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三分钟》广告,根本没拍出春运的味道
陈可辛,你拍的一定是假春运
春运第一天,一条名为《三分钟》的视频,占领了票圈。
三分钟,是火车停靠站台的时间,也是女列车员能和儿子见面的时间,此片因此得名。
如果没有最后的品牌露出,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这个时长7分钟的视频,是一条广告。
这条号称是用iphone X 拍出来的广告,赢得了票圈的一票赞美与眼泪,也让苹果再次在中国市场赚足了口碑。
有春运做背景,这个讲述中国人春节团圆的广告,很明显成功了。
但是,它呈现出来的,真的是现实中的春运故事吗?真的有春运的味道吗?
1
广告中介绍,故事发生在中国最长的铁路线上。
女列车员的自白说,这是一辆从南宁开往哈尔滨的火车,跑一次需要6天的时间。
但是,从南宁到哈尔滨并没有直达火车,故事中的车次原型很可能是K727,从昆明开往哈尔滨,全长4537公里,全程时长67小时4分钟。
车次虽然发生了错误,却并不影响故事的发展。
火车行进到凯里站,车速减缓。丁丁(女列车员的儿子)在站台上搜寻缓慢划过眼帘的每节车厢,找他的妈妈。
与丁丁一起等待这趟列车的,除了他的小姨,还有迫切想登上这辆火车的乘客,和接客的亲友。
在这个视频中,等车的人正因为火车的到来而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车来了,离团圆就更近了一步。
然而在真实的春运中,等待,是笑不出来的。
等待亲人的,不会出现在站台上。因为看不见火车,他们只能紧盯着列车时刻表上每一次的红绿交替,数字变化。
如果火车终于到站,他们更要紧张起来。毕竟在出站的人潮中,精准地找到一个人,难!
如果火车突然晚点,他们就会进入另一轮等待中,不可预知的时间推延会让人更加焦躁。
而等着上车的,也不会有多开心。在火车刚从远处钻出来两束黄灯时,他们就得思考,该怎么上车。
2
上车是一道坎儿,虽然你准能上去,但是上去以后是什么样,就不好说了。
要上车的人,总会有人挤到最前面,就算手里拿着站票,也想挑个好地;有坐票的人,有恃无恐,不紧不慢地上车,但是能不能坐上,自己说的不算;抱着反正我能上去就行想法的这群人,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却没想到还可能有更坏的场面出现。
虽然上车的“人各有志”,但是广告中出现的上车画面,顶多是双休日。
在90年代,春运上车是这样的,井然有序根本不存在。
现在,车次变多了,选择变多了,等车的人也没见少,上车估计也不会排成一列纵队。
春运期间,列车员说“先下后上”的次数,远远没有说“前面的往里走走”的次数多。
通常情况下,列车员的耐心会被堵在车门的人磨没,在车门的人会被里面站着不动的人急死,而站在车厢里的,时刻盼望坐着的,赶紧下车。
3
这是广告中春运的车厢内。
在一辆春运的绿皮火车上,要是真出现这么宽松的车厢,那很可能是12306出bug了。
别说过道是满的,只要有空的地方,都是满的。
广告中车厢连接处是这样的。
但是,如果是真实的春运,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聪明的乘客们,连洗脸池和垃圾桶都不放过,这么大的空隙只放行李,能不被人骂?
广告中的乘客,一丝疲惫感都没有,笑着吃大葱,满脸回家的喜庆,睡觉也睡得格外踏实。
在一辆长途火车上,尤其是在一辆超过4000公里的长途火车上,只要你上了车,身上的每一寸纤维,都会留下火车专味。
在这样的空间吃泡面不算什么,吃大葱真的能忍吗?
再者,车上的活动,吃饭、打牌都是打发时间用的,坐的屁股都疼了,站的脚都软了,抖抖衣服都是疲惫,哪还笑得出来。
对陌生人的不安,旅途的颠簸,长时间的噪杂,哪一样都不能让你安心睡觉。
不过,事有例外,在镜头下,总会有欢笑。
你看,他们都多开心啊。
4
所以,即使这条广告以春运为背景,即使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即使讲了一个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团圆故事,它也没能表达出真正的春运以及身处春运浪潮的人们持续的焦虑感。
它只描绘了一副春运的轮廓,单纯地用这个轮廓去为整个故事做铺垫,让它看上去既饱满又充满人情,用配乐和气氛试图让你感动。
但是轮廓以内,色彩寥寥。
列车员的故事固然感人,但并不是她感动了你,而是经历过春运,经历过离别与团聚的你,感动了自己。
感动不重要,回家才重要。
今日话题
你有怎样的春运故事?
看得不过瘾,咋整
扫码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