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将貌美女儿嫁给44岁大臣,结果培养出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
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鲁迅
回望中国近代史,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那就是晚清名臣李鸿章。在他的一生中,不仅领导了洋务运动,还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甲午战争等,对于晚清,李鸿章可谓是绝对的忠诚,而且为晚清立下了许多的功绩。
到了李鸿章43岁的时候,自己的小女儿出生,虽然此前李鸿章已经有过几个儿子,而中年得女便让李鸿章对于自己的小女李菊藕更加的偏爱。
生在李鸿章这样一个国之重臣之家,李菊藕的生活自然不用愁,况且李鸿章总是给女儿最好的。然而,李鸿章并不是想将女儿养成一个富家女,他还让女儿学习诗文,培养她的内在,让其成为一个通达诗书礼仪之人。随着年岁一点一点地流逝,李菊藕早就长成了一个外表清丽、内涵丰富的大家闺秀。
等到了李菊藕适婚的年纪,许多人都来到李府提亲,可是李鸿章却没有看上任何一个人,觉得这些来提亲的要不就是俗不可耐,要么就是觉得不够门当户对,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如此多的青年才俊,李鸿章愣是一个都没看上,反而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自己的幕僚,张佩纶的身上。当时张佩纶已经40岁,而自己的小女儿还是一个22岁的大姑娘,两人足足相差了18岁。要说从古至今,大叔与年轻女子的婚姻并不少见,可是李鸿章明明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为什么他一定要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比她大那么多的大叔呢?何况在此之前,张佩纶还曾有过两任夫人。可是尽管如此,李鸿章好像认定了张佩纶一般,已经决意将女儿嫁给他。
可是李鸿章在众人中选择张佩纶,肯定有他的道理。首先李鸿章和张佩纶共事多年,觉得他是一个可靠之人,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后,至少不会受到什么委屈。再者,李鸿章十分的惜才,张佩纶在二十出头时就考上了进士,之后又担任翰林院的编修,在李鸿章的眼里,张佩纶一直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根据自己对女儿的了解,他相信女儿嫁给张佩纶也一定能够有一段幸福的婚姻,而在古时一直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菊藕对于父亲的想法也并无异议。
几经考虑之下,李菊藕正式嫁到了张家,成为了张佩纶的妻子。两个人在一起,最怕的就是没有共同语言,可是尽管李菊藕与张佩纶相差了18岁,两人却出乎意料地十分投缘,他们都十分喜爱文学,一人抚琴,一人唱和,读书饮茶,生活在一起,好不快乐。
虽然对于张佩纶来说,在官场上并未能十分得意,可是在生活中,能够整日与李菊藕相伴,仍旧十分的幸福美满。不久之后,两人便生育了一儿一女,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只是到了晚年的时候,张佩纶回望自己的官场生涯,不觉有些失意,尽管自己的老丈人已经尽力帮助自己,奈何世事难料。郁郁不得志的张佩纶常常借酒消愁,可借酒消愁使得愁更愁,最终张佩纶抱憾而终。
张佩纶去世的时候,李菊藕才37岁,面对这样巨大的打击,曾一度让李菊藕感到人生无望,可是李菊藕却并没有就此堕落,她知道生活还需要继续,何况自己与张佩纶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李菊藕从来没有动过改嫁的念头,而是决心独自抚养两个孩子长大。
或许是为了完成张佩纶的心愿,让他在天之灵能够看见自己的孩子成为国之栋梁,又或许是李菊藕要强,她不希望李家就此没落,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自己的后人培育成有用之才。于是从此以后,李菊藕一门心思扑在了对儿女的教育上。
只不过,在当时的社会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仿佛早就刻在了人们的骨髓里,就连饱读诗书的李菊藕也不免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无意之中,她总是对儿子有了更多的期盼,最终,儿子张志沂长大成人。可是张志沂并未能达到李菊藕的期待,一辈子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
正当世人以为李鸿章的家族就要就此落魄时,没想到张志沂生出了一个女儿,她就是近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张志沂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母亲思想的影响,对于女儿也就缺少了一定的关爱,在这样一个家庭成长起来的张爱玲,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立的个性。在她的作品里,始终透露出一种对于残酷现实的看透与刻画,倘若没有家庭的影响,很难成就写出了《金锁记》、《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张爱玲。
参考资料:《个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