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太极内功从哪里起步?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集解(四)
学太极内功从哪里起步?
一一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集解(四)
李新方
【原文】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
【解曰】太极内功广大而精微,高深莫测,人皆知之,今人的专著和文章虽还没有汗牛充栋,却也足以让人眼花缭乱,真正要学起来,茫然不知从哪里起步,是练有氧运动?是或顺或逆的腹式呼吸?或是什么抓闭呼吸法?还是先炼精化气,五步打通小周天,然后再练大周天?当然这些方法也都是善方便,都是难能可贵的,但都不可能达到王宗岳《十三势行工歌诀》讲的,“气遍身躯不稍滞”之太极内功的高级境界。
实际上,武禹襄祖师对这个问题讲得再明白不过了:“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这是太极内功的第三大秘密。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这是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因为天地万物都是太极,周敦颐《太极图说》云:“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是说天地万物都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和选择,只有人可以主动和自觉地认识天道即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修炼自身,而“中正仁义”,就是人道之极,即做人的最高准则。“立中正仁义而主静”,这个静字也非常关键,静不是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静是正动,正确地动就叫做静。
拳道,则是天道、人道在武术这个学术领域的具体化。这里,武禹襄祖师提出了“立身中正安舒”这个技击和内功修炼的最高准则,立拳道之极。各家武术,以及体操、舞蹈等运动,也都无不要求立身中正,并且也大多都做到了,但很难做到中正而安舒,更难做到八面支撑。
许多练技击的朋友常说的“有竖劲没有横劲”,或“有横劲没有竖劲”,就是这个问题。实际上,即使做到了有横劲又有竖劲,只能说对技击多少有一点点入门,还有许多缺陷,离实战要求还差得远,只有做到八面支撑,也就是八面劲,才能在实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是以要做到“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关键在于身法,也就是如果姿势不对,技击和内功修炼都无从谈起,故武禹襄祖师有《身法》一篇专论,其他拳论中还讲了许多。
身法,实际上就是把全身的每块骨都安排在最佳位置,才能打通全身气穴,真气得以敛入骨中,“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灵枢经·决气》),而经脉得以畅通无阻,“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经·本藏》)。
当然身法也是意,而不是形,同时身法又有增强用意之能的强大作用。有关身法,后面还要深入探讨。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是说内功修炼,全凭心意用功夫,在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无一处缺陷的基础上,用意无微不到,既真气无微不到,气遍身躯,内则气敛入骨,外则气势腾挪,八面劲自生,掤劲、听劲、化劲、穿透劲、凌空劲皆在其中。
到此境界,在实战中自能用意打人,即用内功打人,用意识支配体内能量的流动,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怎么打都赢,故能因敌变化示神奇,且意久自能神而明之,实现技击的全自动化,而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实乃当然之事。(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