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咳嗽病证治规律研究

目的:探求咳嗽的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更多借鉴和新思路。方法:1.运用文献学方法,收集整理古代文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历代医家关于咳嗽的论述进行全面总结和回顾;2.搜集历代医家治疗咳嗽的医案,建立药物数据库和症状数据库,记录医案年代、发病季节、患者性别、年龄、病性证素、病位证素、西医诊断、症状、药物及应用方剂。利用SAS 9.1统计软件对数据库分别进行频数、因子、聚类、典型相关等数理统计方法和关联规则、链接图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结果:1.核心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为:肺、脾、胃、痰、风、热、阴虚;2.宋代、清代、近现代,咳嗽的病位都与肺、胃、肝关系最为密切,明代和当代的高频病位为肺和脾;3.宋代、清代和近现代均以风为首要病因,明代以血虚、气虚、阳虚为咳嗽的主要病因,近现代和当代的主要致咳因素均为热、痰、风和寒;4.药物库共收录药物451味,高频药物88味,常用药对44对;5.症状库共记载症状151个,高频症状44个;6.得到6组典型相关变量。

结论:1.热、风、寒、湿、火、燥是外感咳嗽的主要病因,火、热、痰湿、阴虚是内伤咳嗽的常见致病因素;2.咳嗽的证候类型包括:虚证、外感、痰饮、火热证、瘀证与郁证;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型为: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肝肾阴虚证、风热袭肺证、痰湿阻肺证、痰饮内停证、肺肾阳虚证、肺脾气虚证、风燥伤肺证、风寒袭肺证。3.治疗咳嗽的常用药物按使用频次高低依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补气药、解表药、补阴药、利水渗湿药、补血药等;4.从宋代至当代,热和痰等病因引起的咳嗽逐渐增多,阴虚、阳虚、血虚、气虚等因素逐渐减少;5.晨起咳嗽以阳虚和外感为主要原因,夜间咳嗽以阴虚肺燥和肝火犯肺为主要原因;6.秋季和冬季是咳嗽的易感季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