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学中医诊断》2.5.1. 切 诊 之 方 法
●切诊(一)
什么叫切诊? 切诊是运用双手对病人肌体进行能触、摸、按压,从而获得重要辨证资料的诊察方法,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个部分。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对肌肤、手足、胸腹等部位的触摸按压。这里重点介绍脉诊。
【脉诊】 脉诊是四诊中发展较早的诊法,早在二干多年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说。其原理是血脉周络全身、五脏六腑,由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微也,上输血脉,濡养周身。血液昼夜不停地循行于十二经脉,其所经过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 与否就会在脉搏上反映出来。所以诊察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以及推断疾病的预后。因此诊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一方面,脉诊与其他诊法一样,也有其局限之处,不易掌握,甚至临床上还会出现脉症不相应、不符合的情况,故有'舍症从脲'或'舍脉从症'的讲法,所以关键在于四诊合参。
1.脉诊的三种方法
(1)遍诊法;即《素问》的 三部九候法。三部指头、手、足三部,每部又有三候,得三部九候。头部(上部);上部上,两额动脉(太阳穴处),候头角之气;上部中,耳前动脉(耳门穴处),候耳目之气;上部下,两颊动脉(巨缪穴处),以候口齿之气。手部(中部)∶中部上,手太阴(寸口脉)以候肺;中部中,手少阴(神门穴)以候心;中部下,手阳明(合谷穴)候胸中之气。足部(下部)。下部上,足厥阴(上位于五里穴,下位干太冲穴)候肝;下部中,足太阴(上位于箕门穴,下位于冲阳穴)候脾胃;下部下,足少阴(太溪穴)候肾。
(2)三部诊法;见于《伤寒杂病论》诊人迎、寸口、跌阳三脉。
(3)寸口诊法;始于《内经》推广于《脉经》,以后诊脉多取寸口,沿用至今。以下就介绍寸口脉的诊法。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是脉气的窗口,长约一寸,故称寸口。《难经》说∶'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表明以寸口脉取代三部九候的原理。从操作上看,诊寸口脉最为方便。
寸口脉位于前臂的掌后,叫桡动脉。定位方法∶以桡骨茎突(掌后高骨)准确向内 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计六部脉。寸口脉也有个三部九候的诊法,三部即寸、关、尺,九候指每一部中的浮、中、沉,二三得九候。
左右寸口脉各有脏腑的归属∶左寸候心与膻中,左关候肝、胆与隔,左尺候肾与小腹;右寸候肺与胸中,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与小腹。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