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企业效益继续向好, 经济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规模企业效益继续向好,
经济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最新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8%,增速比1-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利润同比增长27.7%,增速比8月份加快3.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保持明显加快势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是判断经济运行状况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宏观经济运行是否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重要参考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效益改善,说明经济运行情况也在不断改善。尤其在宏观经济环境不是太好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的改善来体现、来判断。很显然,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状况是令人高兴的,也是值得期待的。
事实也是,在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低迷以后,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去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不好、经营困难的局面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基础材料产业和制造业,效益出现了明显上扬的现象。数据显示,1-9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692亿元,同比增长4.7倍;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8984.3亿元,增长19.6%。尽管制造业实现利润增幅比不上采矿业,但是,能够在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实现19.6%的增长率,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行业和企业内生动力的激发是多么的有效、多么的具有影响力。而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降成本、去杠杆作用的发挥,其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的改善将产生更大的作用。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的改善,不仅仅是个别行业或少数几个行业的改善,而是整体的好转。1-9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只有2个行业出现减少。而出现利润减少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也主要是结构调整与转型、季节因素等造成的,而非行业本身出现了问题。不仅是行业,亏损企业数和亏损额也在减少和下降,1-9月份,亏损企业个数同比减少了3.4%;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则同比下降了18.1%。
表现在企业运行效率方面,企业运行成本降低的格局继续优化,1—9月份,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降低了0.23元,费用降低了,0.27元,从而带动营业收入利润率提高0.5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降低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7.3天,同比减少1天;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3.7天,同比减少0.6天。毫无疑问,这是经济转型最希望出现的结果,也是经济转型取得的明显成效。去杠杆、降成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如果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效率提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之一的话,那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增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更重要体现。因为,不仅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动能,提供了更多新的经济价值,1-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5%,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1个百分点。而且,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兴起、高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积极的帮助,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了良性循环、良性互动。
很显然,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和效益的改善,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最主要的推动力。只要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中国经济发展一定会尽快步入新的发展轨道。
需要把握好的是,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很多都属于基础原材料企业、属于基础行业,其利润和效益的改善,主要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产品价格的提高。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如何处理好与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关系。因为,对下游企业和中小企业来说,更多的是生产最终消费品或为规模以上企业配套的。如果不能充分兼顾下游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利益,不让下游企业和中小企业效益同步改善,就有可能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这个问题,是必须认真对待和考虑的,是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的。其中,给下游企业和中小企业减负,可能是最有效的办法和手段。也只有通过减负,才可能使整个经济的平衡性更好、运行效率更高、基础也更扎实。
谭浩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