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多年前的宝剑出土后,依然锋利无比,两省专家曾羡慕不已
在兵器史上,剑的地位非常独特而重要,不仅因为它能杀敌,更因为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种情怀。腰仗三尺正义剑,不光是侠士,也是许多文人的理想。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君子佩剑、养剑、藏剑成为了时尚,而吴国越国成为当时铸剑的重要产地。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都是嗜剑如命的人。
但是,令江苏、浙江两省的文物、考古、历史专家非常遗憾的是,这两个省虽然是当时吴国和越国的故地,传说中宝剑的产地,但出土发现的名剑极少。相反,倒是在湖北,却源源不断地发现了众多的宝剑,有些还是稀世之宝,比如越王勾践剑。
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国墓葬中,找到了600多件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这把越王勾践剑。在清理现场,一位年轻的考古工作者还没将它当回事,随意触碰了一下,立刻被划破了手指,鲜血直流。
这马上引得专家的注意,后来有人找来十多层白纸看看它到底有多锋利。宝剑顺着白纸,轻松划开,丝毫没有阻力。如此锋利的宝剑,即使是见多识广的文物专家也没有见过,他们在剑身靠近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
钺王鸠浅,自乍用鐱。
这八个字,曾经引起过很多争议,但随着文史资料的丰富,现在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它的意思就是:越国大王勾践,亲自督造并使用的佩剑。
这把剑是陪葬品,因此并没有粘上什么泥土,不需要刻意清理。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了2400多年,宝剑没有一丝锈蚀,依然锋利无比,寒气逼人。毋庸置疑,不需要深埋解释,它显然就是国宝级文物,被湖北省博物馆收藏。
但是,关于这件国宝,人们还是有两个疑问,一是为什么宝剑可以千年不锈?二是为什么越国的宝剑,会在楚国的墓葬中出现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随着现代化的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揭开了部分答案。原来,在宝剑的剑身上,已经镀上了一层铬金属,可以隔绝空气和水侵入,而剑身的材质之中,除了铜以外,还有一定的硫元素,特别是在复杂的花纹处,含硫比例较高,也起到了防止氧化的作用。
然而,这又牵涉到另外的问题。硫如果掺杂过多,就会导致剑比较脆,不能正常使用,如果掺杂过少,则起不到作用,当时的冶炼工匠们,是如何精确掌握这个配比的?表面上镀铬,是有意为之,还是误打误撞的?也许这已经随着时间的流失,成为了千古之谜。
至于说第二个问题,则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嫁妆说,当时楚昭王曾娶了勾践的女儿,这把宝剑是作为嫁妆来到楚国。然而这解释不通为什么浙江现在本身出土的名剑不多,而湖北却源源不断出土宝剑,让江苏、浙江两省的专家羡慕不已。
因此,很多人还是更认同战利品说。公元前306年,越王无疆伐齐,听信谗言中途率领大军攻打楚国,结果中了埋伏,兵败身亡,越国从此分崩离析,被楚国占领大片土地,很多越国名剑也就作为战利品被送到楚国。
湖北博物馆不但有越王勾践剑,还有吴王夫差剑。然而作为名剑的出产圣地,现在却没有与之相符的镇馆之宝,一度让江苏、浙江两省的考古工作者既羡慕又心痛。后来苏州博物馆回购了台湾古越阁所藏的一把吴王夫差剑,浙江省博物馆在香港回购了越王者旨於睗剑,才算了却两省几代文博工作者的心愿。