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湿是万病之源看:肺部结节治疗

之前,笔者发表《痰湿是万病之源》公众号文章,从痰湿的形成、痰饮水湿等不同的病理层次、临床表现等,对“痰湿病症”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讨论,关注者甚众。

那么,“痰湿病症”究竟与西医的哪些疾病(病症)有密切关联呢?笔者就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体会,逐渐分析讨论。
本文讨论的是肺部结节的诊断治疗。
1
肺部结节的发现

近年来,由于低剂量螺旋CT普遍用于临床,甚至成了重点检查项目,检查出了很多的肺部小结节,因此引起了不少人担心自己是否得了肺部肿瘤,甚而整日愁眉苦脸,寝食难安,怕的不行,更有甚者想“一切了事”。

临床上,很多不是肺癌的疾病也会产生结节,比如炎症、结核、增生、肺细胞瘤等等,都属于良性结节。那么临床怎么来区分呢?

首先从影像学上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比较全面。

2
肺部结节的类型
从影像上讲肺结节一般有三种类型。
(1)第一种是纯磨玻璃结节:
这种结节看起来像淡淡一层薄雾。这种结节分两类,看具体是弥漫性生长还是局灶性生长。一般来说,弥漫性生长的多为良性,局灶性生长的多为恶性。

(2)第二种是混合磨玻璃结节:

像个荷包蛋,周围淡,中间实心。这种恶性程度最严重,“蛋黄”成分越多,侵袭性越大,也越可能是恶性。

(3)第三种是实性结节:

就像把蛋白吃完了的煎鸡蛋,只剩一个蛋黄。这种结节一般良性概率高,很可能是钙化形成。
3
要看结节边缘是否光滑
在CT报告单上,一般会看到边缘光滑、毛刺、分叶、胸膜凹陷、空泡、血管集束等特征描述。其中边缘光滑的描述,往往表示结节很可能是良性,毛刺的话是越少越不容易是恶性,分叶征、胸膜凹陷、空泡以及血管束则需要警惕恶性结果(上图为结节边缘毛刺,下图结节边缘光滑)。
4
肺部结节的大小也重要

孤立性的结节个头越大,越可能是恶性。

如果直径小于5mm,一般就不太可能是肺癌。每年随访检查一次即可。

如果大于5mm,那么可以3个月复查一次,看看大小变化。如果随访过程中,长时间没有变化,那基本就没事(需医生判定)。但如果随访过程发现结节个头增大,由虚变实,还有小血管生成,就必须要尽快开始干预治疗。

对大于10mm的结节,不要有侥幸心理,务必需要尽快就诊,看看是否是恶性肿瘤。

5
动态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

基于癌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当影像检查不能确定结节性质时,可以通过随访定期关注结节的大小变化、密度变化以及内部成分变化。

一般来说,临床医生会以结节体积的倍增时间来计算判定结节性质。

6
综合判断最重要
虽然体检时查出的肺小结节,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病变。
但是要完全确定临床确实有难度。
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来帮助我们判断:
(1)动态复查CT随访判断。临床上“三个月来做一次CT,密切随访。”许多医生会给出这样的建议;
(2) 结合肿瘤肿瘤标志检查判断;
(3)穿刺活检是判断恶性还是良性的金标准。但临床上,医生需要考虑肺癌的概率是否足够高,年龄、身体适不适合,以及结节位置和大小是否适合穿刺,综合考虑才可以实施。

让我们来看看肺部结节的3D影像吧!

那么,临床上,我们是否就只能等着复查CT呢?
且看中医如何认识、如何治疗。
7
肺部结节的中医认识
1.看局部,观整体,解析病因病机
《说文解字》曰:“结,缔也。节,竹约也”。
现代解释“结,聚合也,凝聚之谓。节,行动的度,重要的点”。CT及内窥镜下影像是现代中医的望诊延伸,CT上发现的肺部结节当是肺部邪浊聚集(痰湿郁结)而成的“点”,中医一般认为此结节是痰瘀互结之征象。古人云:“最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地”。朱丹溪也早有言:“痰夹瘀血遂成窠臼”(形成结节)。
肺部结节的产生与《黄帝内经》脏象学说中肺、脾、肾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因为这三脏均与人体水湿代谢密切相关。肺“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脾“运化水湿”是水湿代谢的“枢纽”,肾“主气化”则“小便能出亦”。《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医宗己任篇》说:“肺之空窍只受得脏腑中固有之气,受不得一分邪气耳”。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故为娇脏。但由于肺司呼吸,开窍于鼻,咽喉为肺之门户,主皮毛,职司卫外,外来邪气如风寒暑湿燥火或烟尘秽浊等皆易先从口鼻气道或皮毛犯肺。
因肺主气,朝百脉,主治节,为水之上源,与大肠相表里,全身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再输布全身,而血的运行又赖气的推动,随着气的升降运行全身。气、血、津、水的运行及肠腑的通畅均需赖肺的治理调节功能,故肺的病理特点中邪易侵袭、气易上逆、痰饮(湿)留伏蕴结,或致痰瘀易结也不少见。
因五脏相关,或先伤他脏及肺,亦可致结节生成。如脾失健运,酿液为痰,上潴于肺,脾不生血,血虚血瘀;如肝郁气滞血瘀,肝郁化火炼液为痰上犯、热灼血泣成瘀。若肾失温煦、水泛为痰、上渍于肺、血寒而凝成瘀等。
因此,肺部结节的形成,既可因外邪或肺脾病变而成,也可因饮食、情志、劳倦伤肺而致。临床上,以肺气亏虚,脾不运化,水湿停聚,聚津成痰,气无力帅血运行成瘀,形成痰瘀互结者为多。
2.观整体,需区分结节其形成病机气、痰阻、血瘀之主次,以及寒热虚实之不同。
气滞则多见情绪急躁易怒或长期工作压力过大之人,经常失眠心烦或感情脆弱、委屈欲哭,胸胁作痛,舌质多淡暗苔薄,其脉多弦。
痰阻明显则舌苔多腻,其脉多滑,多伴有胃肠不适等症,随其痰之寒热湿燥不同,腻苔之白黄以别寒热,苔之干湿以区别燥湿。血瘀其舌质、面色多暗,或有冠心病等病史,女性多有月经后延,由其脉之弦缓有力无力以别虚实。

