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五老之谢觉哉,曾任最高法院院长,儿子却在农村种了一辈子地
1950年1月,谢觉哉在湖南的两个儿子,想赴北京看望父亲,却囊中羞涩,拿不出路费。于是写信向父亲求助,希望父亲能够给予支持,或者想办法找个“便车”。
结果,谢觉哉也拿不出这笔钱,只能给儿子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子谷、廉伯,儿子要看父亲,父亲也想看看儿子,是人情之常。现在你们很穷,北方是荒年,饿死人,你们筹措路费不易,到这里,我又替你们搞吃的住的,也是件麻烦事。如你们还没起身,可以等我一下,等到今年秋收后,估计那时候光景会好一些。到那时来看我,是一样的。”
他特意强调了一下:“打听便车是没有的。因为任何人坐车,都要买票。”
当时,谢觉哉任政务院(后改名国务院)内务部部长,也是新中国以来内务部第一任部长。
1884年,谢觉哉出生于宁乡沙田乡萧家冲。当时是光绪10年,距离戊戌变法,还有十四年。
谢家家中略有薄产,谢觉哉本人还曾当过清朝的秀才。15岁时,与何敦秀结婚,生育了7个孩子,四男三女。
30多岁时候,谢觉哉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他参加新民学会,曾主编《通俗日报》和《湖南民报》。1925年,谢觉哉加入中国共产党,变卖了家中大部分资产,投身革命。当时他已经41岁。却毅然离开了妻子和7个孩子,辗转各地从事革命事业,一别就是三十余载。
从此背井离乡,从长沙到洪湖,再到江西,一路奔波颠沛,出生入死,曾数次被反动派追捕,又侥幸逃脱。
为了革命不惜性命,家庭也只能往后放了。谢觉哉曾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累汝苦思念,暮暮复晨晨。累汝御强暴,一夕或数惊。累汝家计重,荆棘苦支撑。”信里充满了对妻子的思念和感激。
奔波的路上也曾几次梦到故乡,“家乡时入梦,风景依稀中”,想念自己新添的小孙子,而自己走时候还年幼的小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了,“稚子已逾冠,雏孙正应门”。
但仍旧初心不改,“别离何足惜,贵不负初衷”。
1934年,谢觉哉五十岁整,在当时可以办“大寿”的年龄了,却跟随红军踏上了漫长的长征路途。一路饥寒交迫自不必说,身子骨跟不上,差点死在半路。能够成功克服艰难疾病,成功到达延安,连领导人都觉得是个奇迹,将他和其他五位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老战士一起,尊称“延安五老”。
革命先辈付出千辛万苦,终于换来了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
谢觉哉先是担任政务院内务部长,后来又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等职。
消息传到家乡,乡亲们都说,谢家这次可出了个大官。
大家都劝谢觉哉的子女们去北京投奔父亲,让“谢部长”给在首都北京安排个好工作。最好连亲戚朋友,乡里乡亲也能给“安排安排”。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以“谢部长”的身份,给子女安排个工作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谁知,招呼打过去,等来的却只有一封回信,信中说,“满了十八岁,求学做工就要靠自己,父母管不了许多”,又说,“不劳动想吃饭的路,已经堵塞了。你们以为我这里总可以找到饭吃,我这里不是劳动生产机关!”
谢觉哉还在信中写道,“你们会说我这个官是‘焦官’(湖南方言,指不挣钱的官)。‘官’而不‘焦’,天下大乱,‘官’而‘焦’了,转危为安”。
他还写了一首打油诗,“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官,起得早来睡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
周老官,是谢觉哉同乡的雇农,旧社会叫“长工”,谢觉哉以此自比,认为都是一样的工作,只不过一个是为地主工作,而另一个则是为大众工作。
谢觉哉这封信,并不是说给别人看的“幌子”。大儿子谢廉伯一次赴北京,向父亲提起“工作”的事情,谢觉哉明确答复:“种田人还是要的。”于是谢廉伯回乡种地,当了一辈子农民。
儿子谢子谷也来到北京,请求在北京安排帮忙安排个工作,谢觉哉回答:“全国刚解放,上头下头都要人,你有文化,还是回家乡工作好。”谢子谷于是回老家从事了教育工作。
而谢觉哉的孙辈也是如此,大多数在家务农,都从事着非常普通的工作,没有一个当大官的。谢觉哉的孙子谢利诗在老家当了一辈子农民,而孙子谢金圃则是当了一辈子乡村教师。
谢觉哉的曾孙曾经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我们家兄弟姐妹都非常普通,我这个区里的教育局副局长,算是家里最大的‘官’了”。
谢觉哉在延安时,因生病无人照顾,经组织安排,与王定国结婚,又有了几个孩子。孩子们也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入学读书,参加工作。最出名的孩子是谢飞,当了一名导演。其他的孩子基本都在从事普通工作,既没有当大官的,也没有当“老总”的。
谢觉哉曾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是旧社会官僚干的事!”,“我们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的子女。共产党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帮助广大人民能过好日子,要工作在先,享受在后。”
谢觉哉不给子女安排工作,还因为他认为,工作只有分工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分。这个观点,在当初,也是许多人都相信的真理。
革命非是为了小家,而是为了大家。一辈子献身革命,并不是为了“封妻荫子”,而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得更好。“能多做事即心安”,这就是无产阶级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觉悟。
作者: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