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特辑】窃药者嫦娥的阴影原型意象

嫦娥奔月的传说家喻户晓,她为了保护不死神药而飞上天宫,孤独地生活。袁珂说过:“嫦娥这个神话人物是从古到今我国民间最熟悉的人物,只要抬头望月,就能想起月里住着这么一个嫦娥。'月里嫦娥’竟成了古时人们形容女性美的最高修辞。”

最早记录嫦娥事迹的是商代的巫卜书《归藏》,1993年在湖北江陵一个秦代墓址中出土一批《易》占性质的残简,经过学者的研究,证明是当时的《归藏》。可见《归藏》一书,成书不晚于战国晚期。

据《文选》卷13谢希逸注《月赋》引《归藏》:“昔常娥以不死之药犇月。”《文选‧祭颜光祿文》李善注引《归藏》:“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而《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则记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这个浴月的女子是帝俊的妻子,名字叫“常羲”,为嫦娥最初的称呼。

战国时期的记载显示,嫦娥原本是帝俊的妻子,是月亮之母,是为女神,却又为何要偷食西王母的不死神药奔月呢?她与羿的故事在那时还毫无联系。

嫦娥与羿有关的说法从汉代才开始出现。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在这段文字中,嫦娥和羿有了关联,却并没有表明二人是什么关系。只描述了羿向西王母处求得了不死神药,却被嫦娥偷偷服之后奔月而去。可是嫦娥和羿这两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仙药为何会被嫦娥偷服?为何嫦娥会有“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之感?

这种种疑问引发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不断地对嫦娥神话进行补充,后来,嫦娥神话和羿神话合二为一,相互影响,变为一个神话了:

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 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这里的 “姮娥”就是嫦娥。嫦娥更早的名字是“恒娥”,“恒”字的古音读cháng,到了汉朝,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讳,就把“恒”字改成了“嫦”字或“常”字。“嫦娥”的名字便沿用至今,与之一起流传至今的是羿和嫦娥为夫妻的说法,并在这个基础上演化出各种版本的嫦娥奔月故事和羿射九日的神话。

女神——偷盗者——蟾蜍

除此之外,汉代的流传的神话传说更表明,嫦娥最后化为了蟾蜍。此时,嫦娥经历了由一个高高在上的女神变为偷不老不死之药的女贼,再变成丑陋不堪的蟾蜍的过程。

学界有一种说法,蟾蜍为多子的象征,五月捉取蟾蜍的习俗,文献上所见甚早。

《淮南子》云:“鼓造辟兵,寿尽五月之望”。这里的“鼓造”就是指蟾蜍。因为蟾蜍肚大如孕妇而且一产多子,还可以入药,在认知力简单的远古时代,当然很容易成为初民生殖崇拜的对象。我国有不少少数民族部落现在还保留着对其进行生殖崇拜的习俗,比如广西天峨县蚂拐节的“蛙舞”表演。

蚂拐节的“蛙舞”表演|图源:网络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蟾蜍有冬眠的习性。人类的生命十分短暂,而且只有一次,但是在初民看来这全身长满癞疮的癞蛤蟆在冬眠后苏醒,苏醒后又冬眠的行为非常像死而复生,生死循环,这样的特性令原始初民十分倾慕和敬畏。

人们将蟾蜍在先民眼中“死而复生”的神力和月亮盈缺的特征联系起来,又因为有人认为蟾蜍身上坑坑洼洼和月亮表面坑洼的特征一致,再加上蟾蜍和月亮都属阴性特质的说法,在出土的汉代石画像上,经常会出现并列描绘的日月以及在太阳中站立的一只三足乌,在月亮里爬着的一只蟾蜍。

南阳汉代墓葬画像石拓片《嫦娥奔月》,画左上方刻一轮满月,月内有蟾蜍,其右女子为嫦娥,人首蛇尾,面向月轮作飞升状,画间繁星点点,云气缭绕。此画像石的拓片曾跟随神舟九号上太空。

