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疗法—之瓶颈
我之所以崇拜、敬重李柏松先生,是因“八字疗法”是至简“大道”之说,如同神医华陀把繁大交错的中医理论至简为:“毒为百病之源,毒为百病之先。并定义:毒为一切使人体致病的事、物及一切因素(毒非毒)。”李先生的“八字疗法”“阴阳、相对、平衡、反应”亦为同功——至简“大道” 。简而至繁,繁而至简。在此不在引述“内经” 理论。简言:“阴阳” 生化万物、因简有繁。
我接触李先生的“八字疗法” 时间不长,曾在本网发“发往天堂的帖子”表达我的心情,(受先生之长波之说触发我灵感,己解了点我多年之惑,暂不在此累诉。)遂追本网详观,所至之处皆为讼歌,难见不谐之音,并不详解“八字”之内里(即:神)微妙,有幸受李先生在天之灵佑护,偶得一篇“八字治疗法四肢定位探讨及临床运用”,如获至宝,揣摸多日,如此文能代表“八字疗法”之精髓,我则有些微词(只说不足,望作者心要淡定),在征得文章主人同意,借五•一长假,假儿子之手,对原文进行了批注,同原文一并附在本文之后。
说明:
以下所指“八字疗法” 系统是仅对“八字治疗法四肢定位探讨及临床运用” 的一己之见。
大道至简,无穴似有穴,有穴亦无穴,无穴~~阴阳~~太极。
李先生的“经” 【阴阳、相对、平衡、反应】是至简“大道”,何为“经” ?“经” 为恒古不变之“大道”,我认为以下出现的间题(括涵后附文批注) ,是把“经”念错了,行家一看就有“硬伤”和“软伤”,很容易遭到攻击。
一、对“阴阳” 为动态的理解不透,以静对动、层次角度错位,对“太极”没吃透,因而造成理论体系不严紧。
二、引用理论体系不当,有强、拼之嫌,自己框住了自己,求证力度不足不当,出现了跳空,甚至体系不能自园。
三、系统对“八字疗法”“经” 的理解,角度和层面单一,缺少动态思维。
四、因而使得文章答案不全(好比求多元方程只答了一个根),且计算过程粗、不对、有巧合,计量标准不统一。
五、系统出现了理论转承瓶颈,因而导致、“简”而至“简”,此“简”非彼“简” ,如此“八字疗法” 很难成正果。
告示:
我发此文纯属对学术,对李先生的崇敬,对“大道”之向往和袓先的敬畏,未经本人同意谁要转载移引为他用,或用以抵毁李先生及“八字疗法”,或“八字治疗法四肢定位探讨及临床运用” 作者,本人要诉之以法,后果自负,必遭天报。
长安太极
于二零一零年五月一曰
附:“八字治疗法四肢定位探讨及临床运用” ,及批注:【批注:—…】
[收稿日期 ]2009 - 07 - 30
● 临证心得 ●
八字治疗法四肢定位探讨及临床运用
江东进1
,杜建华2
(1 .江苏省海安县墩头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江苏 海安 226691;
2 .加拿大多伦多北美中华国医学院 North America Chinese Traditi onalMedicineCollege)
[中图分类号 ]R2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2814 (2009) 12 - 832 -03
[摘 要 ] “ 八字治疗法” 以“ 阴阳、 相对、 平衡、 反应” 为理论核心,实质上是人体一个最大的、倒置的全息疗法【注批:也是最全的、最系统的。】。该疗法要求能准确地找到与病灶点相应的治疗点,但四肢因其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和姿势的易变性导致其定位不像头、颈、躯干等其他本体容易理解【注批:四肢较其它本体好定位、都为偶性本体】。通过对四肢多种对应关系及对应部位的探讨,总结出有助于四肢定位的八字治疗法标准对应体位及上下肢内外两缘、前后两面整体对应规律。
