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古代君王谱】新罗(一):兴衰
新罗(一):兴衰
新罗(韩语:신라)(前57年—935年)为朝鲜历史上的国家之一。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于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创建。532年,新罗兼并伽倻,开始在朝鲜半岛上与高句丽、百济三足鼎立。7世纪中后期,新罗联合唐先后灭亡百济(660年)和高句丽(668年)。罗唐战争后,新罗完全控制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形成统一新罗国家。文武王至景德王统治期间的约百年时间里,统一新罗出现了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圣代”时期。8世纪中后期,由于内讧和农民起义不断,统一新罗逐步走向衰落,9世纪末期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新罗早期,王位在朴、昔、金三大家族间继承,奈勿尼师今(356-402年)继位后由金氏家族独占。法兴王(514-540年)统治期间,新罗建立起骨品制和以其为基础的官制。654年真骨出身的金春秋登上王位后,打破只有圣骨才能继承王位的惯例,王位开始由真骨贵族掌控。新罗是个佛教国家,同时也通过儒家思想管理国家,682年设立国学,747年开始对贵族子弟进行9年制的儒学教育,788年开设“读书三品科”(朝鲜科举制度的雏形)。
乡歌是新罗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形式。由于新罗积极引进中国中原文化,汉文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出现了金大问、强首、薛聪、崔致远等汉学家。新罗也是世界上最早从中国引进制瓷技术的国家。
1.建国
新罗始于辰韩十二部落之斯卢。斯卢位于金城(今庆州),由六个氏族村落组成。相传有一神马在斯卢留下一瓢形大卵,有一男婴从卵中破壳而出。斯卢人将男婴奉为神,在其10岁多(公元前57年)的时候,将其推举为王,是为新罗始祖朴赫居世居西干。
儒理尼师今(24-57年)时期,斯卢的六个氏族村落被改编成六个行政区域,赐以李、崔、孙、郑、裴、薛六姓,并设立十七等官位。儒理尼师今传位于其女婿贤明之人昔脱解(脱解尼师今)。王位开始在朴、昔两家族间继承。传说,儒理尼师今夜闻城西树林有公鸡鸣叫。次日派人前去查看,见“有金色小柜挂树枝,白鸡鸣于其下”,金柜内有一男孩。儒理尼师今收养了金柜内的男孩,给他取名金阏智,是为新罗金氏始祖。
261年,沾解尼师今去世后无子,助贲尼师今的女婿金阏智后裔味邹尼师今继位。王位从此开始在朴、昔、金三大家族间继承。
2.中央集权的建立
奈勿尼师今(356-402年)继位后,将君主称呼由“尼师今”改为“麻立干”(意为分水岭),并开始采取措施巩固金氏家族对王权的控制。新罗王位从此由金氏家族独占。讷祇麻立干(417-458年)时期,君主世袭制度得到正式确立。智证王(500-514年)继位后,去除了“麻立干”的君主称呼,并改国号为“新罗”。505年,新罗开始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州长官军主、郡长官太守和县长官县令由国王选派。于山国亦在智证王统治期间并入新罗。
法兴王(514-540年)统治期间,新罗建立起骨品制和以其为基础的官制(十七官等制和百官公服制)。十七官等制将官吏职位分为17等级。只有具有相应骨品级别身份的人才能担任相应的官职。不同等级的官职有不同的服饰、车马、房屋等,即百官公服制。法兴王在位期间,新罗设立起国家重大政策决策机构“和白会”。523年,新罗吞并金官伽倻,版图扩展到洛东江下游地区。536年,新罗开始使用“建元”独立年号纪元。
3.中兴期
真兴王 (540-576年)统治期间,新罗国力得到很大提高,吞并整个洛东江流域和整个汉江流域,东北边境扩展到今咸镜南道的利原、端川一带。新罗夺下肥沃的汉江平原后,不仅在人口和物资方面得到增强,也同时控制了朝鲜半岛与唐朝经贸文化往来的门户汉江口,为新罗日后国力的兴盛提供了外部桥梁。6
