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大于24

1993年12月4日,还是青年学生的我,第一次来到血液中心,献出了200毫升O型血。
当天,血液中心派大巴车接送,抽血化验,等了好长时间,有人合格,有人不合格,我献了血,发了一大盒饼干,还有一张餐券。
饼干好香甜,午餐很丰盛。
2017年11月18日,已经献血24年的我,又一次来血液中心,第一次捐献了2份血小板。纪念品是一把雨伞,还有一张献血证。
中间的24年,献血断了好多年,2001年续上,又断断续续,只献血19次,全血7400毫升,无意中拿到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2009年,因为抢救病危的母亲,报销血费,用掉了其中的2200毫升,这2200毫升血没有救回母亲的性命,但也给了自己些许慰藉。
2019年11月17日,机采血小板两周年之际,再次来到血液中心,第43次捐献血小板。
每两周一次,成为内心的约定,只要时间合适,身体允许,无论是血液中心,大学城献血屋,高新献血屋,必定相约。

这两年来,细致地呵护着自己的身体,只有健康,才有资格献血。

为了健康,坚持奔跑,为了健康,从快速跑者变为佛系跑者。
慢下来,生活更精彩。
2年43次,24年只有19次。
所以2大于24。
如果有人加以指导,早一天认识血小板,我可以贡献更多。
所以,当有机会去指导别人,我不能错过。
于是有了大学城献血屋化工学院党员团员志愿先锋岗,有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有了那700多人的大学城机采血小板爱心群。
有了大学城首年机采2800份的奇迹,有了次年60%增长率的更大奇迹。
青春,是热血的,只要有呼唤,就会有回应。

这一天,在我左手边,化工学院16级的大男孩徐贺,趁着来市区办事的空档时间,特地赶到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

老陈把我们两人的合影发到微信群,大学城献血屋的护士王娜送上了生日祝福,好细心有爱的娜姐!大家立马给徐贺送来更多的生日祝福。
一张献血证,450积分,是他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2018年4月,他从一名志愿者转为献血者,献出了第一份血小板。
一年半的时间,23次,45个治疗量,明年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名单中,将看到他的名字。
国字号的奖励,因为爱心的付出,将匹配给这个热血的灵魂。
在他的身边,在化工学院,在齐鲁工大,还有很多的徐贺。如张晓岗,王孝涛等人都已超过1万毫升献血量(折合),还有王洪蕾、李傲霜等巾帼英雄,不让须眉。
跟他们一样的年纪,我的献血量只有200毫升。
青出于蓝,必胜于蓝。
作为他们献血志愿路上的引路人,我很骄傲。

在我右手边,还有一位大哥,51岁,他顶着寒风坐公交车从大桥镇赶来,一名普通的打工者,不善言谈,有的是一颗火热的心,这是他第88次捐献血小板。

趁着化验血的空档,在我们的指导下,他用自己5000积分中的4500个积分,在爱心商城换购了一个电压力锅,很高兴,很满足。
我的积分,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用其中的1500换了一个电动牙刷,送给了老婆,她很高兴。目前还剩5500积分,将在年末的时候,可以为家人或朋友再送一份礼物。
当天,大学城献血屋组织了献血者和志愿者拓展活动,不同于以往的不受待见,这次活动已经发布,50多个名额一抢而空。
初冬的雨后,寒意正盛,而他们,在素质拓展的竞技场,在熊熊大火的灶台旁,一样燃烧着青春的激情。
他们正在谋划着下半年的集中采血活动,11月26-29日,将是一次热血青年的大聚会。小马哥将飞驰助阵,一群热血工大人将被集中展示,一大群师生将走上献血车。
10月,大学城献血屋机采血小板556份,比上月增加134份,11月,维持了10月份的势头。其中,主要增量来自齐鲁工大。
我知道,带来这变化的,有9月末那一堂神奇的党课,有11月初那一次爱心的救援。
有心的播种,超值的收获。
这个初冬,心里暖融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