔羊)=85只(注意:这85只并不全都是繁殖母羊,有一部分还只处于母羔羊阶段,并不能胜任繁殖的角色)。

是不是绕的有点头晕?其实不光看的观众头晕,我自己也头晕。因为这种“滚雪球效应”如果不经过亲自实践,基本没有人能算得清楚。就算给不同的养殖户养殖初期提供20只小尾寒羊繁殖母羊自繁自育,等3年之后的种群规模也有较大偏差。虽然有些“绕人”,但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只要是真正的养羊人都懂。

那这是不是就成一笔“糊涂账了”?其实也不是。

据我个人的养羊经验得出结论:从初期的20只小尾寒羊繁殖母羊自繁自育,大概到第4年就能保质保量达到80只繁殖母羊的种群规模。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坚持到底总能看到曙光。从初期的20只繁殖母羊到第4年的80只繁殖母羊,这4年当中为了扩大种群规模基本没有收入,但要是能熬过这4年的“痛苦期”,就能大概率实现年入10万的梦想,当然羊价的稳定也非常关键。就是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坚持到底?换作看文章的你,能坚持多久呢?欢迎各位谈谈自己的真实想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