真兴王在位期间,新罗建立起“六停”军队,每州设有一停,由真骨将军统领。此外,新罗还发展了独具特色的花郎组织。551年,新罗与百济趁高句丽内乱联合出兵夺回475年被高句丽长寿王攻占的原百济国都所在的汉江流域。新罗得到汉江上游十郡。此后,新罗又发兵攻占百济夺回的汉江下游六郡,使其疆土扩展到整个汉江流域。原本同盟关系的百济与新罗也因此结仇。
在东北方面,新罗在真兴王统治期间疆土扩展到咸兴平原。561-568年,真兴王对该地区进行了巡视,并立有四块“巡境碑”,分别位于今庆尚南道昌宁、首尔北汉山、咸镜南道黄草岭和摩云岭。
4.统一三国
660年,新罗联合唐灭亡百济,668年又灭高句丽。此后,唐在高句丽故地设九都督并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管辖朝鲜半岛,引发发罗唐战争。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7年。唐最终将安东都护府从平壤迁往辽东(今辽阳)。新罗完全控制大同江至元山湾以南的地域,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形成统一国家。
新罗统一三国后,从各方面加强其中央集权统治。执行国王指令的执事部和掌管官吏选拔、任免的位和部被扩充,而原来由六部门阀贵族控制的国家权力机构和白会则被改编成没有实权的咨询机构。统一新罗还先后设立或扩充了掌管监察的司政府(659年)、掌管司法的左右理方府(667年)、掌管官吏俸禄的左司禄府(677年)、右司禄府(681年)、掌管土木的例作府(686年)等中央机关以加强其中央集权。为加强对门阀贵族的控制,统一新罗采取了迁豪,淡化京位与外位区别,通过“读书三品科”选拔官吏等措施。神文王五年(685),统一新罗“完备九州”,将全国分成九个州和五个小京,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在经济方面,新罗在获得了大量原高句丽和百济的土地后,进行了新的土地丈量和户籍登记,并以此为基础推行“丁田制”。神文王7年(687),开始实行根据官吏职位的高低授予地区收租权的禄邑制。由于地方贵族与中央集权的经济利益矛盾,禄邑制在仅实施两年后就被禄俸制所取代。景德王十六年(757),统一新罗又由禄俸制改回禄邑制。
文武王至景德王统治期间的约百年时间里,统一新罗出现了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圣代”景象。据《三国史记》记载,统一新罗一度出现“家给人足,民间安堵,域内无虞,仓廪积于丘山”的富庶。国都庆州“长三千七十五步,广三千一十八步,三十五里,六部”。《三国遗事》卷一载:“新罗全盛之时,京中十七万八千九百三十六户,一千三百六十坊,五十万里,三十五金入宅。... ...城中无一草屋,接角连墙,歌吹满路,昼夜不绝”。庆州城在其鼎盛时期是个拥有百万人口的中世纪大都会,为当时世界第四大城市(仅次于长安、罗马和君士坦丁堡)。
4.衰落与灭亡
765年年幼的惠恭王即位后,“太后临朝,政条不理,盗贼蜂起”,768年又出现全国范围的真骨贵族夺权叛乱。统一新罗从此开始走向衰退。780年,惠恭王被叛军所杀,妥协派宣德王即位,封叛乱共谋者金敬信为和白会长官上大。785年宣德王去世后,金敬信击败对手金周元夺取王位,是为元圣王。822年,金周元之子金宪昌在熊川州割据成立“长安国”,年号“庆云”。多处地方贵族势力纷纷响应。但叛乱被镇压,但统一新罗内讧仍然不断。
真圣女王统治时期,“诸州郡不输贡赋,府库虚空,国用穷乏”。真圣女王派官吏到各地“督促”租税,引发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贵族也纷纷割据。900年,甄萱在百济故地建后百济。901年,弓裔在高句丽故地建后高句丽。朝鲜半岛出现后三国鼎力局面。918年,王建起兵反弓裔,建立高丽。935年,新罗与高丽合并。次年,高丽灭后百济。朝鲜半岛再次形成统一国家。
5.君主列表
庙号 |
谥号 |
称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始祖 |
辰言王 |
赫居世居世干 |
朴赫居世 |
前54年—4年 |
慈充王 |
南解次次雄 |
朴南解 |
4年—24年 |
|
儒理尼师今 |
朴儒理 |
24年—57年 |
||
脱解尼师今 |
