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反串考究

赵绪昕先生

戏剧评论家 作家

京剧演反串考究

赵绪昕

京剧史上对演员的反串演出是不肖一提的,《中国京剧史》这部书没有关于反串戏的记载,就连《京剧知识词典》这样的京剧专业辞书,也没有列入“反串”或“反串戏”这样的词条。实际上,京剧演出史上的反串演出是确实存在的,许多京剧的著名演员都是有反串演出的,而且对于演员和观众来说,反串演出就像过节一样的兴奋和热闹,尤其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可惜,正式的剧史读本却罕见记录,只是散见于戏单和小品式的闲文杂章中。其实,反串演出这种事并没有什么坏处,剧史大可不必对京剧舞台上存在几十年的这一种事实避犹不及。
反串戏种种
可为庆幸的是,《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第1版第58页)选录了“反串”词条:解释是“指艺人偶尔饰演原来所属行当以外的脚色,如生行演员演旦脚戏等。京剧武生杨小楼常在义演中反串《八蜡庙》的张桂兰,且旦脚言慧珠偶演言派老生戏《让徐州》。”这对“反串”就有了一个专业性的说明,有据可依了。其实,审视反串演出的一些史料,是很值得玩味的话资,令人怀念与留恋。
什么是“反串”?就是演员跨出自己本来专工的行当,去演超出本行的角色和剧目。反串演出的剧目,就叫“反串戏”。演反串戏,多是名家来演,他们演反串戏的机会不多,因而也就更加引起观众们的注目与期盼。例如本来是武生、老生或花脸演员,在反串演出《八蜡庙》时,却出演旦角的张桂兰,又如本来是老生、武生演员,反串饰演花脸行应工的张飞等角色,有老生、小生演员,演唱青衣戏,而青衣、花旦演员演唱小生戏、老生戏,甚至是武生戏。这都是反串表演。

反串戏《八蜡庙》

徐兰沅 李仲恩 梅兰芳 钱宝森 张伯驹
但是,旧时代有一些京剧演员并不专工某一个行当,而是一专多能,多才多艺,可以应工两三种行当的表演,他们不把这种跨行表演当作是反串去演,而是规规矩矩地遵照所演行当的规范去完成演出,演员自己并不认为是反串演出,观众对于这样演员的表演,也不视为他们是做反串的表演。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称其为反串表演,最著名的例子如赵松樵演《斩颜良》,他本工是文武老生,却饰演武花脸应工的颜良,而且享誉“活颜良”的美号,可是他自己并不标榜是反串演出,别人也不把这视为是反串演出。又例如名丑马富禄经常饰演老旦戏,他是丑行、老旦两兼,人们也不视他为反串。再如周信芳演包拯戏,他自己和观众也都不视为反串。如果有人愿意把这视为反串,犹为不可。类此例子还有许多。
通常情况下有的演员和观众把反串演出当作是游戏之作,演出中会出现一些滑稽幽默的表现,不完全按规矩正儿八经地表演,总有一些搞笑的成分在里边,以娱乐为目的。在一定意义上讲,唱戏本身就是一种娱乐形式,反串演出偶尔为之,也不为过。当然是要适可而止,不能有低俗和污染大众观瞻环境的表现出现,要做到雅俗共赏。另一方面,在演出中也能展示出演员平时的演出中没有机会展示出的技能技巧,让观众看到演员的另一面,往往让观众在看反串演出中得到意外的惊喜。
高庆奎《掘地探母》剧照
举例来说,平时唱老生、花脸的演员,在反串饰演青衣、花旦角色时,人们会意外发现他们竟有那么好的女声嗓音,或称“小嗓”,又会发现他们竟能走出如此优美规矩的花旦身姿、走出如此婀娜的旦角台步来,不由得为之叫绝!通常情况,反串的行当与原本的行当反差越大,并且表现得越优秀,就越会精彩,越能得到同行和观众的认可与赞许,例如花脸演员反串饰旦角,旦角演员反串饰花脸或武生,行当之间的差距就比较大。
演反串戏不能当作业务戏天天演,而是要对观众保持有新奇感。那么,什么时候演反串戏,为什么要演反串戏呢?

