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2095-2101)
【导读】
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中最得太史公喜欢的一个。他最“礼贤下士”,真正做到了“急人之困”,且具仁义之心。
侯赢,一“大梁夷门监者”,信陵君屡次想与他结交,但他不予回应。于是信陵君大会宾客,屈尊亲自驾车迎接他;侯赢不谦虚客气,一屁股坐上左边的尊位,且提出去市场上拜访屠狗的朋友朱亥,又不顾信陵君家中“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故意长时间与朱亥说话拖延时间,为的是考验信陵君的诚心。从始至终,“公子执辔愈恭”“公子颜色愈和”“公子色终不变”,且在宴席上“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给足了侯生面子,当然也成就了信陵君好客、礼贤下士的名声。如此诚心下士,必得回报。于是在秦围邯郸而魏王所派救兵只作壁上观,信陵君百般无奈“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时,侯赢主动帮他出主意,不仅窃得虎符,且推荐朱亥在晋鄙不听时“椎杀晋鄙”。由此可见信陵君确实能“得士”,且所得之士愿“为知己者死”——侯生在揣度信陵君至晋鄙军时就“北向自颈”以谢信陵君;如姬因信陵君能“急其所困”,为其父报仇,当窃符可以帮信陵君时,亦死而不辞。
“窃符救赵”已足以表现信陵君的“礼贤下士”,但司马迁还不满足,传记后半部分还记录了他居赵时与隐于博徒、卖浆者间的毛公、薛公交往,并与平原君比较。信陵君对赵国的毛、薛二公向往已久,此次居赵,在邀请无果的情况下,便“间步往从此两人游”。未料此事平原君却称此行为“妄从博徒卖浆者游”,称信陵君为“妄人”。平原君确实如信陵君评价的“徒豪举耳,不求士也”——养士不是为了得士,为了紧急时有人相助,只是为了得一能养士、门客众多的名声,也难怪此事为门客所知后,“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最后“公子倾平原君客”。信陵君屈身下士,慧眼识才,所交结的毛、薛二公,在关键时候,确实一语点醒了信陵君。从这个角度看,信陵君确实识才且才能为自己所用,这大大超过了平原君,也超过了春申君。
信陵君的仁义之心,太史公未大加渲染,但却给人印象深刻。为着救赵,必夺取晋鄙军,要夺晋鄙军,依晋鄙性格,必然要“椎杀”,侯生为信陵君谋画得妥妥当当,但未料信陵君却“泣”,侯生问其原因,道:“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信陵君的“泣”,是对人才的爱惜,也是对生命的珍视,与孟尝君过赵时因人笑其“眇小丈夫”而“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差异何其大。
本传记中还有一件事情很耐人寻味。信陵君门客众多,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因而战国风云,事无巨细,他什么事都知道。魏王与信陵君下棋时一听到赵边有烽火,便吓一大跳,“释博,欲召大臣谋”,而信陵君却从容地说:“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然而信陵君能得诸侯准确信息并没有得到魏王的赞赏,却引来魏王的猜忌:“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这种妒贤忌能,最终让秦的离间法得逞,一句“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让魏王深深感觉到威胁,信陵君只能“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竟病酒而卒”。从信陵君的角度看,有才华见识,但不能完全展现,要会“韬光养晦”,否则风头盖过上司,离疏远就不远了。从魏王的角度看,为君之道,当用人而不疑,疑人而不用,在疑与用之间徘徊,非人君也。
在司马迁笔下,信陵君身上几乎没有缺点。如果说有,那就是在救赵成功之后他“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他在魏有难魏王请他回国时发狠话“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但在门客“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和“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的劝谏下,“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知错立改,毫不犹豫。无怪乎太史公评价曰:“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