昔脱解 |
57年—80年 |
||
婆娑尼师今 |
朴婆娑 |
80年—112年 |
||
祇摩尼师今 |
朴祇摩 |
112年—134年 |
||
逸圣尼师今 |
朴逸圣 |
134年—154年 |
||
阿达罗尼师今 |
朴阿达罗 |
154年—184年 |
||
之圣王 |
伐休尼师今 |
昔伐休 |
184年—196年 |
|
奈解尼师今 |
昔奈解 |
196年—230年 |
||
助贲尼师今 |
昔助贲 |
230年—247年 |
||
理解王 |
沾解尼师今 |
昔沾解 |
247年—261年 |
|
味邹尼师今 |
金味邹 |
262年—284年 |
||
世里智王 |
儒礼尼师今 |
昔儒礼 |
284年—298年 |
|
基立王 |
基临尼师今 |
昔基临 |
298年—310年 |
|
讫解尼师今 |
昔讫解 |
310年—356年 |
||
未召王 |
金仇道 |
|||
奈勿王 |
奈勿麻立干 |
金楼寒 |
356年—402年 |
|
实主王 |
实圣麻立干 |
402年—417年 |
||
内只王 |
讷祇麻立干 |
金讷祇 |
417年—458年 |
|
慈悲麻立干 |
金慈悲 |
458年—479年 |
||
炤知王 |
炤知麻立干 |
金炤知 |
479年—500年 |
|
智证王 |
金智大路 |
500年—514年 |
||
法兴大王 |
金原宗 |
514年—540年 |
||
真兴大王 |
金彡麦宗 |
540年—576年 |
||
真智大王 |
金舍轮 |
576年—579年 |
||
真平大王 |
金白净 |
579年—632年 |
||
圣祖 |
善德女王 |
金德曼 |
632年—647年 |
|
真德女王 |
金胜曼 |
647年—654年 |
||
文兴大王 |
金龙春 |
|||
太宗 |
武烈大王 |
金春秋 |
654年—661年 |
|
文武大王 |
金法敏 |
661年—681年 |
||
神文大王 |
金政明 |
681年—692年 |
||
孝昭大王 |
金理洪 |
692年—702年 |
||
圣德大王 |
金兴光 |
702年—737年 |
||
孝成大王 |
金承庆 |
738年—742年 |
||
景德大王 |
金宪英 |
742年—765年 |
||
惠恭大王 |
金干运 |
765年—780年 |
||
开圣大王 |
金孝芳 |
|||
宣德大王 |
金良相 |
781年—785年 |
||
玄圣大王 |
金法宣 |
|||
神英大王 |
金义宽 |
|||
兴平大王 |
金魏文 |
|||
明德大王 |
金孝让 |
|||
烈祖 |
元圣大王 |
金敬信 |
786年—798年 |
|
惠忠大王 |
金仁谦 |
|||
昭圣大王 |
金俊邕 |
799年—800年 |
||
哀庄大王 |
金淸明 |
801年—809年 |
||
宪德大王 |
金彦昇 |
810年—826年 |
||
兴德大王 |
金秀昇 |
827年—836年 |
||
翌成大王 |
金宪贞 |
|||
僖康大王 |
金悌隆 |
837年—838年 |
||
宣康大王 |
金忠恭 |
|||
闵哀大王 |
金明 |
839年 |
||
惠康大王 |
金礼英 |
|||
成德大王 |
金均贞 |
|||
神武大王 |
金祐征 |
839年 |
||
文圣大王 |
金庆膺 |
840年—858年 |
||
宪安大王 |
金谊靖 |
858年—861年 |
||
懿恭大王 |
金启明 |
|||
景文大王 |
金膺廉 |
861年—875年 |
||
宪康大王 |
金晸 |
876年—886年 |
||
定康大王 |
金晃 |
887年 |
||
惠成大王 |
金魏弘 |
|||
真圣女王 |
金曼 |
888年—897年 |
||
孝恭大王 |
金峣 |
898年—912年 |
||
宣圣大王 |
朴锐谦 |
|||
神德大王 |
朴景晖 |
912年—917年 |
||
景明大王 |
朴昇英 |
917年—924年 |
||
景哀大王 |
朴魏膺 |
924年—927年 |
||
弘毅大王 |
金安 |
|||
睿兴大王 |
金敏恭 |
|||
宣兴大王 |
金实虹 |
|||
懿兴大王 |
金仁庆 |
|||
神兴大王 |
金孝宗 |
|||
敬顺大王 |
金傅 |
927年—93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