1.过去都是剧团在过年(春节)前夕演封箱戏时,为增添喜庆气氛,慰劳热心观众,也为上座率高,过年以前为剧团增加一些经济收入。

2.或者剧团做为在某地演出结束的临别纪念,为答谢当地观众对本剧团的支持,在临离开此地时,演一两场反串戏,保持演员和剧团在此地的热度。

3.或者是在某地演出期间偶尔露演一场反串戏,以提振人气,拉抬上座率。

4.为公益事业,例如为赈灾、救济难民、支援教育等事募捐筹款,演员们献爱心,组织义务演出,为了招徕更多的观众,增加募款而演反串戏。
过去,绝大多数剧团是私有自营,营业收入好坏决定剧团是否能继续生存,关系到几十位演员及其家属们的生活。是的,演反串戏最后的落点,都集中在增加经济收入上。过去的剧团没有不计成本、不追求经济效益的,不然的话,剧团怎么能生存?当然,义演是为公益多筹款。这种反串的演法,也必然活跃了京剧舞台,繁荣了京剧市场。做为演员,视为一场游戏,但这并不意味着演员是不负责任的演出,糊弄观众。不是的,他们利用反串戏一方面可以调剂一下演出生活,另一方面展示更多的技能。
很多名家在反串戏中展露一下观众平日看不到的演员另一部分技能,也是演员和观众都很惬意的事情,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除了京剧界和曲艺界偶尔演反串戏,其它剧种罕见有反串演出的现象和记录,也可以说反串演出是京剧独有的特例。京剧之所以能够繁盛发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营灵活,演出方式多样化,擅于调动观众的观赏欲望,让更多观众喜爱和欢迎京剧,鼓动更多观众去戏院购票现场观看演出。

王又宸《盗魂铃》剧照

反串演出是不论演员的等级身份的,名气再大的京剧演员也演过反串戏。
京剧大师谭鑫培,饰演勾脸的猪八戒,演《盗魂铃》,可以视为反串演出,虽然是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被迫而为,但所唱仍然多以老生为主,兼唱杂调。京剧武生宗师杨小楼的师父俞菊笙,反串演武花脸应工的《艳阳楼》等一系列原本属于武花脸应工的戏,是他首开先河,勾脸武戏竟演变成了武生的本工戏。杨小楼本工是武生,可是他对花脸行当和花脸角色也是颇为钟爱,时常反串。例如演《黄鹤楼》,他前饰赵云,后反串饰张飞。在为张伯驹过40寿诞时,他应请反串饰马谡。义演《八蜡庙》,他曾分别反串饰演过花脸应工的角色费德恭和旦行应工的角色张桂兰。演《英雄会》,他反串饰花脸应工的黄三太。
至于他演《晋阳宫》之李元霸、《金钱豹》之豹子精、《艳阳楼》之高登、《铁笼山》之姜维等,原本都是花脸的角色,也是效法俞菊笙,这些戏自俞菊笙先生之后,就成了花脸、武生“两门抱”的戏,当时可视为反串。自杨小楼演红之后,这种演法也成为武生演员效法的范例。亦可视为武生勾脸应工。俗称:“勾脸武生戏”。如今这些戏几乎全由武生演出,花脸行反倒止步,改由武生演出了。
1930年5月20日,上海伶界大会串,演出全本《骆马湖》,杜月笙客串黄天霸,张啸林客串李佩,麒麟童饰樵夫,杨瑞亭饰李公然,白玉昆饰李大成,王虎辰饰万君召,林树森饰褚彪,杨四立饰朱光祖,刘奎官饰何路通,曹毛包饰关泰,陈鹤峰饰季全,苗胜春饰酒保,贾璧云饰万夫人,葛次江饰施安,葛华卿饰土地,赵如泉饰于亮,李舜琴饰丫环。这是票友客串演出的一例,不算反串戏,但是很值得一记,集合了当时上海的各路名角于一役。
反串戏演出史例
1930年11月19日,北平市公安局各区署、北平梨园公会、世界红十字会北平分会,在北平第一舞台联合举办义演,为辽宁水灾赈济筹款。演出的最后是《八蜡庙》,杨小楼反串饰张桂兰,梅兰芳反串饰黄天霸,尚小云反串饰贺仁杰。

