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的唯一诗作,每个字都表白忠心,每个字都虚伪透顶!
说起秦桧,很多人都会咬牙切齿。虽然他不是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汉奸,但他却是最为知名的汉奸。这个奸臣一心求和,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为了讨好敌国,竟然迎合宋高宗,自毁南宋的万里长城,将流芳百世的岳飞害死,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以百姓的血泪换来苟且偷安。
很多人会疑惑,秦桧是文人出身,有的史料甚至称是北宋状元出身,为什么没有多少诗词传世。其实,秦桧有一首半的诗流传,之所以这么少,恐怕还是因为他的名声太臭,后世人选择性遗忘罢了。其中半首诗是“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猴孙王”,这个我们有机会再详细说说,今天来看看他的《题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后》:
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
《伯夷颂》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高度赞扬了伯夷特立独行的品德。这个特立独行,并不是说行事怪异,而是指伯夷出淤泥而不染,不被当时的浑浊风气所玷污。韩愈通过赞美伯夷“信道笃而自知明”,抨击了当时不辨是非的处世哲学,也表明了作者仰慕先贤,以身许国的理想愿景。
范文正公即北宋名臣范仲淹,他从小经历坎坷,然而却不忘民间疾苦,在位时期政绩突出。他将韩愈的《伯夷颂》书写装裱,成为了当时的佳作。黄庭坚曾夸赞范仲淹的书法:“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著,极近晋宋人书。”针对范仲淹所写的《伯夷颂》,黄庭坚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范文正公书《伯夷颂》极得前人笔意,盖正书易俗,而小楷难于清劲有精神。
这幅书法作品,在当时就引得了轰动,秦桧也曾经有幸欣赏,并且写下了上面那首《题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后》。全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远古的前贤都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们的浩然正气却万古长存,像韩愈、范仲淹这样的忠臣并不是时时都有,我的这片忠心,又与谁共鸣呢?
说实话,这首诗虽然简单,写得却非常不错。细细咀嚼起来,它并没有豪言壮语,却表现出了追慕前贤,怀念古人的情怀。这首诗以平稳的口气,叙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表现出诗人对大宋王朝的一片忠心。
值得考究的是,并不知道这首诗到底是在南渡之前所写,还是在南渡之后,秦桧当上丞相时所写的。
这个时间节点非常重要,因为秦桧也不是一开始就变成软弱的求和派和遗臭万年的大奸臣,在靖康元年,他就上奏宋钦宗,在《上钦宗论边机三事》中表示不该向金人一味退让,应当迎头痛击,否则会削弱自己的民心士气。
然而在靖康之变后,秦桧也被掳至北方,后来因为讨好当权者而被放回来。从此之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由一个坚定的国家利益捍卫者,变成了苟且偷安的软弱派,并且无底线出卖国家利益,当时人都传言金人之所以将秦桧放回来,就是因为“秦丞相是奸细”,是金国的代言人。
如果说这首诗,是在靖康之变前写的,这说明当年的秦桧确实是热血青年,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在南宋时期所写,则只能说明他老奸巨猾,言不由衷。明明朝中还有岳飞这样的大忠臣,却不能相容,而且还要陷害,又谈什么“此心谁与论”?你可以和岳飞论啊!
声明:本文取自正史题材,就史论史,无任何隐射,配图来自于网络,部分取自电视剧剧照,感谢创作者,如有冒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