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卞孝萱 | 《冬青老人口述》编辑出版的一点回顾
谈一点我经手这本《口述》的出版过程。
我与卞孝萱先生的交往,去年九月,卞先生去世九周年,我在《中华读书报》写了一篇小文章《忆卞孝萱先生二三事》,卞先生生前,我除了为《古典文学知识》向他组过若干篇稿件,经手的著作主要有他主编的《中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丛书》《庆祝卞孝萱先生八十华诞文史论集》,卞先生去世后,又经手重版了他的《辛亥人物碑传集》《民国人物碑传集》《郑板桥全集》,以及《卞孝萱文集》出版。文章最后,我谈到自己的一点遗憾,就是这部《冬青老人口述》一直没能出版,当时写到:“卞先生去世后,我一直努力了却《冬青老人口述》出版心愿,并想了一些办法,好在目前又有了进展,希望读者在不久,能看到卞孝萱先生这部遗稿。”一年后,书终于出版了,真的要感谢整理者赵益教授、卞先生的哲嗣卞敏、卞岐兄,近十年来,我们一直在沟通、商议,都希望不要让这部未完稿成为遗憾。现在大家看到的《口述》,有些内容稍简,就是因为是一部未完稿,有的内容,卞先生只是开了头,并没有讲完,据赵益教授讲,还有些内容没来得及讲。
我经手这部《口述》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2007年,卞先生让卞岐给我带了一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现代国学大师学记》,作为一名编辑,毫不夸张地说,一看到这样的选题,立马到了“眼馋”的程度,记得是随即给卞先生写信,在表示感谢的同时,更希望先生能有类似的著作给凤凰社出版,不久的一天晚上,接到卞先生打到家中的电话,有两句至今难忘,一是称我“姜兄”,一是说“下面为你们做事”,首先就谈到这部《口述》,并说请赵益协助。前几天,在座的同事樊昕忆起,他还记得随我一起到位于港龙的卞先生新居送此书出版合同的情景,卞先生气色红润、声音洪亮,谈到一些学林往事,并介绍了墙上挂的几幅字画,说以后书中会收录更多师友交往图片。对此,我一直期待着《口述》完稿,期间我并没有催过卞先生,因为我在之前编辑卞先生书的过程中,深知先生不但严谨,而且工作节奏很快,不是你催他,而是他催你。现查出版社选题档案,《冬青老人口述》列入2007年选题。后来听说卞先生生病住院,当然就不能催书稿了,记得2009年8月25日,我请卞岐带我到医院探望卞先生,卞先生气色很好,依靠在床上,说即将出院,也有两句话,我至今难忘,一句是“出院就先完成口述”,一句是“还有很多选题”。不想,9月5号听到卞先生去世的消息。
《柳文指要》校样(选自《冬青老人口述》)
卞先生去世后,我和赵益一直为书稿编辑出版保持着联系,因为是未完稿,整理难度大,如何解决其中所缺等问题,确实是个难题,但我们一直在想办法。2016年10月18日,赵益来信:“呈上《所阙资料目录》(见附件)。应该还有一些遗漏,同时有些是拟名,不能完全描述具体内容。总之先以此目录作为商议底本。”2017年9月27日,我给赵益去信:“卞先生口述文字是否定稿,并盼发我,先由卞岐依据内容配上现有图片,排出校样再请兄审校。”9月30日赵益回信:“卞师《口述》,基本文稿已备。因是未完成稿,故需统筹安排正文、附录、插图、释文及其他内容,目前正在反复设计,争取中旬拿出一个方案。”这个过程,赵益教授下面会具体谈,他的感触最深。
2018年10月,收到赵益发来《口述》文字初定稿及所需图片目录,经过整理者、家属和出版社编辑一年的努力,虽说书的出版周期长达十多年,但在今天这样一个纪念卞先生去世十周年之际首发,特别有意义。此书的责任编辑是年轻同事许勇博士,他是南大两古专业培养的本硕博生,最初,我是想自己编辑的,一来因为已卸任社长,时间上可以保证,二来也是了却自己多年心愿,后转念,让许勇参加这项工作,或许更有学术传承意义,我想,许勇博士通过这部书稿编辑,一定对南大前辈的学术精神有了更深理解,同时,相信他对挖掘南大前辈学人丰富精神宝库的选题会有设想。目前,国内高校对前辈学者著作系列性整理出版有不少成果,如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典藏文库”,复旦大学的“复旦中文先哲丛书”,期待并乐观南大文学院与凤凰出版社在这个方面有很好的合作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