梅兰芳反串《辕门射戟》戏单剧照

1932年4月8-9日,天津梨园界为救济上海难民,在天津北洋戏院举行义演,青衣演员章遏云反串饰演《辕门射戟》中的小生角色吕布。
1935年,“后四大须生”之首的马连良,他自营的扶风社在北京反串演过《打面缸》,他饰花旦角色周腊梅,叶盛兰饰王知县,马富禄饰张才,都属反串,有不少逗趣搞笑的情节和表演。
1936年3月14日上海《申报》刊登广告,李万春等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反串戏《八蜡庙》。这天李万春还演双出戏,前边他与金素雯、刘文魁先演他的独家剧目《田七郎》,后边再演《八蜡庙》,他反串饰张桂兰,武生高雪樵反串演武丑朱光祖,武生曹宝义反串演丑行的费兴,刘文魁演费德功,盖三省演黄天霸,韩金魁反串饰演武老生褚彪,旦角演员陈月梅反串演花脸关泰,毛庆来演施仕伦,董志扬饰贺仁杰,张少泉饰金大力,旦角金素琴饰丑婆子张妈,旦角金素雯饰老生应工的院家,袁小楼饰王栋,张桂芬饰王梁,马春甫饰丫环,小玲红饰老道。这场大反串戏轰动上海滩,引来无数观众的眼球。