在月亮中趴伏着的蟾蜍和人间的治理乱世有紧密的关系。《河图》云:“蟾蜍去月,天下大乱”。

在中国民间还流传着刘海戏金蟾的故事,相传说海在回家的路上救了一只三足的金蟾,后来金蟾帮助刘海斗败了大蟒蛇,并且化为一个美丽的姑娘嫁给了刘海,这位姑娘原来是南海龙王的女儿,他嫁给刘海后每日口吐金钱。可见,蟾蜍可以带给人们财富及幸福,还可以趋吉避凶,镇宅辟邪。

有研究因此认为我们应该忽略其丑陋的外表而对其作信仰的研究,我对此看法持保留意见。在这里,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下古人创作神话故事的原意,为何一个高高在上的女神会在神话故事的发展中被安排去偷不老不死的神药?之后的神话传说更是将嫦娥变成一个占有羿成果的自私无耻的偷盗者。最后又为何变成丑陋的癞蛤蟆?生殖能力强的动物有很多,比如鱼、兔子,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蟾蜍?

女神的降格——阴影的投射

神话只是一个载体,嫦娥本身就代表了人类最原始的欲望——长生不老。先民在对抗自然的过程中,意识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对于生命的渴望使得他们在意识中创造出了长生不老之药,所以《山海经》中有很多奇珍异草,这些奇珍异草各有奇效,例如:

《南山经·南山一经》中的育沛,“……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佩戴育沛,就不会患上由寄生虫引起的病。

《南山经·南次三经》中载:“有木焉,其状如谷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䓘,可以血玉。”这种白䓘,吃了可以让人不饥不疲。

《西山经·西次三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黄帝就以这种玉膏为食。

但周遭的现实又让他们意识到,这种神物应是难得,普通人无缘享用,于是嫦娥便以一个偷盗者的身份出现做出了偷取仙药飞升上天的事情。

如果说死亡是初民心中的阴影,那么与嫦娥有关的神话便是阴影的载体,嫦娥便是先民阴影的投射。

先民不愿直面第一个阴影——死亡,于是他们创造出敢于偷不老不死药的嫦娥,但又不愿直面内心的第二个阴影——偷盗,于是惩罚她永世孤独地待在月亮上,遭受普罗米修斯式的折磨。又将偷盗者变成丑陋的癞蛤蟆——第三个阴影——予以惩罚,阴影在这里又变成了故事的意义的宿主,阴影是其中的一部分,是无意识的,所以有关阴影的故事是无意识的创作。至此,嫦娥一直都是一个反面人物,女神的降格正是初民内心的阴影的投射。

《淮南子·外八篇》将嫦娥的故事作了一个改变:

羿从西王母处求取到长生不死仙药,放在家中,但是这件事被他的徒弟逢蒙知道了。逢蒙就趁羿不在家时去偷窃仙药,却被嫦娥发现,嫦娥力有不逮,抢不过逢蒙,逢蒙想要杀掉嫦娥,万不得已,嫦娥只好吞下不死仙药,飞到了月亮之上。嫦娥飞到月宫之后,非常想念在人间生活的丈夫羿,就命吴刚每日砍伐桂树,催促玉兔捣药,炼制神药返回人间,早日与在人间的羿团聚。

根据《淮南子·外八篇》的记述,是逢蒙的无耻导致了嫦娥无奈的奔月。嫦娥的形象在此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由一个反面人物变成了一个正义的女神。

而且,在《淮南子》的古本中还记载有嫦娥飞升到天上后变为癞蛤蟆的内容。但流传的今本却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上面所述的内容。这说明人们对嫦娥的态度已经从谴责转变为同情。尤其是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这段时期内,人们对嫦娥的同情越来越强烈,嫦娥化为蟾蜍这类的神话传说已渐渐被人们遗忘。