总之,通过四诊合参,既看肺之局部结节,也看全身整体之表现,以明确病机及证候特点。

8
从痰湿蕴结到肺部结节
1.务必重视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处,主宣发肃降。人体气机的运行与大自然气的运行一样。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很高。《内经》中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素问》:“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
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就是指肺与大肠在结构上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
肺经起于胃中脘的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穿过膈肌,入属于肺脏;又从肺系的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的中府、云门二穴,下循上臂内侧进入寸口的经渠、太渊二穴。其支脉从列缺穴走向食指内侧,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接。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沿食指桡侧,通过合谷、曲池等穴,向上会于督脉的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隔,入属于大肠。
在五行里,肺与大肠同属金,肺属阴在内,大肠为阳在外。肺为“相傅之官”,主气;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水谷,传导糟粕。正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大肠经的邪气容易进入肺经(肺部病变),肺经的邪气也可以表现在大肠经上(肠道病变)。
2.脾胃(肠)失调、气机阻滞、痰湿蕴结
脾主运化,运化水液,若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聚而成痰。《医宗必读·痰饮》:“按痰之为病,十常六七,而内经叙痰饮四条,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
若脾胃运化失职,土不制水,则导致水津不行,停聚而为痰、为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属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饮食入胃后,经脾的吸收,将水液中的精气首先向上输送于肺,在肺气的作用下,将其中的“清”的部分布散于全身以濡养脏腑组织器官,其中“浊”的部分,一部分经肺的宣发作用输布于皮毛而为汗,另一部分经肺的肃降作用下达与肾和膀胱,成为尿液排出体外,使体内各个组织器官,既得到津液的充分濡养,又不致水湿停留,从而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若脾运不健,气化失调,水液停聚于肺而为痰饮,故曰:“脾为生痰之源。”
脾胃相为表里,脾失健运,则胃受纳腐熟和胃气降逆的功能必受影响,胃和肠同为“六腑”,功能特点以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以“通降”为用。浊气不降,“浊气在上,则生瞋胀(腹胀)”,这反过来会进一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导致痰湿在肺部蕴结聚集,在肠道阻遏气机,并形成恶性循环。
3.肺和肠道都是人健康之根本
研究表明,肺的宣降功能和肠道的通降功能正常,可保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如果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就会破坏人体的营养与代谢调节平衡,甚至诱导先天性免疫功能下降。所以可以认为肠道几乎是很多慢性疾病的根源,修复肠道是治疗慢性疾病的关键所在。
01.
消化道:身体最繁忙的“边防线”
人体有三个主要的器官与外界世界相接触: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这三个器官当中,消化道是最繁忙的。消化道是指从嘴到肛门的一条长长的管道。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不像肺,经常与各种外来物质(各种吃喝的东西)和外来生物有机体(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接触。而皮肤把大部分的东西留在外面,很少的东西能穿过它。
而肠壁(粘膜)需要吸收对身体有用的物质,所以我们才得以生存,比如分解食物(消化)、吸收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吸收)、排出废物(排泄)以及为肠道细菌提供居所。
此外,肠壁细胞还能够从血液中捕获新陈代谢的废物和其它有毒废物输出到消化道中,和没有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一起排泄出去。所以,我们所排出的粪便中不仅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还有来自血液的代谢和有毒废物。
02.
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身体的“安全部队”
人体时刻会受到一些外来物质的入侵。当外来物质通过消化管时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是肠壁。在理想情况下,具有紧密连接的肠壁细胞足以抵挡所有外来物质。偶尔,也会有一些漏网之鱼,这时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就发挥作用了。
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其由集合淋巴结、独立淋巴滤泡、肠系膜淋巴结等组成,占了人体免疫系统的80%左右;而且人体70%的sIgA位于肠道之内(这与中医“肺主气、属卫”的思想极为相似)。
因此,肠道具有巨大的免疫潜能,可以有效地抵抗病原体毒素及其代谢物的入侵。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是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中最大的一部分。
03.
肠道神经系统:身体的“通信协调系统”
肠道壁内有许多不同的组织层。肠壁是与外界直接接触的一层,由吸收营养和排出废物的细胞构成。肠壁周围有一层结缔组织,它将小血管固定在那里,收集被吸收的营养物质。另一层肌细胞将消化道的内容物向前挤压。它们之间是一层不连续的免疫细胞层,它们通常聚集在一起,形成派尔集合淋巴结。
一些微小的神经纤维与其构成消化道壁的肠壁细胞、肌肉细胞和免疫细胞相接触,调节它们的功能。如消化道的肌肉细胞负责肠道蠕动,这些细胞的收缩时间、强度和持续时间都由这些神经纤维控制。这些神经纤维是生活在肠道周围的神经元的延伸,构成我们的肠道神经系统。这些神经纤维像一张网一样遍布肠道,向我们的肠道神经元发送和接收信息。
有科学家认为,在我们的身体里存在两个大脑:一个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存在于颅腔内的头脑,另一个则是存在于我们的肠道中的鲜为人知的肠脑。头脑被称为我们的“第一大脑”,肠脑被称为我们的“第二大脑”。
在思考的时候,头脑中的神经元会产生微小的电火花,头脑是思维的硬件。但是,当经历某种“直觉”时,微小的电火花就会出现在我们肠脑的神经元中。第一大脑(头脑)是智力硬件,而第二大脑(肠脑)便是精神和情感的GPS。如果没有它,就会“迷路”。
事实上,肠脑比我们的头脑更活跃地产生神经递质。5-羟色胺是一种负责快乐的神经递质,大约90%的5-羟色胺都是在肠道中产生的。肠脑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影响我们头脑的功能。
最近,更有研究人员提出“肠道功能可决定人体的寿命长短”。
9
肺部结节的中医治疗方法