[关键词 ] 八字治疗法;四肢定位;临床运用八字治疗法是湖北名医李柏松先生发明的一种针刺疗法,其以“ 阴阳、 相对、 平衡、 反应” 为理论核心。治疗上强调以“ 上病下治 ,下病上治;左病右治 ,右病左治;前病后治,后病前治;内病外治”【注批:精点】。八字治疗法应用的关键是定位 (即找点,找与病灶点相对应的反应点。反应点,原称阳性点 )要准确,只有治疗点找准了,结合高能量点 (原称全息点 )和病根点 (也称辨证点 )的应用 ,临床效果才好[ 1 ]。在遵循“ 阴阳、 相对、 平衡、 反应”大原则的前提下 ,笔者分析了四肢定位过程中的几对主要关系:远近对应关系、 内外对应关系、 形态相似对应关系、 按比例对应关系等,以及四肢主要部位的对应,最后总结并提出八字治疗法标准对应体位及上下肢内外两缘、 前后两面整体对应规律。介绍如下。
1 四肢定位对应关系
上下肢的前后、 左右、 上下对应关系:
八字治疗法“阴阳、相对、 平衡、 反应 ” 要求对每一本体里的某个局部病灶找反应点时,都应该满足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前病后取、 后病前取的要求,四肢也不例外。西医标准解剖姿势要求人体直立、上肢下垂并处于旋后位,这时是掌心向前、拇指在外侧,桡骨、尺骨近似平行的。如果上肢改旋前位,变为掌面向后,拇指在内侧 ,尺桡骨有交叉现象[ 2],则不符合标准解剖学姿势了【批注:从这开始起偏了,用动态太极则不必受制,老祖先的道是什么?】。不管上肢处于旋前位还是旋后位,因肱骨头始终朝向躯干【批注:重点,以此为不变】,故肱骨内上髁始终在内侧 (靠近躯干的一侧)【批注:以手背抚胸脊,肱骨内上髁还在近躯干的一侧吗?此时肱骨外上髁在作什么?内就是外,外就是内、无内无外,指天为地、指鹿为马】,肱骨外上髁始终在外侧 (远离躯干的一侧 ) 【批注:现在想想?成立吗?】,即便双上肢全部上举时也是如此【批注:还用想吗?!】。由于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很多人常采用标准解剖体位来给四肢定位【批注:定是为了不定,看要怎么定】。笔者认为,标准解剖体位下上、下肢的相对体位并不符合八字治疗法里所强调的上下对应的要求,仅满足了左与右相对、前与后相对的要求【批注:标准解剖体位、八字治疗体位法,都符合八字治疗法里所强调的要求,不符,只是不知八字治疗法之术也,想想,同是你,在家是你、出家就不是你吗?】。因上肢的活动范围较下肢大,故上肢的灵活性大于下肢。这里我们以双足并拢站立位时相对比较固定的躯干和下肢为参照物【批注:就怕参照一会出国旅游观光去了!】,来讨论上肢应该处于一个什么体位才能与下肢形成八字治疗法里的对应关系。上肢在上属阳 ,下肢在下属阴,这对于与躯干相连且比较靠近躯干、位置相对固定【批注:记住“固定” 忘了就溜了】的肱骨头和股骨头来说是正确的;但如果上肢下垂,双手向下时 ,其肘膝关系、手足关系已经不存在“ 上阳下阴 ” 的依存关系了【批注:(?果然把“固定”给丟了),怎么不存在了??肘于肱骨头的骨体少了一节?还是手到肘或到肩的距离少了?出门就不是你了吗?立体动态思维那去了?】,甚至相对应的手足连线已经远离躯干了【批注:要线干吗?转个弯就找不到家了,肱骨头远离躯干了吗?还是肱骨头远离股骨头了?要吗手离肱骨头远了?不用说了吧!】。如果右足有病,按照“上下对应 ” 的要求,应该到位于躯干的左上侧找与右足相对应的左手,只有当左上肢上举时 ,才能找到相对应的左手。也就是说,只有当双手上举时,整个上下肢所有相对应的部位才恢复了“ 上阳下阴” 的对应关系。所以在给四肢定位时,只有上举位的上肢才与直立位的下肢相应。上下肢的远近对应关系:所谓远近对应,是指四肢中越靠近肩关节盂和髋臼的部分【批注:“所谓远近对应,是指四肢中越靠近肩关节盂和髋臼的部分”,没错!就怕一会又丢了?!那么想一想上面没批注,矛盾吗?对吗?都对!都不对!为什么?】,它们可能具有较高【批注:用较高换绝对换恒古不变,怎样?】的对应关系。