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一个好分数并不意味着好教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扬长’的教育,而不是‘补短’的教育,教育要做到扬长避短,去发现每一个人自身的潜能,真正把人的好奇心激发出来,人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力量和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在11月26日举行的新浪2020中国教育盛典暨新浪教育20周年庆典上,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给出这一观点。

在朱永新看来,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在于它有没有教会人们自我成长的本领。有些人在学校里成绩很好,是优等生、学霸,但是离开学校以后一无所成,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的人在学校里体育分数很高,但是离开学校以后再也不锻炼、再也不运动,身体很糟糕,体育的能力教给他了吗?也没有。有的人在学校里各门功课学得很好,但离开学校以后再也不读书了,阅读的习惯没有养成,那是好教育吗?当然不是。

“所以,一个好分数,绝对不意味着好教育,只有真正让人拥有不断向上的能量,让人拥有了不断前行的力量,那才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帮助人能够自我教育的教育。”朱永新说。

“教育的力量代表着什么?”朱永新表示,最好的自我教育就是“四自”,自信、自学、自律、自励。

去年,朱永新写过一本书叫《未来学校》。他认为,未来人的成长,跟传统的学校教育会越来越远,因为那个时代是知识非常有限的时代,现在是知识泛在化的时代,所以现在的人更要依靠自我成长、自我教育。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0)

相关推荐

  • 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

    朱永新是中国儿童阅读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近30年来,他的很多阅读理念已成为学校老师家长们的共识.关于儿童阅读,他曾说:"早期阅读对人们的影响无疑是刻骨铭心的,是塑造精神趣味与人格倾向的,自 ...

  • [首藏作品](5355)人工智能时代将至 教育该如何应变?

    人工智能时代将至教育该如何应变?本报记者 张盖伦未来学习是新型环岛式而非传统学校孤岛式,家庭.网络.社区.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处处都可以是学校.30年后的教育会怎样?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学 ...

  • 朱永新:不管世界怎么变,教育就做这一件事

    第一个问题,世界在变化,为什么教育没有变?很多人期待教育变化,很多人说中国教育不好.有人问我说,为什么全国的大学都要我们的学生,全世界名牌大学最优秀的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但是教育还是要变化?因为世界正 ...

  • 朱永新:不管世界怎么变,教育就该做一件事

    [朱永新专栏] 不管世界怎么变,教育就做这一件事 原创作者|朱永新(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大家都期待变化,而且变化终将发生.我觉得,我们在变化的时 ...

  • 朱永新: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本文作者|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我们很少认真思考:每个人的精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个体精神成长的历程是怎样的?如 ...

  • 朱永新:教育的力量首先是让人成为人

    导读 "在我看来,教育的力量首先是让人成为人.这是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 什么是教育的力量? 在我看来,教育的力量首先是让人成为人.这是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西方的教育思 ...

  • 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 朱永新有一个著名论断: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 ...

  • 朱永新家庭教育精华摘要

    文章要点列表一.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点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是家庭教育的关键三.帮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四.陪伴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五.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六.用优 ...

  • 「教育强国」朱永新:把教科书上的文字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紧密地结合起来

    朱永新:把教科书上的文字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紧密地结合起来 教育强国 ★★★★★ 学生所要求的是知识,说得更切实一点,那便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不足不是随便谈谈随便听听就可以取得的.必须把外界的一 ...

  • 朱永新|关于家庭教育的八个理念,值得父母深思

    朱永新曾说,"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的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 今天,我们为你整理了朱永新关于家庭教育的 ...

  • 朱永新:大学老师怎样上小学语文课

    大学老师怎样上小学语文课 朱永新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陈国安博士的第一本书<语文教学心理学>是我写的序言.那是1994年,他刚刚留校在苏州大学中文系做秘书,还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 虽然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