李玉茹《定军山》剧照

李少春拜了余叔岩以后,与李玉茹、袁世海等到上海演出,贴演过反串的《霸王别姬》,旦角名家李玉茹反串饰大花脸霸王项羽,文武老生李少春反串饰花衫旦角应工的虞姬,大耍滑稽舞剑,满台飞舞,令人捧腹。所以说,演反串戏无论对演员还是观众,都可以当作一场游戏,台上高兴,台下欢乐,是梨园行允许的,也是一个传统。
1947年1月24日晚场和25日晚场,张云溪、张春华等在天津中国大戏院连演两场反串戏《大劈棺》,做为临别纪念演出。其中花脸郭元汾饰老生庄周,武丑张春华饰旦角田氏,旦角周素英反串饰楚王孙,武生张云溪饰丑角二百五,老生迟世恭饰旦角春云,程派青衣任志秋饰掌柜,丑角艾世菊饰南海化身,所有主要演员都是反串演出。
1947年9月7-12日,上海杜月笙六十寿诞,以救济难民的名义举办堂会,演出《四郎探母》,丑角名家马富禄反串老旦饰佘太君。
程砚秋 尚小云《贩马记》剧照
1948年“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率团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主要演员另有小翠花、李多奎、尚富霞、萧盛萱、陈永玲、迟世恭、韦三奎、李宝櫆、李世章等。1月1日晚场,是尚小云在天津中国大戏院这次演期的最末一场,“津门好友再三恳烦”,特请尚小云先生反串演出全部《翠屏山》,饰演武生应工的石秀。这一场戏的戏码有尚小云、迟世恭、陈永玲、尚富霞、萧盛萱、李宝櫆、李世章、韦三奎等演出的《御碑亭·金榜乐》,李多奎、陈少五的《长寿星》,最后是尚小云演反串戏全部《翠屏山》。《大公报》载:“尚小云反串石秀,已15年未演,今津门友好再三恳烦,特演此剧,自酒楼、耍刀、杀僧、杀山,一人通力到底。”此全部《翠屏山》有醉归、吵家、酒楼、耍刀、沙僧、杀山各折戏,迟世恭饰石秀演醉归、吵家两场,自酒楼以后的石秀由尚小云先生饰演,李宝櫆饰杨雄,小翠花饰潘巧云,其弟子陈永玲饰莺儿。这种情况是特例,尚小云一个人应请特烦反串演出,其他演员仍演本工戏。
1948年1月29日起,张逸云、裘盛戎、李宗义、梁慧超挂头牌,演于天津中国大戏院。29日晚场李宗义演双出戏,并且有一出是演反串。前边他演《汾河湾》中的老生,是他的本工,最后的“大轴戏”演头二本《连环套》,李宗义反串饰武生应工的黄天霸,裘盛戎饰窦尔敦。31日晚李宗义再演双出戏,前演老生、青衣的“对儿”戏《桑园会》,后演头二本《连环套》,他仍反串饰黄天霸。
谭富英《连环套》剧照
1949年1月25日,新疆梨园界在新旧年份交替之际,按照惯例演出三天大反串。唐韵笙在《拾玉镯·法门寺》中曾分饰两角,前边他在《拾玉镯》中反串演刘媒婆,是很出名的,后边饰演老生的赵廉。
1950年2月7日晚,叶盛章、叶盛兰、马富禄、叶盛长、陈永玲、黄元庆等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反串演出《大八蜡庙》,这一天他们这些主要演员每人双出。叶盛兰一生演小生行当,是从来不戴“髯口”的,可是她曾经在反串演《八蜡庙》时饰演过武老生褚彪,褚彪戴“白满”髯口,有很复杂的耍“髯口功”,据报道他表演起来却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可见其基本功之扎实。
天津大舞台戏院的新艺剧社多次做反串演出。如1950年1月31日日场演出《虹桥赠珠》,本工是文武老生的社长李铁英却反串饰演刀马旦的角色担纲主演。2月14日日场,大舞台演反串戏《法门寺》,赵廉由青衣、刀马旦演员高吟秋反串饰演,刘瑾由女老生唐啸东反串扮演,贾桂由青衣演员杨秀萍扮演,青衣角色孙玉姣由武生鲍云鹏反串扮演,旦角宋巧姣由武生小盛春反串扮演,老旦国太由文武老生李铁英反串扮演,丑角媒婆由武生彭英杰反串扮演,花脸角色刘彪由青衣袁文琴反串扮演,老生宋国士由花脸李芝纲反串扮演,老和尚由青衣花旦王彩霞反串扮演,二公差是武旦梁碧君、花旦崔婉媚。
同一天(2月14日)晚场,他们又反串演出《八蜡庙》,褚彪是杨秀萍的,费德功是梁碧君的,黄天霸是袁文琴的,施仕伦是大丑演员徐永海扮演,张妈为李铁英扮演,金大力由高吟秋扮演,关泰是崔婉媚的,贺仁杰为赵永和扮演,小姐由小盛春扮演,丫环是阎育亭的,丑角费兴由武生陈云超饰演,老生院子是李芝纲的,老道是赵洪林的,王栋为彭英杰,王梁是鲍云鹏。3月14日大舞台再次反串上演《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青衣花旦演员闻占屏扮演周瑜。