同样,越远离肩关节盂和髋臼的部分,它们也可能具有较高的对应关系【批注:手足不在一条线上,“近对近,远对远” 还成立吗?】。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简称“近对近,远对远 ” 。如左肱骨头与右股骨头最靠近躯干,所以它们具有较高的对应关系;左手与右足最远离躯干,所以它们也具有较高的对应关系【批注:左手与右足最远离躯干~?它们离不了!不刀割、枪打…至死就从没离开过】。上下肢的形态相似对应关系:所谓形态相似对应,是从形态上判断四肢的某两个部分,如果它们的形态高度相似,那么它们就可能存在较高的对应关系。如肱骨与股骨、手与足、肘与膝、腕与踝等形态高度相似,它们具有较高的对应关系。【批注:象形取意。好!】
上下肢按比例对应关系:
上下肢 (包括两个相对应关节间的部分 )并不等长,所谓的远近对应关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关节与关节的对应。如肩与髋、肘与膝、腕与踝等关节的对应;相邻两个对应的关节间的部位,可以采取按比例对应的方式,如上臂与大腿 (肱骨与股骨 )、 前臂与小腿(桡、尺骨与胫、腓骨)等的对应关系。【批注:身尺同寸,好!!!要用九宫则更妙】
上下肢内外对应关系:
无论是上肢还是下肢 ,都近似不规则的圆柱或椭圆体 (手、 足可以分别看成是一个变形了的扁形不规则椭圆体)。那么上下肢的每一个按比例对应处均存在一个横截面,故应考虑这两个横截面的对应关系。取两个相对应的左上肢与右下肢的横截面,每个横截面均有前后两面和内外两侧【批注:创意妙!】。很明显,左上肢的前面与右下肢的后面对应,左上肢的后面与右下肢的前面对应。要考虑它们的内、外侧是如何对应的,这就引出一个上下肢的内外对应关系问题。所谓上下肢的内外对应关系,是指在其他同等情况下,越靠近或越远离躯干侧的两个部位越具有较高的对应关系。对两个相对应的横截面而言,无论是左上肢的内侧还是右下肢的内侧,它们都比较接近躯干,所以它们会具有较高的对应关系,同样的外侧亦然。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简称为“内对内,外对外” 。事实上 ,把它们之间相对应的点连接起来所获得的数条直线均交叉于同一点 ,这个点也就是四肢本体的重心点 ,说明“内对内 ,外对外”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内外对应 ,不是指通常所指的“内病外治 ” 的内外对应。“ 内病外治 ”指的是身体内部的疾病 ,可以通过在体表找到相应的点来治疗。
2 四肢相关部位定位探讨
肱骨与股骨对应:
直立位、 双手上举 (上肢旋后位或旋前位)时左肱骨与右股骨的对应关系。 根据远近对应关系可知:① 肱骨的近端(肩关节端)对应股骨的近端 (髋关节端 ) ; ②肱骨的远端 (肘关节端 )对应股骨的远端 (膝关节端 ) 【【批注:好!】;③肱骨头(肱骨内侧 ) 【批注:肱骨内侧定位是手下垂相对躯干的定位吗?那手抬起于对侧下肢一条线时的肱骨内侧面怎么定?】对应股骨头(股骨内侧 ) ; ④肱骨大结节 (肱骨外侧)对应股骨大转子 (股骨外侧 ) ; ⑤肱骨内上髁 (肱骨内侧 )对应股骨内上髁(股骨内侧) 【批注:肱骨内上髁联着尺骨,股骨内上髁连着胫骨,那么尺骨对腓骨、桡骨对胫骨,怎么解释?等需对应时再换回来?】 ;⑥肱骨外上髁 (肱骨外侧 )对应股骨外上髁 (股骨外侧 ) 【批注:那么尺骨对腓骨、桡骨对胫骨,怎么解释?】。可以推知,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的八字治疗法最佳治疗点是对侧下肢的股骨外上髁处,而不是很多认为的股骨内上髁处【批注:不严谨,答案不全,但过程~~?】。需要说明的是,针刺对侧的股骨内上髁处也是有效的 ,只不过不是最佳的治疗点而已。