目前,肺部结节尚无西医治疗药物,中医治疗肺部结节病是采用辨证施治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证候)开出具体的药方。在临床观察发现,痰湿蕴结、或痰湿夹瘀证型者居多,同时考虑结合调整肠道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1.痰湿内结型

症状:形体偏胖或者肥胖,咳嗽咯痰,痰白稠粘,或胸闷憋气,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

治法:行气祛痰,健脾燥湿。

方药:二陈汤或温胆汤加减化裁。

2.气血瘀滞型
症状:体型不肥胖,咳嗽不畅,心烦易怒,或胸闷气憋,舌质淡红,有淤点。

治法:活血散瘀,行气化滞。

方药:血府逐瘀汤+柴胡疏肝散加减化裁。

3.痰湿化热(火)型

症状:多伴胸闷、咳嗽、痰黏、难咯出、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祛痰散结。

方药:清气化痰汤,临床用药如防风、连翘、瓜蒌、黄芩、清半夏、浙贝母、鱼腥草、丹参、柴胡、夏枯草等。

4.气虚痰瘀型

症状:倦怠乏力,多汗,易外感,纳呆,大便溏稀,舌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腻,脉细无力(脉濡)。

治法: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临床用药如人参、炒白术、陈皮、柴胡、升麻、赤芍、皂角刺、白蒺藜等。

5.阴虚痰瘀型

症状:心烦易急,夜间手足心热,或有盗汗,舌红少苔,脉细弦。

治法:养阴清热,化痰散结。

方药:青蒿鳖甲汤,临床用药如青蒿、鳖甲、元参、贝母、牡蛎、知母、牡丹皮、生地黄等。
6.可配合穴位按摩祛
古人说“痰多宜向丰隆寻。所以,凡与痰有关的病症可通过丰隆穴来治疗。借助温热的刺激这个穴位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1)丰隆穴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从腿的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临床上,如果有人觉得有痰咳不出来,刺激丰隆穴后很容易把痰吐出。
高血脂、体内痰湿重的人,均可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丰隆穴5分钟。

(2)支正穴

取穴方法:支正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支正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支正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虚寒者可艾条灸5-20分钟。
支正穴可以治疗痰结,就是湿气结在一起了,叫痰湿所结(赘生物),或有气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气,体内的痰湿凝结成赘生物。

通过刺激支正穴,可以化解痰结(赘生物)。因为支正穴可以从心脏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后冲击小肠经,小肠的功能增强了,痰湿能够被及时的化解掉,就不会产生这些赘生物。

(3)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胃肠病证,是临床常用于健脾除湿的保健穴位。
临床上,对于肺部结节需高度警惕(要关注),但也不必恐慌(不焦虑),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笔者在临床化痰除湿、散结化瘀方法,结合调整肠道功能,临床应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肺部结节,临床疗效良好。
但肺部结节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所以治疗需要相应的疗程(时间)。根据肺部结节的大小和性质,一般需要2-3月左右。
下图是笔者在门诊治疗(约2月)的一肺部结节患者,经过CT检查对比,肺部结节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消失。
上图为治疗前肺部CT报告。

上图为治疗后CT报告

参考中文视频,请观看:什么是肺部磨玻璃结节?

特别提示:
文中所涉治疗方法和药物,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