雷喜福《群英会》分身照

1950年7月31日晚,正在天津共和戏院领衔演出的宋德珠、梁慧超等这天都演双出戏,除了各演其它剧目外,他们剧团全体还上演了反串戏《八蜡庙》。反串的演员和角色是:刀马旦宋德珠饰武老生褚彪,武生梁慧超饰旦角张桂兰,老生郭和咏饰花脸费德功,丑角冯玉增饰老生大人,青衣赵蕴秋饰武生黄天霸,老生宋玉声饰花脸金大力,旦角白畹华饰武丑朱光祖,小生陈盛泰饰关泰,武生马鸿麟饰小张妈,花脸景荣庆饰小姐,武生江世升饰丑角费兴。
9月29-30日晚场,多才多艺的京剧大家赵松樵在天津大舞台戏院上演两场“赵派”名剧《苦中义》,自编自导自演,反串丑角“傻子”。10月13日早场演出全部《连环套》,前反串饰花脸角色窦尔墩,后演本工的武生黄天霸。
12月27日至1951年1月8日,叶盛兰的育化社和毛世来的和平社联合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8日晚的最后一场戏不但主要演员演双出,而且最后演反串。剧目有《阳平关》《拾玉镯·法门寺·朱砂井》《辕门射戟》,大轴是全体反串演《大八蜡庙》。
1951年1月1日起,文武老生名家李铁英领导红风京剧团在天津大舞台戏院演出。9日晚场和15日早场演出《智激美猴王》,刘俊文饰演孙悟空,李铁英反串饰演猪八戒。
1月8日晚,是叶盛兰、毛世来等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本期演出的最后一场戏,前边演出了《阳平关》《拾玉镯·法门寺·朱砂井》《辕门射戟》,最后“大轴戏”是全体反串演出《大八蜡庙》,既双出又反串,这样演出的机会不多见。