人们为了转变嫦娥的形象,不仅在这个故事中加入了第四个人物逢蒙,将神话传说的情节加以改变,还将本是对同一种动物的名称加以感情色彩上的区分。“蟾蜍”成为了月亮的代名词,历代名家更是在诗中将其吟咏:

唐朝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明朝刘基的《水龙吟·夜闻铜瓶汤响作》词:“玉釭开尽丹葩,画檐深宿蟾蜍影。”

清朝金农的《东冈卧病》:“蟾蜍两岁照秋林,忽忽奚堪百感侵。”

而蟾蜍的民间俗称——“癞蛤蟆”却成为一个贬义词,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一回:

“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的混账东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小弟撺空离地不过五六丈,此树高不可攀,何能摘他?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了。”

至此,每到中秋,我们便一次又一次地讲述嫦娥的神话故事,她美丽、圣洁、坚强,却又不得不忍受着孤独。

第四个人物逢蒙的加入,代替了嫦娥偷盗者的身份,使嫦娥的形象发生转变,也使得这个神话故事的结构固定了下来,成为流传最广的版本。

后来有关嫦娥奔月的故事本末,例如张衡《灵宪》、《后汉书·天文志》、晋干宝《搜神记》等书的记载和《淮南子》的说法大体是一致的。

羽化成仙

——对死亡的另一种态度

先民对于死亡的惧怕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人们依然惧怕死亡,不死仙药依然会存在。可是人们却渐渐意识到,死亡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儒家就认为死亡是肉体生命的终结,只要有出生,就一定无法避免死亡,生、老、病、死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要经历的过程,而死亡更是每一个个体的最后归宿;在《论语·颜渊》中就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内容。

既然死亡是自然的过程,是必然的结局,这一切都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所以儒家学者认为对于死亡,我们不必太过介怀。

发现于湖南襄阳的南朝墓葬室壁画

到了汉代,神仙思想的兴起使得人们笃信人死后灵魂可以飞升到天上,许多汉代的墓葬画中有这方面的描绘。人们由惧怕死亡渐渐变为对死后理想世界的追求,嫦娥、蟾宫、玉兔、桂树等元素有机地结合在月亮这个空间中,附在这些图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夹杂着人类追求美好生命的情感,使得嫦娥的形象发生了转变。

我们也许可以认为,先民对于死亡的阴影并没有消失,而是将其压制到了潜意识中去,嫦娥形象的转变正是对死亡阴影的逃避。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夜夜心”,是嫦娥的,也是万民的。人们对于死后世界的美好愿景就寄托在这神话传说之中。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这种表现为成仙的超脱死亡的原型模式比较常见。威廉‧巴斯科姆在《民间文学形式:散文叙事》中指出:

“神话是散文的叙述,在讲述它的社会中,它被认为是发生于久远的过去的真实可信的事情。”“神话讲述的是世界、人类、死亡的起源,或是鸟兽的习性、地理特征以及大自然的现象。”

他认为神话产生的原因是人们相信它是真实可信的事情,而这些事情藉由神话表达出来。

对于嫦娥神话的争议虽然一直存在,但它仍然是学界探讨的焦点之一,许多不同的学者由不同的切入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由不同的角度入手又能得出不同的看法,所以对于嫦娥神话的研究也日趋全面。希望笔者从集体无意识原型的角度进行论述,并将其归入阴影原型中的观点可以使嫦娥的形象更加圆满。

参考文献

袁珂(1979).古神話選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81.

蕭統選、李善注(1936).文選。香港︰商務印書社.274.

袁珂(1979).古神話選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81.

袁珂(2013).山海經校注.北京:後浪出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341.

刘安(2014).淮南子‧覽冥訓.臺北:中華書局.158.

袁珂(1979).古神話選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79.

劉安(2014).淮南子.臺北:中華書局.92.

