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岐岭”有三处纪念设施
宋客
永定区岐岭镇有三处纪念设施,分别是位于牛牯扑的“毛主席纪念亭”、下山村沿溪村道的“塔式纪念碑”及李德安司令题词碑、位于下山村的“下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永定区岐岭镇位于金丰大山腹地,交通发达,地理位置重要,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有'金丰咽喉'之称。1929年8月,毛泽东率贺子珍来到金丰大山,住在岐岭镇下山村牛牯扑自然村的华兴楼,一边养病,一边思考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指导永定革命斗争。后来因受到反动民团搜剿,不得不转移到青山下的竹寮里--饶丰书房暂住,在牛牯扑活动时间28天。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反动势力疯狂反扑,华兴楼被烧毁。为缅怀毛泽东在金丰大山的丰功伟绩,195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在华兴楼原址兴建'毛主席纪念亭'。占地面积80平方米,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层叠式屋顶,正面有'毛主席纪念亭'六个大字和红五角星。中央红军长征后,闽西进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金丰大山成为红八团、九团和永东游击队的重要活动据点,是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驻地,抗日战争时期又成为王涛支队、康容支队的诞生地和重要活动据点。解放战争时期,还是闽粤赣边纵队前身--武装经济工作队的活动据点。金丰大山被誉为'闽西的小井冈山',岐岭有'红旗不倒,铁打岐岭'的美誉。在革命战争年代,岐岭镇共有革命烈士245人,其中下山村59人。
为纪念革命烈士,当地政府于1950年春在下山村沿河道路一侧建有一座塔式('军帽形')纪念碑,碑高约2.8米(含基座),三合土砌筑,六角形,二层,往上收分,二层正中镶红五角星,顶端攒圆球,整座塔碑端庄朴拙。一层正中镶大理石碑,碑刻'纪念革命先烈''公元一九五零年春月建'字样,碑两侧留金色阴刻书写体对联,'为国忠勇死,千年留美名'。在塔式纪念碑同侧,相向而立另一座石铭碑,一座高约2米的不规则石头上镌刻正军职离休干部、福建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德安于2002年5月对下山村的题词,'英雄的人民。英雄的村庄。英雄的金丰大山。'
在岐岭镇下山村村头,还矗立一块不规则长方体黄蜡石卧式纪念碑。这是龙岩市原闽粤赣边老同志联谊会于2017年4月敬立的纪念碑,碑高约4米(含基座),碑长约5米,正面抬头镌刻'铁打岐岭,红旗不倒'字样,正中上方刻'下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大号字样,正中下方刻原红八团政委、福建省政协原主席伍洪祥的题词'缅怀革命战友英名长在,谱写先烈事迹永励后人'。碑的背面镌刻碑记和烈士芳名,令人肃然起敬。
碑文如下:
永定县岐岭乡下山村,是中央苏区核心区,是闽粤赣边长期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武装斗争不断胜利著名革命基点村,是当年王涛支队前身、武装经济工作队、康容支队诞生地,是1929年毛主席在金丰大山牛牯扑养病读书指导革命实践所在地,下山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无私无畏,积极支持了毛委员和红军战士的给养,保卫了毛委员的安全。下山村人民自一九二六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出生入死,坚持几十年革命斗争,红旗不倒,全村牺牲烈士五十九人,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为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发扬光荣传统,特立此碑。愿后人永远牢记,切不忘本,下山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伟大的人民!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岐岭镇下山村的三处纪念设施,分别缅怀不同历史阶段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