言慧兰 言慧珠 后台合影

2月6日起,裘盛戎的“戎社”开始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主要演员除了裘先生外,还有王正屏、李世琦、李多奎、李鸣盛、林秋雯、梁小鸾、马富禄、黄元庆、储金鹏,演至2月27日。27日晚场是戎社的最后一场戏,前边由林秋雯、储金鹏合演《穆天王》开场,接下来是王正屏、黄元庆合演全部《伐子都》,李多奎与马富禄合演《钓金龟》,然后是裘盛戎、梁小鸾、李鸣盛合演《二进宫》,最后全班大反串演出《打面缸》,这晚裘盛戎、马富禄、梁小鸾、王正屏、李鸣盛、林秋雯、储金鹏、黄元庆每角双出,也是双出加反串,另外反串演《打面缸》也不多见。
5月3日至17日,言慧珠剧团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言慧珠是著名的梅派青衣演员。17日晚是言慧珠这次在天津演出的最后一场,她在前边演了一出梅派名剧《宇宙锋》,最后大轴她反串演了一出本家的言派老生戏《让徐州》。
王永昌 陈富瑞反串《双摇会》剧照
5月18日起,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实验剧团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主要演员有李少春、叶盛章、袁世海、黄玉华、孙盛武、李世霖、娄振奎、骆洪年、阎世善、李幼春等。6月10日晚是他们最后一场演出,大轴戏是反串演出《法门寺》,文武老生李少春饰刘媒婆,武丑大师叶盛章饰老生的赵廉,架子花脸袁世海饰旦角的宋巧姣,唱青衣的黄玉华饰花脸角色刘瑾,反串演《法门寺》别开生面,新颖别致。
5月27日起,扶新剧社在天津共和戏院演出,著名旦角演员吴韵芳搭此班演出。6月23日早场演出全部《三国志》,吴韵芳前反串饰小生角色周瑜,中反串饰老生角色孔明,后演本工旦角孙尚香,一人赶饰三个角色,并且分属小生、老生、旦角三个行当,可见其多才多能。
5月31日起,毛世来、陈少霖、黄元庆、杨元才、钱元通、王玉敏、江世玉、朱桂华、冯玉增、于金奎、刘永利等在天津新华戏院演出。6月4日晚和11日晚两次演出《群英会·借东风》,每角双出,连演两角。旦角演员毛世来前反串饰小生角色周瑜,有操琴、舞剑的表演,武生黄元庆反串老生饰鲁肃、后再演武生角色赵云,多方面展示演员的技能。
张君秋 马连良《霸王别姬》剧照
1952年1月27日起,至2月24日,马连良、张君秋率领中南联谊京剧团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2月14日晚场马、张主演《雪杯恨》,张君秋前饰程雪娥,后反串饰莫昊。2月19日晚场演《霸王别姬》,马连良反串饰项羽。这是两人难得一见的反串表演。
2月15日起,北京勇锋剧社在天津上平安戏院演出。19日晚和24日晚两次上演《大溪皇庄》,赵慧秋表演自拉自唱带反串。
由毛世来、陈少霖、黄元庆、杨元才、钱元通、王玉敏、江世玉、朱桂华、冯玉增、于金奎、刘永利为主要演员组成的剧团,1951年5月31日起在天津新华戏院演出。“四小名旦”之一的毛世来也演双出或反串,如6月4日晚就是每角双出,并且反串,前边演《群英会·借东风》,青衣兼花旦名家毛世来反串饰小生的周瑜,武生黄元庆前反串老生鲁肃、后饰赵云,大轴戏还有《蝴蝶梦·大劈棺》。11日晚毛世来双出带反串,前边演《群英会·借东风》,毛反串周瑜,后边他还要演一出旦角大戏,全部的《樊梨花》。12日晚最后一场,他前后演了两出大戏《武松与潘金莲》和全部《红娘》,当然这都是他的本工戏,非反串。
6月25日起,旦角名家赵燕侠率燕鸣社在天津新华戏院演出,30日晚她演双出戏,在前边演《孔雀东南飞》,后边反串演小生戏《白门楼》饰吕布。
侯玉兰《长坂坡》剧照
11月,刀马旦和文武花旦名家白玉艳领导协玉京剧团在天津共和戏院演出。15日晚场,白玉艳反串演大轴戏《三岔口》饰任堂惠。
1953年3月27日起,旦行演员李慧芳领导苏州市开明京剧分团在天津新华戏院演出,4月12日早场,李慧芳反串小生演出《吕布与貂蝉》饰吕布。13日晚再次反串演老生戏《定军山》。
5月,吴素秋领导北京市京剧四团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演出。14日晚演出吴素秋的本派剧目《苏小妹》,反串饰小生。
毛世来、贯盛习领导的和平京剧团于9月26日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上演。29日晚场毛世来演双出戏,前边的全部《借东风》中,反串饰周瑜,后边演《辛安驿》饰陈秀英。
11月25日起,武旦演员小白玉艳与著名武生李少楼组班,在天津新华戏院演出。小白玉艳曾反串演出武生戏《白水滩》《三岔口》《斗悟空》《丧巴丘》。
张玉英 白玉薇《八蜡庙》剧照
12月11日起,由李元春、陈金彪、李韵秋为首的春秋京剧团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演出。19日晚场和27日早场的“大轴戏”是李元春、李韵秋兄妹主演的《三岔口》,李韵秋反串饰演武生角色任堂惠。20日早场的“大轴戏”是《白水滩》,李韵秋反串饰演十一郎。
1954年11月1日起,春秋京剧团在天津华北戏院演出。6-7日晚场演出全部《天波杨府》,李元春、李韵秋演双出并且带反串。李元春前饰武生应工的任堂惠,后饰武丑应工的刘利华;李韵秋前饰武花旦应工的杨排风,后饰武生应工的任堂惠。
上海市戏曲学校剧团由俞振飞、言慧珠、华传浩、郑传鉴、黄玉麟等组成,于1959年10月23日起在天津人民剧场登台演出。26日晚场,言慧珠反串演出言派老生戏《卧龙吊孝》,29日晚场她再次演反串戏《让徐州》。
1959年10月31日起,吉林市京剧团在天津共和戏院演出。31日晚场小白玉艳以演全部《天波杨府》“打炮”,并且演双出,前饰杨排风,后反串饰任堂惠。11月11日晚同31日晚。12日晚场的“大轴戏”是《十八罗汉收大鹏》,小白玉艳前饰月霞仙子,后反串饰演大鹏。
像白玉艳和小白玉艳师徒,本工武旦、刀马旦、花旦,偶尔演武生戏,这可以视为反串。但是,有些女性演员本工就是武生,她们虽然是女性,尽管演的是武生戏,也不能视为反串。(2020.7.15完稿,9.12修改,11.27定稿)

参考资料:

1.《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

2.《民国戏曲史年谱》:陈洁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3.天津《大公报》

4.《天津日报》

5.老戏单


京剧三鼎甲四周年总目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