手足对应:
在讨论肱骨与股骨对应时,没有刻意关注手的姿势 ,因为不管是手心向前 (旋前位 )还是手背向前 (旋后位)都不会影响肱骨近躯干侧与远躯干侧的相对关系【批注:精典,但要改;与肩关节盂和髋臼】。直立位上肢上举时,究竟是旋前位还是旋后位与对侧的下肢对应? 无论是八字治疗法发明创始人李柏松先生的实践,还是他以后众多的八字治疗法学员的临床应用,都证明了手的大拇指与足大趾对应,手小指与足小趾相对应 ,从这点可以推论出直立位上肢上举时,应该是旋前位 (掌心向前、 拇指在内侧 )与对侧的下肢 (足)相应。【【批注:答案正确,论证计算过程没有!我们是搞学术呀!叔!】人与猴在生物进化上有高度的相似性 ,猴的掌骨和足骨图表明[ 3]
,第 1掌、 指骨和第 1跖、 趾骨均是最
短的骨。对照猴整体骨骼图中所示的最短的掌、 指骨和跖、 趾骨均在内侧,可以得知猴的第 1掌、 指骨与第 1跖、 趾骨是相对应的。猴的第1掌、 指骨相当于人的第 1掌骨和第 1指骨 ,猴的第 1跖、 趾骨相当于人的第 1跖骨和第 1趾骨,因猴与人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故可以推论 ,人的第 1~5掌骨依次与足第 1~5跖骨相对应,人的第 1~5指骨分别与足第1~5趾骨相对应。可知上肢的旋后位是不符合内外对应关系的,只有旋前位才能满足内外对应关系。综合以上讨论并结合手心与足心、手指尖与足趾尖的对应,可以得出标准的八字治疗法对应体位,即直立位,脚尖踮起,双手上举,拇指在内侧 ,掌心向前。只有这个体位才符合上下、 左右、 前后相应,且满足“ 近对近,远对远 ” 和“内对内,外对外 ” 的要求。换个角度来看,这个体位也等同于人体趴在地上 ,双足后伸、 足心向上、 双手向前、 手心向下、 拇指在内侧的体位,实质也就是一个“伸直” 了的人体爬行位。
桡、 尺骨与胫、 腓骨对应:在标准八字治疗法体位下前臂
与小腿相对应 ,交叉的桡、 尺骨与近似平行的胫、 腓骨相对应人体的尺、 桡骨为什么会发生交叉现象 ? 与有尾两栖类相比,哺乳类动物为了支持体重及行走 ,四肢发生了扭转现象,其中前肢在扭转过程中发生了交叉现象,而后肢没有。“当人直立时,手背向前时可以摸出两骨远端交叉的情形 ,名之为旋前位(p r one)。反之 ,手心向前,则挠骨与尺骨两骨并列.名为旋后位( sup ine)。猿猴与人可以任意旋前或旋后 ,但是多数哺乳动物则只固定于旋前位。四肢扭转的结果 ,高举身体离开地面,既稳固又有弹性 ,行走时前肢举起身体将之拉向前方,随之后肢则推动身体向前。这样效率既高,又很省力。 ”【批注:您近距离观过猿猴吗?您还是把九宫图改吧!】[ 4 ]
3 上下肢内外两缘及前后两面整体对应规律手、足【批注:好定位!】是一个扁形体,有内外两缘和前后两面。如果从手足的内外两缘往躯干部延伸,也可以把整个四肢看成是一个有内外两缘的圆柱体或椭圆体,以内外两缘为界 ,同样存在着前后两面。在八字治疗法标准对应体位下,把最靠近躯体的部分称为内缘,最远离躯干的部分称为外缘【批注:以八字疗法体位,您告诉我靠近躯体的部分,远离躯干的部分,是上下肢的什么部位?不会说以手下垂…】,根据“内对内、 外对外” 的对应规律,一侧上肢的内缘与对侧下肢的内缘相对应,一侧上肢的外缘与对侧下肢的外缘相对应。以上肢的内、外缘为界限,从前面看,手掌心所在的面为上肢的前面,手掌背所在的面为上肢的后面。以下肢的内、 外缘为界限 ,从前面看,足背所在的面为下肢的前面,足心所在的面为下肢的后面。根据前后对应的规律 ,上肢的前面与下肢的后面相对应,上肢的后面与下肢的前面相对应。临床中,不仅要找出病灶的按比例对应处 ,还要判断它是在该肢体的前面还是后面,是偏内侧还是外侧 ,再结合上述对应规律,就很容易找到比较精确的对应点了。【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