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亮:临《华山庙碑》,惭愧至极

2020年2月16日临《华山庙碑》。《华山庙碑》全称《汉西岳华庙碑》。东汉延熹八年(165)立,隶书,郭香察书。22行,每行37字。原碑已毁,旧碑在陕西华阴西岳庙中,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震。

郑培亮临《华山庙碑》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以来人口伤亡最大的地震,就是著名的华县大地震。根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壬寅,是日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生如雷,鸡犬鸣吠。陕西渭南、华州、朝邑、三源等处,山西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池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连震数次……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83万有奇,其不知名未奏报者,复不可数记”。

局部

根据《明史》记载可知,发生于嘉靖壬寅年的这场华县大地震,核心区域范围波及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位于地震中心的陕西关中居民伤亡极为惨重,曾经人烟稠密、经济繁荣的陕西关中地区“二千里人烟几绝”。在华县大地震中,西安碑林石碑损毁严重,著名的《开成石碑》被震裂为40多方。《华山庙碑》立于陕西华阴西岳庙中,处于震源地带,难逃厄运。

局部

原碑震毀,《华山庙碑》的拓片就显得弥足珍贵。

现存长垣本、华阴本、四明本、顺德本四种,辗转递藏,均流传有序。清代盛行金石拓本收藏之风,文人纷纷在拓本上题跋,或考证,或叙事,或论艺,琳琅满目,流光溢彩,数量之大,蔚为大观。

局部

与其他功徳碑一样,《华山庙碑》纪功铭德,“庙堂文字”,庄重巍峨、整饬端庄、华丽优美、气度典雅。明郭宗昌《金石史》评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壮伟者”。刘熙载《艺概》中说:“磅礴郁积,流漓顿挫,意味尤不可穷极。”金农曾说:“《华山》片石是吾师。”何绍基把《华山庙碑》作为其习隶的范本。这说明在清代此碑还是颇受推崇的。东汉后期,八分隶书的体式趋于方整扁平,强化了波势,增加了装饰意味。《礼器》、《史晨》、《乙瑛》、《曹全》与《华山庙碑》在书写技术方面几乎没有大的差别,逆入平出,左右背分,均匀分布,主笔突出,遒劲完美,中和整饬,规范统一,各尽其美,各显其能,各呈风姿。但《华山庙碑》在朴茂厚重、壮丽伟岸、郁积磅礴、气象森然等方面高出一筹。

局部

现代书家刘炳森隶书学习《华山庙碑》,结字用笔处处追求规范整饬,全国各地楼堂馆所比比皆是,电脑字体也较早采用了刘氏隶书。在刘炳森隶书风靡全国的时候,很少有人关注《华山庙碑》,很少听说谁在临写《华山庙碑》。现代人似乎认定此碑装饰打扮,描眉画眼,古意尽失。

局部

我写隶书多年,无非临写孔庙与石门诸碑,也常写简牍,和新近发现的残碑断碣砖瓦文字,以为这些文字奇古超迈,心醉神迷,爱不释手。这些遗跡里面确实存在好东西,但我们总是守着金矿提炼不出金子。有时候我一直想,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看到被冷落多年的《华山庙碑》,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把标准搞混了,没有了标准参照物,没有了度量衡器,这个社会就要秩序大乱,写字也会迷失方向,失去定位,好坏不分,美丑不辨。

局部

我们不能因为《华山庙碑》带有一点装饰整饬,就轻蔑的否定舍弃其壮丽的气象与宏阔的格局。《华山庙碑》与其他几件汉代名碑一样,写隶书的不可不学,必须要学,学且难入,何况不学。不学不知道,学然后知规矩,定方圆。

这是我临写之后的内心感受。而且我在临写过程中,惭愧一直伴随。

郑培亮临《华山庙碑》

局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