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若羌看到的铁道部护照
在若羌看到的铁道部护照
怎么也想不到,在2020年刚刚通了火车的若羌,能看到1933年民国铁道部颁发的护照。
那一天,我们几个人前往若羌的楼兰博物馆参观。因为这个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楼兰文化为主题开设的博物馆。该馆集“楼兰”文物挖掘、整理、展示、保护于一体,是集中展示楼兰古城、米兰遗址、小河墓地等历史文物遗址、人文资源的重要平台,也是人们深入了解楼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到若羌不能不看。
在二楼的楼兰历史图片展厅,突然发现这里竟然有与铁路有关的历史文件。资讯
百年前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而落后的根源,就在交通上,交通的根本又在铁路。孙中山认为:“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他在1917年开始到1919年,耗时三年时间完成的《建国方略》中,提出未来建成16万公里铁路和160万公里公路的建设计划,其中包括扩建西北、高原铁路等。
特别1919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届具有了现代意识、民族精神与科学民主思想。一些有志之士认为,为了加强内陆与新疆的联系,修建公路或者铁路十分必要。
1933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任民国外交部副部长的刘崇杰结识了刚刚结束了在新疆考察的瑞典人斯文.赫定,他们一起探讨修建内陆通往新疆的公路和铁路的可能性。当时内陆通往新疆主要是靠古丝绸之路维系,用马车从嘉峪关把内陆的货物运到哈密,再由哈密转至新疆各地。同时新疆各地的畜牧或者农产品也汇聚到哈密,再由哈密运往内陆。后来又有了呼和浩特(归化)到奇台(古城子)的骆驼,但是都要穿过浩瀚的戈壁沙漠,但是整个一趟路程就需要三个月左右。因此,先修筑一条戈壁沙漠的汽车路,或者穿过甘肃到达西安复兴古丝绸之路的计划,就显得十分必要。
刘崇杰要瑞典人斯文.赫定将这个计划写成一个考察方案,由他转送到时任铁道部部长的顾孟余。
后来顾孟余批准了这个计划,成立了一个考察团,给考察团的每一个人都颁发了护照。
测量、规划和修筑并维护好内陆连接新疆的公路干线,进一步铺设贯通亚洲腹地的的铁路,把着眼点放在加强内陆与新疆的联系上,这是自辛亥革命以来具有最远见的卓识。
西北考察团坚韧不拔地出发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甘苦、成败和得实,最终完成了考察。
其实当时的护照,就是经过各种关卡通行证,相当于现在的介绍信。在中国历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例如称为符、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通关文牒、安全证书、通行证、暂住证等。到了清朝,根据通行证件的证明身份、提请关防检查机关或者边境哨卡予以“保护”和“关照”、给予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之功能。
考察期限计划为8个月,去新疆时选择北路,即从呼和浩特(归化)穿越戈壁沙漠到哈密,归程走古丝绸之路,即哈密、嘉峪关、兰州至西安。顺便调查古丝绸之路的南道,即从敦煌经罗布泊附近的楼兰,到库尔勒段。
考察团由中国工程师尤寅照、龚继成和测量学家陈宗器,考古学家黄文弼等人组成,聘请斯文.赫定为“铁道部顾问”担任了队长。他们一行于1933年10月出发,1934年5月经由库尔勒到达楼兰,返回乌鲁木齐后,已经是一年的时间。
1934年10月又从乌鲁木齐经哈密到达安西(今瓜州),转去敦煌,从东面又一次进入罗布泊。最终于1935年2月在西安结束了考察。
在若羌的楼兰博物馆珍藏的这些有关西北考察团文件的目的,原本是为了说明1900年斯文.赫定在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中,无意发现了楼兰的遗址,后来又一次进入罗布泊腹地,使楼兰的名声鹊起的主要作用,也无意中引出了规划新疆铁路的历史信息。对于研究铁路历史,很是珍贵。但是当时真正修筑通往新疆的铁路困难重重,根本没有可能。
不知道这些考察西北交通的文件,怎么留在了若羌,又怎么被有心人放入了若羌的楼兰博物馆,这里边一定有着故事。由于在楼兰博物馆要看的物件很多,加上我们早已安排好了行程,所以没有再去更多的关注和交流,有些遗憾。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乃至整个大西北的铁路建设不断发展和繁荣。在考察团来到若羌的楼兰过去了80多年以后,若羌才有了真正的铁路,公路也在织密成网,还建成了飞机场,若羌的交通枢纽作用正在凸显。
有机会到若羌来的人们,请留意这些历史文物吧。它们会告诉你过去、今天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