朝戈金(1994).西方神話學論文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1.(Dundes Alan編,1984)

作者:叶红

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分析专业博士

现于澳门工作

(0)

相关推荐

  • 神话传说的背后,美丽的月宫仙子嫦娥真身其实是蟾蜍

    导语: 嫦娥奔月的神话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非常有名,在神话中我们看到的嫦娥是一位美丽端庄的月宫仙子,她怀抱着娇憨可爱的玉兔,常年居住在孤苦寒冷的月宫当中.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人们对于美丽的嫦娥仙子也是同 ...

  • 月宫除了嫦娥,还有什么?

    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事业的巨大成就."嫦娥探月工程"也终于实现了数千年来中国人民对于月亮的幻想. 中国人对月亮有着独特的感情 从"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 嫦娥不在,后羿没射

    原题:失踪的箭神 我们只知道后羿射日,不知有大羿其人:我们只知道嫦娥奔月是吃了仙药,不知道她为何要吃仙药奔着寂寞的月亮而去:我们只知道后羿射日是神话故事,不知道幕后隐藏着惊天大阴谋.脑洞文化,戏说古今 ...

  • 嫦娥奔月神话背后的秘密,一定有你不知道的!上古神话那些事-99

    嫦娥奔月神话背后的秘密,一定有你不知道的!上古神话那些事-99

  • 从窃药奔月到仙女下凡,再到普通女性,嫦娥的形象原来一直在演变

    作者|匿名 字数:2522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每逢中秋,月亮女神嫦娥总会成为人们的谈资,那么嫦娥的故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变化呢?本文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嫦娥在我国历史时空 ...

  • 马天宇:妈妈在中秋节自尽,药是我买的,弟弟被抱走“抵债”

    原创烤红薯娱乐2021-05-08 13:32:38 娱乐圈有很多身世悲惨的明星.比如毛晓彤,她一生下来,父亲见她是女儿,就把她扔垃圾桶里了. 是母亲把她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独自抚养成人. 后来,毛晓彤 ...

  •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嫦娥仙子送来了中秋手抄报模板,手抄报作业又有救了!

    手抄报作业 写在课前 中秋将至 是不是中秋节主题相关的手抄报也变得多了呢 不用担心哦,手抄报小姐姐为大家又画了模板 让你的中秋节手抄报有更多的选择 一起来完成吧 需要什么主题手抄报可以在下方评论中给小 ...

  • 中秋节特辑|雾山傻根 | 中秋时节傍晚爽

    中秋时节,国庆.中秋双节纷至沓来,难得而少有的一连八天小长假,很快就要来临了,可绵绵秋雨一直徘徊在山城西峡,来来去去,不离不弃.这场秋雨,时断时续,已有月余了,可也不必烦,因为凡事有利有弊,老天自有道 ...

  • 中秋节特辑|张简 | 又到中秋月圆时

    相传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来源于明朝初年:就是朱元璋的月饼起义.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

  • 中秋节特辑|杨存德 | 仲秋诗会春风阁

    仲秋诗会春风阁 文|杨存德 邀请来文人骚客 邀请来秋风如歌 邀请来明月如水 邀请来激情似火 摆上美酒 摆上瓜果 张开笑脸 吟唱诗歌 千古闲情逸致 开怀春风一阁 遥想当年范公 览秀亭中赏月 握手社会显达 ...

  • 中秋节特辑|窦跃生 | 中秋

    中秋 文|窦跃生 花是万朵莲花 月是一口温泉 中秋的莲花温泉 祈祷--花好月圆 青梅冰糖花生仁的月饼 是否能品尝到团团圆圆的味道 这口泉 亲情着母乳的温度 这乳汁 回忆起莲花的芬芳 中秋的月光铺展回家 ...

  • 中秋节特辑:中秋赏月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我们 "BT历史零售" 公众号正式更名 &q ...

  • 【乐益行中秋节特辑】秀安路:亲子互动做灯笼和月饼

    为庆祝中秋佳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社区的亲子家庭提供互动平台,9月15日下午,在安吉街道办的支持下,乐益行社工中心驻秀安路社工站和秀安路社区,联合开展"迎中秋,庆团圆"中秋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