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剧都很精彩,追剧再也不用电视了,网剧将来会代替电视剧吗

当你已经无法容忍老套的“婆媳斗法”和“手撕鬼子”时,恭喜你,证明你还年轻。当你家的电视已经尘封数月,而选择网剧时,支持你,我们都是同路人。

当春晚没落得让人可怜的时候,电视对于文化和娱乐的普及功能已经完成,曾经的四大件已经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电视剧和网络剧也都开始为自己独有的受众群体服务了。

电视由于操作方便,音画方面,更适合老年观众喜爱。因此,电视剧方面的受众基本锁定在50岁以上,高中以下学历的群体。家庭剧,伦理剧适合心中永远有许多不满的老年女性。而抗日神剧对老年男性来说,更类似于真人版的《大闹天宫》。

40岁以下,大专以上的观众,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那些制作精美,内容丰富,表现手法新颖的网剧。当然,在40-50岁之间,还有一个摇摆层,他们的选择是由自己的品味决定的。

一部电视剧要想上星,必将损失很多观感方面的体验。首先就是题材,新广总局对电视剧内容的审查,有一套严苛的机制。从而造成《风筝》在修改了四年后,才能播出。而《胜算》更是五年后才能播出,可惜已经是体无完肤了。

而网络剧内容监管由工信部负责,目前为“自审自查”制度,限制也就宽松了许多。一些刑侦,玄幻内容的剧集也都能顺利通过。比如《法医秦明》,《盗墓笔记》等。甚至还能触及到一些灰色地带,比如《毛骗》等网剧,就能正常通过。

在制作水平上,网剧几乎也完爆电视剧。很多人都有误解,网剧粗制滥造,才被电视台放弃,无奈只能选择网络播出的。其实,正好相反,大部分网剧,都是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为自己精心制作的。

电视台对电视剧用人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小鲜肉搭配老戏骨,名导,名制作团队一样不能少。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来围观。这就使得一部电视剧的大部分制作经费都花在了演员身上。

而网剧对于演员的选择是“不选贵的,只选对的。”只有适合角色的演员,才是最好的演员。当年的《白夜追凶》时的潘粤明人气已经下滑,正是通过这部网剧才再度翻红。杨旭文、李一桐这样的新人,也只有通过网剧版的《射雕英雄传》,才能熬出头。

网剧把在片酬上节省的资金投入到制作上面,这也回归到了影视制作最健康的模式。好评如潮的《长安十二时辰》,虽然也有多位重量级演员参演,但剧组还是把70%的资金用在了制作上,才能在剧中为我们还原了最宏伟的大唐风貌。

另外 ,从长远看,网络剧还有更强的IP转换价值。受电视剧的观众群体特性所限,剧中的IP很难转化为电影或者游戏。50岁以上的人群不是影院的主体,更很少有游戏玩家。因此,投资商无法把利益做到最大化。这也势必造成资本向网剧倾斜的趋势。

2017年的《人民的名义》,通过电视渠道红遍全国,其中的年轻观众占有60%的收视率。这种现象只能说是可遇而不可求,很难说有多大的代表性。

他的姊妹篇《人民的正义》早就定档今年播出。甚至还计划放一个电视与网络的双响炮。但离年底还有2个月的时间,仍是遥遥无期,不知何时才能修改通过。作为一部电视剧,他的负面特点又出来抢镜了。

因此,随着电视剧观众群体的日渐萎缩,网剧群体的日益扩大,网剧超越电视剧成为主流平台,已经为时不远。不过一旦成为主流,那么其所受的限制就一定会加强。那么,又一轮循环,恐怕就要开始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