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000字说透华为鸿蒙分布式操作系统

鸿蒙2.0今天正式发布,我说点远期点的东西,这就是今天华为试图向大家展示和解释的两个核心问题:鸿蒙系统到底是什么玩意?以及EMUI和鸿蒙的关系是什么?

鸿蒙系统到底是什么玩意?是不是传说中的“哄蒙”系统?先别急着下结论,我准备用一两个小故事来科普这个事情。时间回到N年前,我参加了一个私人聚会,演讲的主人是时任微软大中华区主席的梁念坚。当时微软向业界推出了一个新的概念:UWP,这玩意大家今天已经很熟悉了。但是现在的UWP和当年微软想象的UWP并不一样。一次开发,全平台部署是微软给X86、ARM和其他物联网平台开发的伟大理念。UWP的概念,时至今日看,方向是对的,可惜微软智能家居、物联网和车联网领域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目前的UWP,也只实现了一部分微软当初的愿景。但这个一次开发,跨硬件平台部署,对开发者无疑是革命性意义的举措。

很可惜,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和物联网的时代并不属于微软。那我们把目光转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巨头:谷歌,和它主导的Andriod生态。我举几个例子来讲Andriod在智能家居,车联网时代的窘境。之前我去调研了好几个家电代工大厂,这都是具备开发冰洗基础平台能力的工厂。我们熟知的许多互联网品牌的冰洗产品,都是这些工厂出品的。这些产品有一些非常超前的应用理念,比如洗衣机除了可以智能估算洗衣的重量采取洗衣液智能配比之外,还可以根据洗衣液的多少建议用户进行补充购买。

但这里面有个致命的问题,所有的冰洗代工厂的硬件和软件服务都是割裂的孤岛。以智能冰箱来说,目前国内能写智能冰箱控制软件的供应商大概有三四家,而他们只管针对某个ARM内核的硬件平台编写该项目的控制软件和基于安卓6.0这样的早期版本编写应用层服务。在冰箱上实现一块屏幕这不难,但是要想实现接入京东、淘宝、薄荷健康这几乎不可能。因为这些应用层的公司没有精力针对你一个孤立的ARM平台去编写一个特别版的APP。所有的开发工作都压在了冰洗厂商——代工厂——控制软件及算法供应商身上。

如果你没明白上面这段话到底啥意思,就看一下华为画的这张图。

最底层的核心设备,超级场景,实际指的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视、笔记本、冰箱洗衣机、扫地机、净水机、汽车、灯光、空调等等。而这所有的硬件产品的核心硬件架构都不一样,电脑是X86,手机是最尖端的ARM技术,电视是中高端ARM技术,冰洗扫地机什么的相对弱一点。在这些不同硬件架构的设备上部署应用和体验,达到一致性,这是几乎不可能的。比如目前就没法打通冰洗和手机上共用一个京东账号。2020年了,微软提出UWP愿景这么多年,这件事依然没做到。

而这,就是鸿蒙系统的来源,也是鸿蒙系统的历史性任务。鸿蒙本身是一个分布式的跨硬件平台的物联网系统,它不是个手机操作系统,它和Andriod体系可以是并行关系,不存在排异。鸿蒙系统试图解决的是如下几个历史遗留问题:

1. 一次开发,全平台部署的终极难题。这意味着以后京东,腾讯,阿里,高德,爱奇艺他们只需要一次开发,就可以把他们的应用部署在搭载鸿蒙的所有终端上。如果说当年IBM选择了Microsoft和Intel,开启了X86开发者的大时代,开发者们只需要一次开发,就可以把软件部署在所有的X86计算机上的话,那么这次鸿蒙系统就相当于链接了开发者与繁杂彼此不相通的硬件平台,给这些开发者一次性到达所有终端的机会。

2. 如果鸿蒙系统发展顺利的话,能有DOS和Windows那个运气,我们可以看到鸿蒙可以解决当前Andriod生态无法解决的跨平台服务问题。最典型的案例——安卓智能手表。大家都知道Apple Watch的强大,但大家没看到这是苹果用一个完全封闭的生态实现了硬件和开发服务大一统的结果。而Andriod体系内,各自为战,谷歌也基本不管这些事情。目前在一个基于Andriod内核的魔改eSIM智能手表上部署软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就像微信,只要腾讯不愿意动,我们就没法在手表上用微信。而腾讯不愿意动手的原因很简单,目前就那么三四个魔改的手表,系统还不一样,用户量也不多,腾讯没有动力干这事。而鸿蒙系统的存在,解决了这个难题,腾讯也不需要理会那些手表使用的什么硬件体系,只要按照规范开发一个版本的微信,就可以通过鸿蒙全部部署出去。

3.
解决了目前单一品牌因为硬件平台不统一,操作系统不统一导致的APP混乱的问题。举个例子,我买了个戴森的台灯,戴森开发了一个叫Link的工具,这玩意只能操控这个台灯,不能操控它的吸尘器。因为产品形态和用途的显著不同,很多公司都没有能力为旗下的产品开发一个独立的应用入口和应用平台,这也就给了目前华为和小米干AIOT的一个历史性的机会。而鸿蒙系统会解决这个问题,支持与鸿蒙系统互通的手机(目前看是华为,以后也不一定只有华为手机能互通鸿蒙),不需要装这些品牌商的APP,就可以直接操作这些家电产品。

好,关于鸿蒙系统到底是什么,大概就是这样的了。我们把话题转回到EMUI11。从远期看,EMUI11已经不能叫UI的,我也建议华为尽快把这名字改了。EMUI11有两个历史性任务:第一是做打通鸿蒙物联网分布式系统的先锋队;一个是为更换Andriod内核到鸿蒙,彻底在手机上实现鸿蒙做准备。

EMUI11加强了分布式计算的概念,把用户任务当作一个目标,而把手机和电脑作为分布式终端,用EMUI11把这些终端链接起来。比如,我想编辑和处理手机的文件,点开之后不需要再像原来这种方式发个邮件到PC里面下载、编辑完了再从邮件发回去再下载到手机里。现在基于EMUI11,在手机上点开这个文件,这个文件就显示在了PC上,PC编辑完之后保存就直接存到手机里,对系统来说它没有感知到这是两个分离的手机和PC设备,它看到的是一个物理设备,这是EMUI11相对于过去孤立的手机操作系统最大的区别。

如果我们今天看华为基于EMUI手机和Matebook做的这些场景交互,略加一点想象力的话,就会发现在X86架构之外,是更广阔的物联网。那些硬件平台不统一的设备,在华为这里都叫做分布式终端。而EMUI11和鸿蒙系统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终端链接到一起,去完成一个用户赋予的统一的任务,而不像过去还需要在无数的APP和存储空间中切换。以后你在可以在外地直接用EMUI11打印一份来自你电脑上的的文件,而不需要现在点击一堆云打印组件来实现。这就是华为所说的分布式计算的含义。

总结一下,EMUI11已经不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了,而是链接一个跨平台部署的物联网系统的钥匙。目前再用UI来命名已经不合适。而EMUI11应该也是基于Andriod内核的末期产品,估计再有一两个版本号,我们有希望能看到基于鸿蒙内核的EMUI的诞生。

当然,挑战也是很大的,华为目前面临全球禁运,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华为失去了所有的硬件,还剩下什么?现在看,也许有答案。华为没了手机,没了笔记本,没了智能音箱,还可以有鸿蒙链接的千千万万的智能设备厂商,如同一句振聋发聩的革命真理: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华为的地,可能在芯片,但更广阔的地,在万物互联。我们也许真的有可能看到华为失去目前的所有,但我们也可能看到华为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